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劼人研究:2011
4633600000039

第39章 李劼人亲属回忆文章目录

李 眉 王 岳 李诗云

李眉:

一、回忆我的父亲 1981.5《中国文学》英文版

二、“菱窠杂忆” 1986.9.14《成都晚报》

1.菱窠旧画 1986.9.14—9.29《成都晚报》

2.菱窠是安静的 1986.9.17《成都晚报》

3.《天魔舞》诞生 1986.9.19《成都晚报》

4.“你只是个老天真” 1986.9.22《成都晚报》

5.“我回自己的家去” 1986.9.24《成都晚报》

6.奋力写作《大波》 1986.9.26《成都晚报》

7.菱窠的春联 1986.9.29《成都晚报》

三、李劼人逸事 1987.8.15—10.3《四川工人日报》

1.其名的由来 1987.8.15《四川工人日报》

2.解放后跨入“官”场 1987.8.22《四川工人日报》

3.长袍市长 1987.8.29《四川工人日报》

4.到法国留学去 1987.9.15《四川工人日报》

5.留法归来八箱书 1987.9.12《四川工人日报》

6.菱窠的生活节奏 1987.9.19《四川工人日报》

7.捉贼记 1987.9.26《四川工人日报》

8.李劼人的婚事 1987.10.3《四川工人日报》

四、李劼人和嘉乐纸厂 1987.6.20《四川工人日报》

五、李劼人与刘开渠 1987.6.24《成都晚报》

六、刘开渠为我父亲塑像 1987.6《成都政协报》

七、辛勤耕耘五十年 1988.10重庆《写作学习》

八、李劼人年谱 1992.1《新文学史料》

九、李劼人与食文化 1993.1《四川烹饪》

十、《死水微澜》的诞生及作者自评 1994.1《成都文物》

十一、《死水微澜》中几个人物的原型 1996《李劼人研究》

1996.12.27—1997《成都晚报》转载

十二、《大波》谁续? 1996年成都市文联编《李劼人研究》

十三、李劼人笔下的夫妻肺片 1999《四川政协报》

王岳:

十四、李劼人先生的外家(老岳) 1988.1《龙门阵》

李诗云:

十五、忆“菱窠” 1984.2.23《成都晚报》

李诗华说明:

目录中第十四项《李劼人先生的外家》一文的作者老岳,是我父亲(王岳)的笔名。我父亲虽然只有这一篇文章,但这篇文章可是用了相当精力与严谨文风写成的,是他细细考证《旧帐》、画出李劼人外家杨氏家族谱系表(此表30余年来,一直是我在蓉众亲友的“联络图”,远在美国我外婆的堂妹也有一份),把我外婆多年来的零星回忆家常谈资加以沉淀、细细打磨成的。记得我时常看到父母两人对杨家某人的生活细节回忆、讨论……在这篇回忆文章目录中,我感到,父母查找资料、投入研究精力最多的,当属母亲的《李劼人年谱》与父亲这篇《李劼人先生的外家》,这也是给我们家后代留下的最感亲切的家族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