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那遥远的地方
5020600000023

第23章 6月13日 珠穆朗玛峰的回忆

七八月份的时候,由于天气原因,看到珠峰的概率非常之小,珠峰绝大多数时间都隐藏在厚重的云雾之中。我们5点30分出发,到达定日以后就听接我们的人说,今天那边云层很厚,至少上午是不可能看到珠穆朗玛峰的,要看也只能等下午了。但我还是作出决定:即使见不到珠穆朗玛峰,我也要到她的山脚下。随便吃了点包子稀饭,带着对珠穆朗玛峰的景仰,我们上路了。

从定日出去后,好路只有一点点长。走不远便是著名的鲁鲁边检站,不久就到了318线和去珠峰的分岔口,沿着中尼公路开了一段,看到珠峰保护区标志牌后我们左转,从此就告别了柏油马路。车子拐入进珠峰的路便顿时难走起来。往后再经过了一个珠峰检票口停车检票后,车就在曲曲弯弯满是碎石的路面上艰难地走起“之”字形了,这让我想起了5年前到珠峰的事。

5年前我和多吉,还有湖南卫视的一位姓颜的记者到珠峰拍摄,那天为了等夕阳,拍摄完从珠峰大本营和绒布寺出来以后天已经黑了,我们拉灯赶夜路。那时的路全是搓板路,非常颠簸,我坐在前面,走着走着突然车一斜,倒下了,我在灯光下看到一个轮胎飞了出去,滚了几百米又掉下了坡坎。我们下车一看,原来这一路的颠簸让轮胎螺丝帽松了,一路掉了不少,刚刚最后一个也断裂了。天很冷,也完全黑了,附近也找不到人家,我们只能尽量把车修好。多吉和颜记者去把其他车轮上的螺丝拆一些下来,我则拿着电筒去找轮胎,足足找了10多分钟才找到,然后又把轮胎滚回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天的风大,快要下雨的样子,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滚轮胎是非常累的事,本来以为要在那里当“山大王”的我们弄了两个多小时才能勉强继续走。接着在最近的乡里找到一户老乡收留我们过夜,到睡下时心里还在后怕。幸好当时出事的地段比较平稳,如果是在后面的盘山路上,那后果则不堪设想。

今天再次走上这条路,我一路上都在寻找那次出事的地方。可当时是晚上,留下的记忆模糊不清,我摇摇晃晃地举起相机随意拍着一个个云缠雾绕怪石嶙峋的山头和周围的景色,下午两点多才到达珠峰大本营。

大本营是绒布河边的一块碎石平地,看来像个小小的集市。路两旁是藏胞设立的帐篷旅馆和餐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提供简单的食宿,路边则有不少人兜售各种藏饰和化石。

在以后的一个小时里,珠峰依然隐在厚厚的云层里没有踪影。时间慢慢地过去,我坐在珠峰海拔测试纪念碑前的一块石头上,对着珠峰的方向发呆。望着蓝色天空下的浓浓云雾,我在心里期望着奇迹的出现,虽然明知这重重叠叠的云雾不是一下子就能够驱散的。

然而,突然一阵风过后,珠峰居然显了出来,我惊喜的喊声引出一片欢腾,很快大家都聚集到我身边,看着心中的珠穆朗玛峰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翻滚的云海之上,是珠穆朗玛金字塔状的峰顶,巍峨壮丽、肃穆庄严,冷峻圣洁、平和大方……魂牵梦绕的珠穆朗玛峰就这样矗立在我的眼前,近在咫尺,仿佛一阵轻风就能把我送上峰顶。在山峰尖顶的右边,显然是尼泊尔境内的狂风掀起的一片云如旗帜般威武地飘扬——那就是传说中的旗云,转过头来突然看见大本营中飘扬的祖国的国旗,我立刻把她放在了镜头的左边,在祖国的国土上,不管海拔多高,条件多苦,五星红旗都会与我们同在。

面对如此美丽迷人的珠峰,我欣喜过后不免又有些担忧。珠峰大本营正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逐年增加的游客,给定日县的环保工作带来了压力。据介绍,目前每个月从珠峰景区内各采集点采集的生活垃圾约有2~3吨,每年就有30余吨之多。而登山队遗留在海拔7000米以上雪山上的垃圾,因海拔太高,牦牛也上不去,所以无法及时清理。为了做好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环保工作,定日县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设置垃圾桶、垃圾站,向进入珠峰景区的人员发放环保袋和进行环保宣传,减少塑料垃圾袋的使用量等。但保护区内所设垃圾桶、垃圾站数量少,设置不规范,而且由于经费紧张,珠峰自然保护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和设备,无法很好地处理从景区收集到的各种垃圾。目前所采用的自然焚烧方式,又因烟尘而污染空气。珠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旅游景区,越来越多的各国游客也将给这里的环保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不投入更多的人力、经费和设备,珠峰景区内的冰川和雪山,就会融化得更快,气候会越发变暖。曾几何时,有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甚至不少人认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殊不知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倡导全民节约环保的行动刻不容缓!

思考着关于环保的问题,不知不觉来到了纪念碑下面的一个高台,上面有许多的衣冠冢,那都是挑战珠峰而遭遇不幸的勇士,我们一个个地看过去,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韩国人,最近的一个是今年5月18日不幸遇难的一个同胞,可惜的是他战胜了珠峰8844米高的海拔,却在下山时不幸遇难。看到这一片的衣冠冢,不仅心里有些沉重,也深感敬佩,这时空中飘下了雪花,让我再一次为这些勇士敬悼。

2009年6月13日22∶45 写于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