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31

第31章 唐国行5

随后几个月,满清使团诸人开始了他们在唐国的游历。

对于唐国礼部提出的由礼部、警部官员陪同的建议,除奕譞外,其余格外官员都非常坚决的推辞了。奕譞主要考察的是省、府、县三级政府的运行,这是他六哥安排给他的任务,所以他根本不敢怠慢。当然,要对一个公子哥提太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所以奕譞在自己的行程中,景点多的地方停的时间多一些,景点少的地方停的时间少一些,也很正常了。后来,陪同的礼部官员也看出了奕譞的喜好,有意带着这位满清亲王去那些风景名胜区,也算是公私兼顾了。

李鸿章在把别院工作安排好之后,在别院留下最低限度的人员,自己及其他使馆官员也开始了在唐国的游历。他与奕譞不同,除了唐国的政府运行外,他更关心的是唐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唐国如此强大的动力。所以根据他的计划,唐国的教育、工业、农业、运输业等的发展状况是他计划考察的重点,但当他就考察计划提交唐国礼部时(这是唐国礼部要求的,为考察方便和安全、联系方便),唐国礼部的官员给他泼了一头冷水,意思是以别院如此少的人员想完成这么大的考察计划是不现实的。譬如教育,这也是清国文人官员最熟悉和最关心的,就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技工类学校、军事学校(又细分为海陆军)、科研机构等9项几十个小项,即使把全部别院人员、交换官员、士人、武举都用上也是一年完成不了的,还别说除别院人员外,其他人员还有任职、学习的任务。正是因为项目很多,所以礼部分出了文部,专门负责教育,还有其他部门监管(如兵部、运部、农部等)。所以最后唐国礼部官员建议要么向清国国内提出增加考察人员、要么增加学习人员、要么增加交换官员、最好还是大规模增加留学幼童,礼部将会把其安排在不同行业的家庭,让其在唐国成长,熟悉唐国社会运行,待回国后可堪大用。

李鸿章听到唐国礼部官员的话冷静下来,鉴于现在海底电报线路还未铺设完毕,所以就起草了一份要求增加人手的报告递交军机处(交由来往两国的移民运输船带走),至于如何做,那就是中枢诸位大佬的决策了。自己的考察这边,那就分成几个小组,捡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几个部分进行考察,自己先考察军工产业,张之洞考察农业生产,自己的副使考察小学、初中教育,别院武官分成两组考察陆海军,再安排一位使馆官员考察铁路及电报、电话技术,以1个半月为限(因为到时交换官员需要上岗前培训,士人、武举需要入学(先进行基础性培训),到期回到长安汇总,其余的项目待国内人员到位再进行。

虽然以李鸿章为首的清国官员宦囊丰厚,但是唐国礼部还是很体贴的给出了不少照顾。譬如为其开出介绍公文,考察组可据此乘坐交通工具(费用以持有公文的人签字为依据,定期由交通部门(大多私营)与唐国户部结算))、出入考察的工厂、学校以及军事设施(保密单位除外)、以及地方政府的接待(食宿)等等。如此体贴,李鸿章还能说什么呢?不过唐国官员也提到这种优待仅限于此次人数较少的考察,要是清国内部加派人员,那就只能自费了,唐国仅仅提供方便而已。即使这样,李鸿章等人也是万分感谢了。

李鸿章考察的第一个目标是长安附近的蓝田地面武器公司,主要生产步枪、机枪、迫击炮及弹药,总共9座工厂,共有员工15000多人。现在唐宋明三国已经普及无烟火药,但是黑火药还在继续生产,主要供应左宗棠新军和欧洲,欧洲小国葡萄牙、丹麦、挪威、撒丁尼亚等采购的很多,现在奥普战争中的普鲁士用的很多就是唐国生产的步枪(本国生产能力不足),在欧洲取得了很大的声望。当然唐国以及宋明两国生产的制式装备及其配套弹药是不对外出口的(即使清国也不行,主要是担心清国糟糕的保密能力)。在蓝田武器公司李鸿章见到了来自欧洲几个小国的陆军军官,他们是来催要产品的,与自己不同,他们仅仅允许进入为他们生产武器的车间,而自己没有障碍,看到几个洋鬼子羡慕的眼神,李鸿章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同是也为华夏能够自己生产出口欧洲的武器感到自豪。

