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来世今生
3615400000025

第25章 寒山书屋

迎着春天午后的阳光,呵着那首《最浪漫的事》,背着双手,兴匆匆地来到后院。蒋宁独自在园中种花,嫩白的小手上沾满了泥。见刘聪得意地进来,便道:“怎么才来,都种得差不多了……”刘聪笑道:“怎么不早些叫我,都种些什么花?”蒋宁道:“都是你城西园里移过来的花木。你是大忙人,怎么好意思叫你帮忙……大娘今日没叫你一起出去?”

刘聪开了一个多月的夜班,身体明显地瘦了下去,蒋宁还以为是为了忙生意的缘故,一直反对他跟着陈静怡做生意。就连刘家的肥皂厂,也成了蒋宁做生意的实习工厂,经常出去照顾。刘聪道:“今日也没事,大娘也待在家呢,梅香去了城西的宅子……”蒋宁打断道:“这些海棠、茶花都还好好的,还没长成,乐小姐她们却都不要,说是买新的来种。她们也真是,拿着别人家的宅子当自己的来使了,梅香也由着她们,总得问问当家的该怎么弄……帮拎桶水来好不好?这些花刚种上,得浇些水。”刘聪道:“她们有钱帮我弄房子有什么不好,跟我说过的,我随她们弄去。天热了我也搬过去,住在城外凉爽些。”

蒋宁没好气地说道:“我们蒋家哪亏了你了,总想睡到外面去?看你去书房睡了一个半月瘦成啥样子!”刘聪笑道:“宁儿是心疼了吧?为夫在书房夜夜想你,能不瘦吗?”蒋宁厥着嘴说道:“想我才怪,也不知每天在想哪个,叫你回房睡都不愿意!”刘聪道:“能想谁了,还不是在教秀英她们学算术……秀英两姐妹还真聪明,对算术特别在行。”蒋宁道:“别整天秀英秀兰的,按辈份该称小姑的,总是没大没小……你还真想办个学堂了,这种事可是吃力不讨好。教人读书识字那可是很费钱的,再说出来做事的都挺那个的……”在读书人眼里,穷人家出来的人都比较蠢笨,实是穷人家很少有识字的人。

刘聪道:“只是教辅子里的人识些字记个帐什么的,我们做生意,就需要大伙多识些字。”蒋宁道:“明日一起去徐先生的学堂转转吧,问问他怎么说。好久没去学堂了……原也要去拜访一下的。”新婚后还没去见过先生,这也是很失礼的事。刘聪道:“徐先生还会写戏文,我想去跟他请教请教。宁儿,你有没有学过写剧本?”刘聪倒还记得一些经典名剧,搬到这世一定很哄动,这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蒋宁道:“写戏文可不容易,不但要故事好,文采也要受大伙喜欢才行。你怎么想做这事了,别打这些主意了。你在教佣工识字,还是请教一下办学的事吧,这事我倒可帮衬。想想教人识字,我那诗社也不想办了,还是学堂有用得多。”刘聪笑问道:“你不是想借办书社重新招个佳婿吗……”蒋宁愠怒道:“只要你好好的待我,我还招什么招……爷爷的腿病有些起色了,来日总有站起来的一天。到时再作打算……如你想返祖,大不了我也跟了去刘家。”刘聪笑道:“此事现在说来还早,再说如宁儿不喜欢我三思,我刘聪也不会强人所难。”

虽然两人在一起还似例行公事,但这些日子倒少听得冷言冷语,感情融洽了很多。第二天准备了三担礼物去拜访徐敬业先生,蒋宁让梅香和锦儿都守在家里,精心打扮一番第一次和刘聪出门访客。陈静怡送出门来道:“徐师母身子一向虚,让刘安去买些补品带去……你俩打扰他们,她要做菜给你们吃,定要劳碌了。”蒋宁道:“我也这般想呢,所以一拖再拖的……”去一大帮人,招待吃饭是够麻烦的。刘聪笑道:“我们自己烧着吃好了,徐师母身子不好,怎么做给我们吃……不如坐一会就回来吧!”蒋宁道:“这象什么话,先生一定会留我们吃饭的。再说我们也是难得去,坐坐回来也太生份了。”刘聪道:“这么多人,让师娘怎么做饭……不如带个厨师过去,反正府里人手够多的。”

做客连厨师也带去,刘聪这是头一遭。去的人也真多,刘安一个跟班,蒋宁的两个大丫头,加上四个护院当担夫,八个抬轿子的,再加上二个烧饭做菜挑了些生菜鸡鸭。刘聪自己和刘安各骑了马,一行十多人,队伍也够浩大的。刘聪骑在马上笑道:“这样去做客还真是头一次,连菜也担了去。”刘安道:“还不是少爷您想出来的,没想到少夫人这次倒答应了。”一路上只听得担夫和轿夫说说笑笑,蒋宁和两丫头坐在轿里却没法和大伙凑热闹。

