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92

第92章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哲国虽然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着不错的宗教感情,但对于突厥人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丢掉了自己高贵的东方血统颇有微词,认为其放弃高贵的本族血统去和白人混血,现在基本上是白人种族,简直是数典忘祖,是东方民族的耻辱。所以在哲国开展对土援助后,奥斯曼土耳其计划开放对哲国移民作为回报,但被哲国视为侮辱,哲国礼部官员表示,土耳其帝国治下种族众多,血统斑驳不纯,不具备进入高贵的华夏国家—哲国(虽然未被华夏国家接纳,但哲国一直自居华夏国家)的条件。哲国上层人士认为,哲国的种族主体来自华夏故国的西北,正是华夏民族发祥地,所以如果去除外族混血因素,哲国的华夏民族的纯正不弱于海外华夏诸国。为表明不忘祖先,在马羽琪即位后,每年跟随海外华夏诸国前去中华祭奠炎黄二帝及孔孟先贤,这个举动得到了华夏诸国的一致赞同。

哲国对于奥斯曼土耳其一直谋取欧洲国家身份极为不解,认为虽然土耳其人中间东方血统稀薄,但也不该去屈就卑劣的白人血统呀。遥想当年,突厥人也是天可汗治下一族,血统何等高贵,如今弃高就低,简直不可思议。所以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哲国对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援助未尽全力,认为让其离开白人的中心—欧洲远一些不是坏事。但现在巴尔干及整个欧洲仍不平静,为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安全,哲国的军事工业全面开动,为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了足额的武器装备,并派出大批军官前去土耳其帮其整编军队,接受了大批土耳其军官前来受训,虽然时日尚短,成效不大,但是土耳其陆军已有一个师、一个旅,空军两个飞行团、海军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已经具备战斗力(当然去除了敏感设备,虽然哲国不是华夏国家,但也接受华夏国家联系会议下属的输出技术限制组织---有熊统筹组织(简称有统)的约束)。

在接受华夏国家技术输出的序列中,哲国单独排在第二档,仅次于华夏体系国家,除了尖端的技术,基本都能得到输出;第三挡的是西俄、以色列,可以得到10年以上时间间隔的技术及设备输出;第四档的是新欧罗巴诸国、日本,可以得到20年以上的时间间隔的技术及设备输出;最后一档的是欧洲各国,得到技术及设备的时间间隔在30年以上,且大多数时间需要经过竞拍得到,让这些欧洲国家意见不断,但又无可奈何。

根据有统的规定,哲国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的武器装备基本达到原位面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水平,与第四档国家得到的技术水平一致。战斗机起飞重量在2吨左右,速度220-240km/h,载弹200-300kg,航程600—800km,轰炸机起飞重量在8-10吨,速度210-230km/h,载弹2吨左右,航程1200-1500km;陆军的单兵武器为连发步枪,弹仓装弹十发,机枪为气冷式轻机枪,射速300-400发/分,还有少量的装甲车;海军武器在撤除了雷达后,加装了射击指挥仪及顶级的光学观瞄设备,重巡洋舰205火炮的射程、威力已经超过欧洲自己开发的305火炮水平,可以与欧洲自己制造的战列舰一决高下。新欧罗巴诸国为本土提供的武器当然也是这个水平,双方正好棋逢对手,就看双方的指挥水平了。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糟糕的财政状况,肯定不可能现金支付,卖人哲国也不要(土耳其本来打算这么做的),那就只能是土地了,但哲国自己本身人力不足,不可能前去移民建国,于是当起了二道贩子。奥斯曼土耳其将阿拉伯半岛的沿海地带零零碎碎的卖了大约20万km的土地给哲国抵扣军火款项,被哲国卖给宋国,宋国也没有更进步扩张的想法,但也接受了。因为三国太子的几位弟弟已经军校毕业已经从军任低级军官(基本都是营连军官),总要安排之国,所以宋国给出了600万宋元的高价,让哲国小赚一笔。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在欧领土被占去了一大部分,只能保留伊斯坦布尔等少量东南方地区,但是,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就马其顿的统治权产生分歧。

