书城文学在那遥远的地方
5020600000024

第24章 6月14日 在定日走访村民所思

本来原定今天正常时间出发的,但在昨天却得到了从定日到樟木途中修路堵车的消息,据说要等到晚上8点才能放行,这样的话,我们到达樟木一定是在第二天凌晨了。所以我们更改了行程,利用白天时间到定日县走访一些村民,下午4点后再去樟木。

定日县同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古堡——协格尔宗堡。与江孜古堡、岗巴古堡类似的是协格尔宗堡的存在也是为了抵抗侵略者,与那二者不同的是,它是在清朝时期抵抗尼泊尔侵略军队的。从定日到樟木的一路上,随处可见一些因为战争而存在,又因战争而毁掉的残垣断壁。

在定日我们走访了3户人家,顿巴是在改革开放潮流中受益最大的代表之一。定日县原本是一个贫困城市,后来得到了上海市的援建,这里的居民慢慢地从木房子搬进了砖房。而顿巴则在改革开放中抓住了机会,成了当地的建筑业大户,几年下来,一家人不但住上了漂亮的大房子,每年还有十来万的收入。在顿巴家客厅的墙上,贴了许多的奖状,都是他的3个孩子从学校得到的。顿巴说,把孩子教育好了,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43岁的仓坚参是一个退伍军人,他们家在定日是一个特困家庭。从部队退伍以后仓坚参回家务农,后来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但因为家里条件有限,无奈之下只能让大女儿去念书,小女儿留在家里帮忙。我们到他家时,大女儿正在凳子上读书,小女儿来为我们开门。俗话说“逆境出人才”,我希望大女儿付出的认真能够让她成才,也希望小女儿能获得学习的机会。村长告诉我们,仓坚参现在住的砖房,还是从援建中得到的,否则生活更加艰难。告别时我给他们留下一笔钱和物。

51岁的多布杰也是一位退伍军人,进他家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客厅中央挂着的那幅胡主席的近照,上面还挂着哈达。据村长介绍,多布杰以前在藏区服役,是一名野战部队的战士,从部队退伍以后,他凭着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种菜的知识,再凭着自己的双手从荒地中开辟出了4个蔬菜大棚,现在虽然不能算是非常富裕,不过也达到了小康水平。我问他,为什么绝大部分的藏家都挂着班禅、达赖的照片,而他却与其他人不同呢,他告诉我,是党和国家的政策让他过上了现在的好生活,他不会忘记在部队里学到的一切,更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给予他的一切,我拍下了他与村长聊天的镜头,照片中多布杰的位置,便是挂着胡主席近照的客厅。

从多布杰家出来,我们沿着县城的街道一路回去。在路边我们看见了一个正在修新房的人家,参加修建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的穿着并不像建筑工人,还一边工作一边唱着民谣。村长告诉我们,其实新房子的主人只是其中几个,其他的都是他的邻居和朋友,他们来帮忙是无偿的,主人只需向他们提供吃喝,他们就会一直帮助主人家把新房全部修好。看见我们他们非常热情,还给我们端来了奶渣和饼干。

下午我们从定日出发,一路上的路况并不是很好,但还比较顺利,眼看快到樟木了,却在半山腰的地方遇到了山体滑坡,整整堵了上百台车,一直堵了两个小时才通车,我们到达樟木时,已经是凌晨了。

2009年6月15日凌晨写于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