徐敬业的寒山书屋也在娄门路上,住落在蒋府的南边,路上花了两刻多钟,不算太远。刘聪他们一行到时,徐敬业一家迎到了门外,香儿跑上来笑道:“宁姐姐,你可来了?娘亲一直念叨着,您也该来了!”蒋宁下了轿,歉然道:“我也一直想着来,可就是怕扰烦先生和师母,下不了心……先生好!师娘好!”认真地行了礼。徐师母迎上来笑道:“师娘一直念叨着,宁丫头也该来了……哟,越发齐整了,做了新娘到底不一样。”

“徐先生好,师娘好,刘聪有礼了!”刘聪下了马也急忙行礼。

“怎么担了这么多东西,真是破费了,快到里面坐……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家里也没有一个帮手。大伙辛苦了……”徐敬业一脸的笑容,这些担子本该有下人接进去。徐师母只叫了两位邻居妇人帮着弄菜,蒋宁带来的下人都反客为主,直奔厨房去了。徐师母乐呵呵地想跟进去,蒋宁便将她拉住,叫人打开礼担,一件件地拿出来看。吃的点心粮果,几坛好酒,补品药材。各人都有衣衫,还送上几匹布料,送给香儿还有不少小玩意和书籍。今日徐先生虽然停了学生的课,却比往日更热闹,古朴的老书屋难得吵翻了天。

寒山书屋不是很大,但是很古朴精致,花草不多,古树老藤却不少,还有一个小水池和小竹林。几个轿夫和护院难得当了一回“贵客”,跟着无所事事的刘聪在书院里转了一圈,直到香儿和一个丫头来喊他们,才回屋吃酒。说起寒山书屋的来历,徐敬业甚是自得,喝了口酒说道:“说起这寒山书屋,可有些年头喽。老朽少时,也曾在此念书,那时的先生也姓蒋。二十多年前,先朝的大家蔡邕,蔡中郎避难时曾来些居住教书,那寒山书屋四个字现在还是他的手笔。”刘聪一打听,原来此世也有一位书法名家叫蔡邕字伯喈的,便问道:“那他的焦尾琴就在这里得的?”

徐敬业笑道:“正是,下人在灶房烧饭,他忽闻得柴禾声音有异,急急跑去取了出来。可惜现在他身在突厥,不知是死是活,那个琴应该也带过去了。”两桌男子坐在大堂,只有徐敬业和刘聪算是主客,其他的都是下人,只是坐着听的份。徐敬业是个教书的茂才,虽没出仕,但在苏州也是个有名的大儒,只是过得清苦些,难得写部戏才有一笔大收入。又因徐师母身体一直不好,大多银子都花在治病上,平时过日子有些捉襟见肘。

饭后,蒋宁向恩师汇报了最近的一些诗作,徐先生一脸的欣慰。这个女弟子给他长了不少脸面,因为人长得漂亮,在苏州年青人中的名气比他还要盛些。蒋宁也将刘聪的几首献了宝,徐敬业捋着胡子笑道:“看不出来,三思的大作比宁儿的还好些,看来做诗也要有些天分才行。”蒋宁脸上顿显得意,听到徐先生称赞刘聪,比称赞自己还开心。笑着说道:“夫君还想向先生讨教些写戏文的法子,也不知他哪里生出来的想法,竟然想写剧本。”徐敬业哈哈笑道:“这可有些难处,写了也不一定有戏班要的,试试也好,写得多了自然有人会要。只是这太辛苦了,你家这么有钱,还挣这点银子做什么?有得累了……呆会找本书拿去看看,看熟了自有门道。”

对于教佣工识字的事,徐敬业也大加赞赏,说道:“三思,你的想法真是难得啊!很多人都是想识些字,只是没钱读书,如都有你这个想法,穷人就有福喽……难得难得!”三思道:“也想让更多的少年郎来上学,这就要办个学校,此事正想和徐先生商量。这些人中总有些学得好些,将来让他们来场子里做工。”徐敬业惊道:“这可划不来,一开始可能都想学些,如家中没人盯着,学不了多久自己要逃学的。这事得慢慢来,别把银子不当钱,这个想法可能不成。”刘聪道:“当然有一定的时间,先多招些,把想读书的人留下来就是。可以跟他们说,学得好可以找到事做,这样他们家中也就会盯着了。”毕竟想读书的人多,只要细心挑挑,办两个识字班还是可行的。刘聪着眼于将来,手头的“人才”是越多越好,要开展的事业实在太多了。

蒋宁也不闲着,兴致颇高,拿出徐先生的琴来弹曲,自然是那首《春江花月夜》。难得出门做客,她还真拿自己的金龟婿当作宝贝来眩耀了,惹得徐敬业一家啧啧而赞。回来的路上刘聪笑道:“宁儿,今日我可出了风头,以后拿不出好东西来,岂不太没脸面了?”蒋宁道:“是你自己惹出来的,做了几首歪诗,便想写戏文,也真不知天高地厚。那学校的事让我来办吧,先招四十个学生,让徐先生和胜火两个轮着教,这样也就不累了。以后用着徐先生的书屋,还得另付些银子才是。”办学的事总算定了下来,在寒山书屋办一个全日制的识字班,在肥皂厂办一个职工办。刘聪道:“接下去的事情又多喽,让我想想编些什么教材……在寒山书屋读书可真有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