保加利亚认为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中他们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土地,保加利亚国内倾向占领整个马其顿,因此无法和塞尔维亚谈拢。而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占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

《伦敦和约》签订后,因奥斯曼帝国的失败,奥匈帝国和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大大地削弱了。它们原希望在与俄国交战时能够得到奥斯曼帝国的帮助,而现在一旦同俄国交战,巴尔干同盟严重地威胁着奥匈的后方。所以德国和奥匈帝国利用巴尔干同盟内部为瓜分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不均所产生的矛盾,极力煽动保加利亚反对其他盟国。

鉴于欧洲大陆越来越不稳的局势,为了避免战火波及到非洲大陆,黄帝纪年4610年(公元1913年)6月1日,宋国邀请新欧罗巴有领地的十一国以及芬兰、波兰、捷克,北部的金国、新罗、西俄、以色列、哲国以及在非洲有殖民地的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外交官员齐集宋都汴梁,商讨非洲安全形势。经过二十多天的扯皮,于6月22日签订了《非洲安全协议》。

协议规定,无论欧洲大陆如何争斗,战火不允许在北纬20°以南展开,并且南大西洋海域不允许发生海战,悬挂华夏诸国、瑞典、瑞士、挪威、金国、新罗、哲国国旗的船只有权在全球公海海域自由航行,攻击他们视为对宋国的挑战;上述国家的民用飞机有权在全球各地飞行,各交战国不得攻击;上述国家的公民在各交战国的合法活动必须得到保护,不得限制其往来。协议允许各交战国军舰无害通过北纬20°以南海域,并允许协议各国动员人力、武力参加欧洲的战争。与此同时,其他华夏国家也做着同样的事。6月19日,中华、明国、唐国、兰芳邀请亚洲国家及太平洋沿海国家、在太平洋有利益的诸国,在轩辕群岛有熊市签订《亚洲太平洋安全协议》;6月15日,鲁国、曹国等北美华夏十五国邀请西欧罗巴诸国,在鲁都曲阜签订《北美安全协议》;唐国及南美华夏五国邀请南美诸国以及在南美有殖民地的诸国,于6月17日在秦都咸阳签订《南美安全协议》;6月20日,宋国、兰芳邀请在印度洋周边有利益的各国在兰芳首都新唐山(原坤甸)签订《印度洋安全协议》。这些协议规定,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美洲大西洋海岸200海里范围内、亚洲除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俄罗斯帝国领土外为非战区,非战区内不允许燃起战火,协议各国在协议地区可自由航行,飞行,非交战国公民在交战国的权益必须得到保护。这些协议的签订,把即将爆发的欧洲大陆的战争局限在了欧洲大陆、北非殖民地、亚洲的中亚、中东、西伯利亚剩余地区,以及北大西洋大部,战争的范围大大缩小。

黄帝纪年4610年(公元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和希腊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随即加入。保加利亚方面,奥匈答应给予贷款,并保证它的领土完整。

黄帝纪年4610年(公元1913年)6月29日,在德奥的煽动下,自恃强大的保加利亚先发制人,突然向塞尔维亚和希腊发动进攻。不久,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两国相继参战,加入塞尔维亚一方。而奥斯曼帝国也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保军屡攻受挫,全线败退。奥匈帝国曾准备进攻塞尔维亚,来援助保加利亚。但德国考虑到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拒绝支持奥匈的军事行动。这样,保加利亚就完全被孤立了。

7月29日,在四面受敌的困境下,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被迫求和。

8月10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保加利亚被迫同意马其顿由塞尔维亚、希腊瓜分,塞尔维亚得到了华达马其顿,包括今天的比托拉和科索沃等地;希腊得到了爱琴海马其顿,其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塞萨洛尼基及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战败国保加利亚,则得到皮林马其顿,但保加利亚在战争中失掉了在去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大部份所得的土地,将色雷斯的大部分割让给希腊,南多布罗加割让给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也分得少量领土;罗马尼亚则得到了北多布罗加。

9月29日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条约》,将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交还给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