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32

第32章 唐国行6

登封的城外公路基本均为混凝土公路,估计宽度为两丈多一些(实际为7m,为两丈一尺,张之洞现在还未熟练掌握米的运用),两旁的树木很密,认不清什么树种,估计是当地特产。

下午五点多一点,车夫提醒已到最后一个站点陈家集镇的东倪村了,问是否下车,正在沉思的张之洞一看车里,出城时乘坐的其他14个人都已下车(全车可坐20人),只剩自己一行四人,连忙向车夫道谢下车,车夫介绍说这一条线路一个小时一班,全天7班,贵客如要回城,请明日在此等候就是,张之洞再次含笑道谢。

东倪村是一个小村子,看来不到五十户,但各户院子甚大,一般三进或四进,好像都是大户人家,随行的一位与张之洞一样的交换官员(刘珂源字明泉)、一位求学士人(张世栋字子良)、一位求学武举(王司建字云峰),三人下车后看着张之洞,等他确定行止。

张之洞对三人道:“明泉兄,二位贤弟,今日我们到这个小村投宿,一来看看民风,二来实地了解一下唐国农户是否真的如此富足。”

三人道:“全凭大人决断,我等听从吩咐。”

“明泉兄,二位贤弟,我等离国万里来此,也是有缘,在此万不可再以官职相称,兄弟相称即可。”

三人连声答应,四人进的村子,到了一户三进院子停了下来,最年轻的王司建自告奋勇前去敲门,稍停一位中年汉子开门,把四人请进门,问起来由,张之洞把自己来自华夏故地,欲前来看一下我族后人在此生活如何,不知方便不方便在此停留几日,我等可付食宿费用,主人也可到县府领取报销费用,并取出公文给其检验。

中年汉子听后大喜,看完公文,连忙把四人领到第二进院落的客厅,喊着娘子上茶,对四人道:“贵客休要再提钱之事,羞煞人也。我族来此千余年,久不见故国来人。历代先帝均是派船前去故国,皆被风浪所阻。天可怜见,12年(正丰十二年,公元1862年,黄帝纪年4559年)海底火山爆发,弱了风浪,才可与我那同族宋明两国联系。今日故国贵客来此,真是天降福缘。在下可说好了,不在此住上10天以上,休要再提离村之事。今日就不邀四邻了,今日在下要单独与故国来客把酒言欢,明日再邀他们,让这些四邻看看在下的好运,嫉妒吧,哈哈!”

又对四人介绍到:“在下姓周,名资中,小字如心,学业未成,在家务农,惭愧惭愧!在下家中父母在堂,兄弟三人,长兄从军在外,在下行二,几位贵客称呼在下周二就是,幼弟在铁路公司上班,均已分家单过。姐妹二人,长姐早已出嫁在外,小妹最幼,现在求学在外,还未归家。在下娘子姓李,乃在下初中同学。膝下儿女五人,长女正在上初中,次女、小犬在上小学。幼女、幼子年幼,未及上学,正在家中顽皮。不知几位贵客如何称呼?”

四人被周二的热情打了个措手不及,又听到周二言语文雅,大起好感,就又刘珂源把四人分别介绍了一下。周资中听完介绍,安排娘子准备酒菜,四人拦阻不及,只好任他去了。张之洞心细,对周资中道:“如心兄如此盛情,我等惭愧。只是酒饭之事莫急,于礼我等要去拜见令尊令堂再说。”

周二这人心直口快,倒是个孝子,听到要给自己的父母见礼,满心欢喜的领着四人到了后院。两位老人见到故国来人也是极为欣喜,吩咐周二好生招待。老太太接着给四人准备客房,换上全新铺盖后就给儿媳帮忙准备饭菜。

待得周二娘子与婆婆将酒菜备齐,长女周馨、次女周芬、长子周峰均已放学回家,听到家中来了故国贵客,小孩子好奇,纷纷跑到前面二进的客厅,带着5岁的幼女周芳、3岁的幼子周磐也来跟着看热闹。周二娘子及婆婆赶紧过来拦阻,周二也有些尴尬,觉得小孩太没有规矩了。张之洞摆手示意无妨,询问了几名孩子的学业,幸好最大的周馨也仅仅是初中,刚开始学习物理,至于周芬、周峰在上小学,学习的是国语、算学、历史、地理,基本还在几人的学业范围里。张之洞、刘珂源、张世栋提问了几个论语、四书中的问题,几个孩子基本都答出来了,在王司建(也是上过私塾的)出了几个算学的小问题后,不光几位学生,连两个小屁孩也是抢着回答,让周二一家大为高兴,也让刚才的尴尬冲淡了不少,张之洞等人更是赞不绝口。

