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12

第112章 美国流感与欧洲停战

黄帝纪年4516年(公元1919年)3月,麻萨诸塞州的一处军营发生大规模流感,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4月正处于准备最后一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4月印度、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7月刚离开南非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纽约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这次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许多人早上还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9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欧洲大战最后一战死亡的士兵因流感而死的大约占30%,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和很多瘟疫比起来,“美国流感”(这次流感因为发现在美国,被欧洲人命名为美国流感,没有像原位面中用无辜的西班牙人命名)并不是最致命的,但却是人类历史上传播范围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全球各处都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据说,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口聚集地。而这场瘟疫在肆虐了地球18个月后,便完全的消失了。

来自后世的三位皇太子当然不会忘了这场席卷全球的特大瘟疫,从去年开始,他们就让国内外的各个机构密切注意这种流感,并且制定了紧急预案。以此时的医学水平,对于这种流感确实是束手无策,但是以数千年后的医学水平,搞定这种流感就完全不算什么了。

特效药和疫苗都是有的,虽然这几年已经生产了够几亿人用的疫苗,但因为无法确定它的爆发时间,所以还没有给华夏国民使用。因为流感疫苗并非终身性的,它只有两三年的有效期,要是用得太早了,就没有意义。

当然,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了大流感已经出现在世界上,那就是应该使用疫苗的时候了。至于特效药嘛,那主要是用来赚钱的。

另外,也是给这场战争踩刹车的时候了,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油水已经榨得差不多了,他们自己家的以及从占领区那里抢来的真金白银,都已经大部分流进了华夏的金库。

另外还有大量的古董、文物、艺术品也被他们低价抵给中国当货款,其中主要来自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除了中国西晋顾恺的《女史箴图》等中国文物被当权者们当人情送还给中国之外,很多其他国家的文物都被用来抵款了。

比如卢浮宫博物馆那块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块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巴比伦法典,2.5米高,以锲形文字刻了282条法律的黑色玄武岩,就被拿破仑四世作价10万宋元换了30台航空发动机。还有大英博物馆的诸如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等镇馆之宝,也被这些国家的当权者三个不值两个的充抵了货款(最主要的原因是华夏国家指明要的)。比如那个“奥克瑟斯宝藏”(公元前五至四世纪中亚地区的金银工艺品),居然被当做等重金银的五倍价格就抵给了中国,真是乱世古董不如草啊。

当然,这些当权者们的节操还没掉光,欧洲本地的东西他们就没卖,用来卖的都是亚非美洲的东东。像那副来自卢浮宫博物馆的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超级珍贵的艺术品被拿破仑四世做人情,赠给了唐国皇太子傅祥胤(理由他非常喜欢),让意大利人差点气死。另外还有同属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的《米洛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这两件古希腊的文物现在进了明国的博物馆(理由是皇太子李令哲极为喜欢)。

被这些国家的当权者们及有着后世记忆的三位皇太子这么一搞,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这两个地球上藏品最多的博物馆就废掉了,等到战争结束后,本位面的人还想看什么文物的话,就得移驾其他地方了。想看亚非美洲的东西,基本上就得来华夏国家的国家博物馆了。

到了这个时候,两大军事集团的真金白银等硬通货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古董艺术品也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黄金古董都是他们不愿出手的压箱底。而华夏又不愿收他们的英镑、法郎、马克、克朗和里拉,也就是说,他们的支付能力已经严重不足了。该卖的土地也卖个差不多了,剩下的也是他们极为看重的(英属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法属北非)或者是因为没有能力转移原住民华夏不想要的(如印度、南非、海峡殖民地、埃及、苏丹、法属印度支那),这其中还有抵押给华夏国家的(如澳大利亚、新西兰)。

战争可以相应华夏国家的要求停下来,但是大流感已经蔓延到平民中间,眼见死亡的青壮年平民男性不断增多,让这些因为战争失去接近三分之一的青壮年的欧洲大国忧心不已。虽然补充了不少黑人、阿拉伯人、中亚人、北亚人,但要是死去这么多的青壮年的话,国家非常有可能变色,这是当权者们绝不能容忍的。所以治疗大流感的特效药及预防的疫苗当然需要,还不然没有足够的男性青壮,怎么传宗接代,延续种族呢?

问题是华夏国家的特效药及疫苗太贵了,一剂疫苗需要20唐元,一个疗程的特效药需要150唐元,别说现在国库已经见底,就在战前,这个价格也贵的太离谱了。

这时华夏国家的大使们充当了天使的角色,他们向所在国的政府建议,华夏国家考虑到欧洲人民的苦难,愿意有限的接收部分青年妇女及5岁以下儿童,华夏国家将根据青年妇女及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赠送所在国部分特效药及疫苗,具体比例是青年妇女一位换8剂疫苗或一个疗程的特效药,5岁以下儿童两位换8剂疫苗或一个疗程的特效药,也就是一位青年妇女价值150-160唐元,一位5岁以下儿童值75-80唐元。当然实际操作不会这么赤裸裸,青年妇女及所带儿童以特殊移民的方式进入华夏国家,华夏国家根据数量“赠送”特效药及疫苗。

此时前线已经实质上停火,各个交战国正与华夏国家磋商停火的具体事宜,但是交换特效药及疫苗必须尽快,各国稍作还价就接受了华夏国家的条件,因为进入11月以后,大流感愈演愈烈,已经刻不容缓。11月下旬,各国特殊移民已经起运,这对于这些失去丈夫的妇女及儿童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凭借华夏充足的运输能力,至年底时,各国基本完成交换。其中英国转移了100万青年妇女及50万幼童,法国转移了120万青年妇女及60万幼童,德国转移了200万青年妇女及80万幼童,奥匈转移了90万青年妇女及40万幼童,意大利转移了80万青年妇女及30万幼童,奥斯曼土耳其转移了95万青年妇女及35万幼童,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这些国家的当权者非常清楚,大战死了这么多的青年,战后肯定适龄结婚人口女性远多于男性,肯定做不到每个女性找到配偶生育,与其留在国内便宜那些黑人、阿拉伯人、中亚人、北亚人,还不如让其移民华夏,还能为国家做最后一次贡献。幼童被移民的较少,因为当权者明白,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鼓励有能力的家庭收养幼童,为国家保留足够的人力资源。

让这些欧洲大国嫉妒的是,华夏国家非常明显的区别对待,西非五国基本享受华夏国家的待遇,疫苗、特效药均是平价供应,稍后的是南美国家和新欧罗巴,其购入价稍高于华夏国家,资金不足的还可使用华夏国家贷款。其后是日本和西欧罗巴(美国除外),购进价格高于南美国家和新欧罗巴,但不能享受华夏国家贷款,最差的是欧洲大国,必须高价购进或用人来换。

黄帝纪年4617年(公元1920年)4月20日,两大军事集团参战各国同一日宣布接受华夏国家的调停,于当日停战,并将在5月20日出席在轩辕群岛有熊市举行的停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