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93

第93章 大战前夕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锐化。在布加勒斯特和约的基础上,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希腊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而抱着复仇计划的保加利亚和德奥同盟国集团接近起来,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奥斯曼帝国加入到同盟国一方。

战争中,由于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的使用,作战方法也有新的变化:战斗队形更加疏开;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防御多采取阵地作战。

经过这次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阻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而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民族解放运动。两地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同时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奥塞冲突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军事冲突。致使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来自哲国以及各参战国引进华夏技术生产的武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哲国的武器以及训练的结果立竿见影。新式陆军、空军、海军悉数上阵,效果极为明显,在前线将领意犹未尽地时候,保加利亚求和,让这些将军们大失所望。但是后方的政府官员们也为新式武器巨大的消耗所震惊,很明显,这样巨大的消耗土耳其绝对承受不起,如果想全面换装,要么有外部资金援助,要么财政破产,或者再卖一部分土地。

欧洲大国也为华夏血统的武器及训练的威力大为震惊,纷纷加大了对华夏诸国的外交力度,要求引进技术自己生产,被华夏诸国以不宜刺激目前欧洲的额局势为由拒绝。无奈之下转向西非五国和新欧罗巴诸国订货,由于担心欧洲大陆的局势,在新欧罗巴有领地的十一国均将引进的技术建立的现代军工企业放在了新领地,芬兰、波兰、捷克更不必说,因为他们在欧洲没有独立国家,只能建在非洲,新欧罗巴因为《非洲安全协议》的签订,比欧洲大陆安全多了。一时间,这十九个国家的军工企业全面开工,都在为欧洲越来越激烈的局势加油。

截止到黄帝纪年4610年(公元1913年)底,由于近十几年来的巨大技术进步,各国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国均在次年2月公布了各自的年度数据,一是秀肌肉,二是盘点一下自己的发展成果,并想借此机会威慑自己的对手,使其不要轻举妄动。

唐宋明三国继续遥遥领先,欧洲各国已经基本断绝了追赶这三国的念头,只盼着这三国信守承诺,不要打欧洲的主意。唐国人口达到19670万人,gdp达到3880亿唐元,连续十一年年增长率达到10%,但人口的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国最为看重的各项指标中,钢产量达到1.9亿吨,石油产量2.2亿吨,煤炭产量3.5亿吨;明国人口达到11840万人,gdp达到2345亿明元,连续十一年年增长率达到10.5%,同样人口的增长速度持续放慢,他的各项指标同样耀眼,钢产量达到1.15亿吨,石油产量1.35亿吨,煤炭产量2.1亿吨;宋国继续保持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达到9600万人,基本上解决了人力短缺的问题,gdp的增速超过以上两国,年均增速达到11%,达到1750亿宋元,他的各项指标已经超过欧洲各大国总和,钢产量达到0.9亿吨,石油产量1.1亿吨,煤炭产量1.8亿吨。中华的建立,令华夏故地的人口增长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又进一步产生了向华夏各国自发移民的洪流。截止到黄帝纪年4610年(公元1913年)底,中华的人口51000万人,十一年间,自发向海外华夏20国移民5000万人,金、哲、新三国也接受了500万新移民。中华的gdp达到1025亿唐元,年均增速达到12%,钢产量达到0.5亿吨,石油产量0.67亿吨,煤炭产量1.5亿吨。以上四国,可以说任何一国都有吊打整个欧洲全部国家的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欧洲各国的危机感,加大了他们整合整个欧洲的力量追赶华夏的紧迫感。