还是后来周二的父亲周信平从后面过来,一是稳菜,张之洞等人逊谢不已,二是把孩子们领到自己的居所用餐,前面才安静下来,五人才开始饮酒吃菜。席间几人闲谈时问及家境时,周二滔滔不绝的为四人介绍了一番,让四人大开眼界。

通过介绍得知,唐国已经废除农税100多年,四人目瞪口呆,皇粮国税是华夏几千年来的传统,不收税如何维持政府运行、养活军队(在长安礼部、农部已知如此,但清国诸人根本不信)?周二为他们解释后,才明白其中缘由。原来唐国与华夏几千来不同,根本没有地主这个阶层,全是自耕农。自耕农的土地上限为150亩,正常耕种不会收任何税收,但是土地出产出售时必须交税,税率为30税1。待问起如不出售怎么办,周二回答不出售怎么可能?一家150亩地至少60亩以上种植粮食,出产最低24000斤以上,一般人口在8-10人之间,最多需4000斤足矣,其他20000斤出售可得67-100唐元左右,需交税2-3元税收。另外出售其他出产、家畜、家禽也需交税,税率同上,一年通算起来需交税7-10唐元不等,当然如果一点不出售,一个铜元也不用交,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愿意自家的出产烂在地里。周二介绍说,除了军功、爵位,每一户150亩是铁律,当然贵人们的土地多,也是头疼,因为唐国严禁农奴,只准雇佣工人,但需在各级官府订立契约,以保护雇佣工人利益。再说如不分家单立户头,不准多购土地,所以家中子女较多者在子女成年之后,均是立即分家,这也是唐国没有大的宗族的原因之所在。自有的土地如果连续三年没有出产,官府有权收回。分家的子女如果向官府购买土地没有现金,可以分期还款,最多15年即可付清。虽然唐国大力推广畜力耕作、收割,但大多数家庭还是劳力不足,所以现在农村要么几户互助,要么雇佣农间闲人组成的劳务公司,雇佣的代价不低,基本在收成的5-10%之间,那也好过土地被官府收回。所以贵人们的土地除雇佣少量管事外,基本都是雇佣劳务公司耕作、收割,以减少麻烦。当然农村还有一种是农场制经营,对于土地没有上限,但官府的管理也严,用工待遇、税收均高。周二最后介绍自己除了自家的土地外,还在自家农活结束之后给劳务公司打个零工,每年也可收入个30-40唐元左右,且自家娘子也在家从镇和县的工厂里接点零活在家做,每年时好时歹,收入不太稳定,好时一年50-60个唐元,差时一年20-30个唐元。所以一家的收入在200-300唐元左右,基本可满足生活需要(小学、初中不收学杂费,高中一年费用在30唐元左右,大学一年费用在80-100唐元左右)。但是农村生活占用时间较多,且较为辛苦。所以很多年轻人情愿去工厂、城里打工,也不愿利用分期付款购买官府土地当农民,不过现在好了,听官府说,今后要从故国大规模移民,将不会出现农业生产下降的情况。

周二的介绍四人听的全神贯注,心算能力很强的张之洞很快算出,单凭农村的税收,唐国每年可收3000万唐元以上,约合2.25亿两白银以上,更不要说还有远远超过农村税收的商业税了,所以唐国虽小,财力远在清国之上,也怪不得他们如此奢靡了(作为传统文人,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他们自己可以花天酒地,但是政府、皇室的过度开支是他们坚决看不惯的)。在问起皇室收入时,周二先把户部的官老爷骂了一顿,对百姓收税这么狠,给予皇室的供养这么少,肯定大多数钱被他们贪污了,这到与在长安听到的介绍一致,几人不禁莞尔。

在问起周二言语文雅,不出仕有些可惜,周二扭扭捏捏的说少时贪玩,耽误了十年苦读,但也与村内大多数人差不多,也没什么可惜的,但这话被过来添菜的娘子听到,周家娘子毫不客气地纠正到不是十年,而是十二年,初中、高中分别加强了一年(留级),在这一点上与村内大多数人不同。听到娘子的话周二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的把娘子赶出了客厅,四人哈哈大笑。但也暗暗心惊,唐国一个普通农夫如此,可以想象唐国的教育达到了什么程度。

此后数日,在周二的不断挽留和四邻的分别宴请下,张之洞一行四人在东倪村呆了十二天才被允许离开。离开时周二驾着自家的马车带着自己及邻居赠送的礼物,把四人送到登封火车站,这才依依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