四天走马观花的参观结束后,在武器公司总经理赵成乐(自申兴)举办的践行晚宴上,李鸿章提到如在清国建立一座与此类似的武器公司需要哪些准备时,赵成乐沉吟半晌,久久不语。当他以为唐国不想为清国提供这个帮助而担忧时,赵成乐开口道:“少荃兄(当他知道这个兵工公司是私人与国家合资兴建,而私人占62股份时曾大吃一惊,认为国之重器岂可委之于私人,赵成乐不以为然,介绍说即使是纯私人投资的兵工企业,也是接受兵部管理,而且赵成乐也是进士出身,短期从政后投入家族产业,所以要求赵成乐与其兄弟相称),不是小弟推诿,而是虽然兄弟负责经营该产业,但是正如少荃兄所说,国之重器,不可轻易许人,所以出口产品、帮助修建工厂虽然兄弟乐意,但是需要兵部批准,兄弟自己是说了不算的。欧洲几个国家要求引进我国制式装备的技术的要求被兵部驳回,要求引进现在为他们生产的现行装备的谈判虽然批准,但还在扯皮。清国虽然是我同族兄弟之国,但现在毕竟还是鞑子当政,鞑子说的再好,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少荃兄想引进技术、设备估计兵部不会挡道,但据兄弟估计也就是为贵国西征新军的装备的那套技术。但是全套生产需要操作工人15个工种,质量监督、生产管理需要17个专业(这还是不需要研发新的产品),以及32种机床,以及配套的钢材、化工、电力等7种产业,这些贵国与欧洲各国不同。欧洲各国产业配套齐全、熟练技术工人、技术及管理人员不缺,所以他们只要引进技术就能生产,顶多在敝国购进部分其不能生产的机床而已。所以少荃兄的眼光很准,单单这一个武器公司,就基本把现代工业技术囊括了一大半。所以兄弟建议少荃兄先与国内联系,看看国内能够提供多少预算,才能量力而行。再与敝国礼部、兵部、工部等几个部门联系,第一需要出口技术和设备的批准,第二由其安排专业人员根据清国的预算制定援建计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李鸿章这才明白,单单一个小小的步枪的生产,就有这么多的道道,原来对于唐国仅仅是羡慕,现在才知每一项清国都与唐国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是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官员(当然还有向上爬的野心),李鸿章当即决定先向国内上书,立陈建立军工产业的必要性,要求军机处筹备资金,尽快决定是否引进。

相对于李鸿章收到的冲击,考察农业的张之洞收到的冲击更大。张之洞考察农业的地方是长安东部500多公里的登封县(三国的地名以华夏故国的的地名为主,主要是以慰思乡之情),这是一个小县,全县人口近6万人,县城人口1.1万人,以农业生产为主,在唐国农部的记录中,这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县。登封县人口虽少,但地域不小,全县面积5400km2(在与唐国人员额接触中,张之洞也对这样的名词熟悉起来)。全县适宜耕作的土地近300万亩,已开垦110余万亩,全县共有7400户在册农户,分为150个自然村,被8个镇管辖,八个较大的村子作为镇驻地,镇驻地人口在1000人以上,主要以手工业户和小型工厂为主。

下午3点左右乘坐火车到达登封后,张之洞谢绝了登封县接待人员要为其安排住宿、参观县城的邀请,将自己一行直接到农户一行的计划告知对方。县令派来接待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意外,表示一切以贵客的意愿为主,还热心的为张之洞介绍现在还有几班公共马车前去乡镇,贵客可随意前往,如果去那些不通公共马车的村镇,县政府也可派办公马车前往。张之洞没有选择公共马车,让接待人员把其送往站点,接待人员在其上车前,拿出一份公文,公文上要求旅店、农户接待,并可凭持公文人员的签单前来县府报销。

张之洞这一次叹服唐国政府的安排,坐上马车,因为公共交通实在便宜,也未持礼部公文签单,而是按照车票金额(一人一个铜元)买了车票,车夫问去哪里,张之洞就说随便找个离县城较远的农村停车就是,车夫认为可能是到农村旅游的城里的文人,也就没有说话催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