海外其他华夏国家同样成绩喜人,鲁曹两国的人口增速明显放慢,这也打消了有朝一日如果人口过多怎么办的顾虑,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独有的规律,不是行政手段可以干涉的。两国人口分别达到5070万和4990万,gdp分别达到735亿和725亿唐元(以下均是换算得来),钢产量分别达到0.36和0.34亿吨,石油产量0.44和0.43亿吨,煤炭产量0.72和0.71亿吨;凉、蜀、夏三国人口分别达到1670万、1650万、1620万人,gdp分别达到246亿、252亿、255亿唐元,钢产量分别达到1950万吨、2000万吨、1900万吨,石油产量分别达到2200万吨、2100万吨、2300万吨(没有石油资源的国家从三国引进了石油树,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下同)。兰芳由于临近华夏,接受华夏移民的位置得天独厚,人口达到2000万人,gdp达到330亿唐元,钢产量达到2000万吨,石油产量达到25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3500万吨。北美8小国人口分别达到310万至340万人,gdp分别达到51亿至58亿唐元,钢产量分别达到300-400万吨,石油产量分别为360万至500万吨,煤炭产量分别达到800-1100万吨。越、陈、蔡三国分别达到1340万、1390万、1410万人,gdp分别达到215亿、218亿、226亿唐元,钢产量分别达到1350万吨、1400万吨、1420万吨,石油产量分别达到1650万吨、1680万吨、1700万吨,煤炭产量分别达到2500万吨、2600万吨、2450万吨。

南美五国中,秦国、郑国人口分别达到1710万和1730万人,gdp分别达到361亿和365亿唐元,继续领跑各国人均gdp,钢产量分别达到1800万吨和1900万吨,石油产量达到2100万吨和22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3300万吨和3500万吨。卫、韩、梁三国人口分别达到1338万、860万、888万人,gdp分别达到285亿、182亿、189亿唐元,分列各国人均gdp的三至五位,钢产量分别达到1400万、870万、900万吨,石油产量分别达到1700万、1050万、1100万吨,煤炭产量分别达到2600万、1550万、1620万吨。

西非五国中,西俄人口达到830万人,gdp达到72亿唐元,达到本土的三分之一左右,钢产量达到820万吨,超过本土(550万吨),石油产量1100万吨,煤炭产量1500万吨。以色列人口达到790万人,gdp达到111亿唐元,钢产量达到800万吨,石油产量1020万吨,煤炭产量1400万吨,人均水平超过所有白人国家。哲国由于得到华夏移民,人口达到1030万人,gdp达到80亿唐元,钢产量达到950万吨,在华夏体系之外仅次于德国、英国、法国,石油产量达到1350万吨,在华夏体系之外仅次于俄罗斯,煤炭产量达到1900万吨,将是战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坚强后盾。金国和新罗的人口分别达到550万和560万人,两国在黄帝纪年4601和4602年分别被接纳为华夏国家,发展突飞猛进,gdp分别达到24亿和25亿唐元,钢产量分别达到350万吨和360万吨,石油产量分别达到420万吨和440万吨,煤炭产量分别达到600万吨和650万吨。由于和哲国的良好关系加上接受华夏的技术输出没有障碍,这两国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德国重点外交目标。

新欧罗巴由于有宋国的安全保障(在签订《非洲安全协议》之前也是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上背靠宋国,利用便利的交通,贸易非常红火,发展已经超过欧洲本土,这十余年间王储们基本常驻新欧罗巴,只在必要时返回欧洲。现在欧洲本土的议会中,由于人口的增长,新欧罗巴的议员数量已经基本超过本土,成为决定性力量。瑞典领地人口达到440万,超过本土(420万),gdp大大超过本土,两边总额达到48亿唐元,钢产量达到500万吨,石油产量6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1000万吨,成为欧洲两大集团的重点拉拢目标。挪威领地人口达到330万人,与本土持平,gdp总额达到35亿唐元,钢产量达到380万吨,石油产量达到45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750万吨。芬兰共和国达到300万人,已经超过欧洲的芬兰人数量,gdp达到16亿唐元,钢产量达到200万吨,石油产量250万吨,煤炭产量400万吨。丹麦领地360万人,与本土相同,gdp总额达到38亿唐元,钢产量420万吨,石油产量500万吨,煤炭产量700万吨。比利时领地人口700万人,超过本土(670万人),gdp总额达到80亿唐元,钢产量达到600万吨,石油产量720万吨,煤炭产量1100万吨。荷兰领地人口达到460万人,达到本土的三分之二,gdp总额达到70亿唐元,钢产量达到550万吨,石油产量达到66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1050万吨。这两国由于大量人口(都过千万),工业发达,分别受到法国、德国的极力拉拢,但两国都在待价而沽,没有轻易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