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那遥远的地方
5020600000022

第22章 6月12日 曲夏新村,来自北京的关怀

今天是我们在日喀则的最后一天。昨天我和军分区的李副政委聊天时聊到了我们的边防,聊到了查果拉,也聊到了边防的军民关系。对于查果拉,他说了一句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话:“在那里待了3个月,回去以后讲3年;在那里待了3年,回去讲一辈子;在那里待一辈子,回去一句话都没有。”从李副政委的话语里,我们感受到了边防军人的那一份无私,也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话题,边防军人与当地群众的关系怎样?李副政委说,边防军民的关系不仅和谐,更是相辅相成。

从市区驱车5公里,便来到了日喀则市城南办事处曲夏新村。军分区从2006年开始,辅助曲夏村的党支部建设,为他们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为老百姓搞服务、办实事、解难题。扶贫与扶智并进,全方位地帮助,如今这个村的农牧民已经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正阔步迈向小康。

普布扎西一家,以前住在山沟里,不但地理位置偏僻而且房子也很矮小。现在他们已经在318国道旁边盖起了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这是一个典型的藏式小楼,一层用于堆放杂物,二层的几个房间收拾得十分整洁,院子里的数十盆花卉在阳光的照耀下正在娇艳绽放。普布扎西说,民族解放了,家里分到了地,能够满足一家人吃饱穿暖了。但真正带给他们富裕的是改革开放,他们买大车搞运输,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现在已经有了3台大车、1台小车、1台翻斗车。后来他做了书记,在部队的辅助下搞起了党支部建设,带动村里的人们也富裕了起来,过上了好日子。虽然他不善言谈,但他脸上所洋溢出的幸福笑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从曲夏新村离开,我们回到了宿地。下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的韩方明副主任专程来到日喀则为我声援,他告诉我,每天他都在网上阅读我发表的日记,这次过来,他给我们带来了在北京的领导的鞭策和朋友们的祝福,还有一些书和光盘资料。韩方明副主任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激励,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完成好“边疆万里行”活动的信心。前天他才从国外飞回来,昨天就飞到了拉萨,今天下午又赶到日喀则与我见面。在出发前他就告诉我,一定会在日喀则和乌鲁木齐为我声援两次。昨天到拉萨他还因为身体不适吸了氧,他的这份友谊让我非常感动。

2009年6月12日23∶04写于日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