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11

第111章 欧洲大战的最后一搏

此时的欧洲,大战正酣,各国纷纷鼓起最后的一股气,准备最后一击,将对手干趴下。同时,俄罗斯红白两方也厮杀的难解难分,比原先的与德奥交战更为惨烈。

黄帝纪年4516年(公元1919年)4月,在看到德奥的东线已经没有对手后,按捺不住地西班牙人终于接受了同盟国的招揽,加入了战团,于4月16日向协约国宣战。

但西班牙参战的意图非常自私,他根本没有进攻协约国主力法国(虽然法国已经筋疲力尽),他的目的是统一伊比利亚半岛,所以直接进攻葡萄牙。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葡萄牙常年在意大利战场维持两个集团军(55万人)和20个空军师(8万人),但留守本土的一个集团军(26万人)和12个空军师(4.8万人)也不是他可以招惹的。很快进攻葡萄牙的两个集团军(60万人)被数年战事磨练的无比老到的葡萄牙人击败,两个集团军死亡19万人,轻重伤8万余人,近10万人被俘,而葡萄牙人的死伤被俘不足1万人。

葡萄牙人击败了入侵的西班牙人后,得理不饶人,以两个军17万人攻入西班牙本土。北线一个军击败西班牙边境军队后,占领后世的加利西亚自治区、阿斯图里亚斯自治区、坎塔布里亚自治区后南下,进入后世的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南线一个军攻入坎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一路破关斩将,势如破竹,因实力不足,于4月28日停止进攻休整,等待援军。5月6日,从新领地竭尽全力重新征召的四个军来到欧洲战场,从意大利前线替换了两个军,将西班牙战场编为两个集团军(54万人)。5月17日,编组完成的两个集团军继续进攻,北部集团军全部占领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占领后世的巴斯克自治区、纳瓦拉自治区、拉里奥哈自治区、阿拉贡自治区、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彻底将西班牙与法国割裂开来;南线集团军在全面占领坎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后,兵锋向南占领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穆尔西亚自治区。西班牙在6月16日葡萄牙两个集团军停止进攻的时候,仅仅保留了后世的马德里自治区、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巴伦西亚自治区、巴利阿里自治区,未沦陷区面积仅有12.2055万km2,剩余人口仅有555万人,损失了78.9%的土地(38.39万km2),沦陷地人口1810万(算上战死的,损失77%)。

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从葡萄牙军队侵入西班牙后,就不停地向奥匈皇帝斐迪南、德国皇帝威廉求救,但是这两位正想借助东线无战事俄时机解决西线,哪有功夫理会他,最后又向意大利国王维克多?埃曼努尔三世求救,而此时埃曼努尔三世自顾不暇,只能与前两位一样,要他坚持,至于救兵,肯定是没有的。最后走投无路的阿方索十三世只好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二世(由于新领地的发展,葡萄牙国内矛盾并不突出,所以没有像原位面中如1910年发生革命,他还好好的在位)乞降,成为欧战参战最晚,退场最早的一位君主(尼古拉二世的新俄罗斯军队正在西线作战,美国也于月前加入战局)。6月22日,西班牙正式向葡萄牙投降,结束了自己短短的欧战历程(66天)。

英法两国为自己小兄弟的神勇表现喝彩,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国独自灭一国,还作为主力打的另一个欧洲大国意大利连连败退,委实不可小觑。但没有东方压力的德国、奥匈联军也不可忽视,重新征召了大量军队。到6月初大战开始的时候,奥匈军队重新达到310万人,德国达到450万人,除了留下50万监视俄罗斯,40万与南线协约国军队对峙,一个德国集团军(30万人)在意大利战线外,在西线的达到620万人,其中德比战线100万人,法德战线520万人,德国、奥匈的人力资源已经枯竭。空军飞机已达7600架,人员32万人,劣势非常明显。

正是因为看到德奥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一直考虑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美国没有经受住英国的诱惑(英国许诺给予美国战后大国地位),于5月10日向同盟国宣战,首批美国军队陆军30万人已于6月初赶赴法国前线(已经准备很久了)。在西线法国动员了400万陆军(含102万殖民地、中亚人、北亚人组成的部队),英国动员了500万陆军(含150万殖民地、中亚人、北亚人组成的部队),以色列陆军一个集团军(30万人),西俄一个集团军(30万人),新俄罗斯两个集团团军(60万人),两个日本四个集团军(115万人),总计陆军1135万人,飞机11200架,60万余人。

比利时战线,比利时又从新领地征召一个集团军,使得比利时在前线的陆军达到95万人,芬比混编集团军28万人,总兵力123万人,与前线的德奥联军相仿。空军飞机达到3600架,15万余人。

意大利战线,葡萄牙两个集团军及法国二个集团军120万人(含法国殖民地军队30万人)对阵意大利军队,同盟国一方为德国一个集团军意大利四个集团军共150万人,但由于战斗力的问题,葡法联军一直保持着攻击态势。空军方面,协约国为3200架作战飞机,同盟国为2400架。

南部战线,协约国陆军已达377万人(塞尔维亚三个集团军90万人(含15万黑人),希腊三个集团军87万人(含17万黑人),波兰两个集团军58万人,捷克两个集团军57万人,罗马尼亚三个集团军85万人(含20万黑人)),空军6000架飞机,30万人。

同盟国方面,塞尔维亚、奥匈一线,德奥联军陆军40万人,空军1500架飞机,6万余人;保加利亚,陆军30万人(含14万黑人),空军720架飞机,3万余人;奥斯曼土耳其,陆军120万人(含40万黑人),30万哲国军队,空军2400架飞机,10万余人。

协约国兵力分配:塞尔维亚、奥匈一线,陆军180万人,飞机3000架;保加利亚,陆军40万人,飞机750架;奥斯曼土耳其,陆军157万人,飞机2250架。

进入黄帝纪年4616年(公元1919年)5月份以后,华夏国家呼吁和平的调门突然提高,让欧洲国家惊疑不定,但华夏又再次申明不会介入战斗,使得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华夏国家打的什么算盘。但是双方蓄力已久,如箭在弦,停是停不下来的。

同盟国军队在西线于6月10日首先在西线发起进攻,至7月30日又将战线推进到距巴黎60km的地方。随着德军的推进,协约国的兵力优势显现出来,协约国开始反攻。德奥联军开始后退。

比利时方面协约国于8月10日开始向同盟国发起进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推进到斯图加特、曼海姆、法兰克福、卡塞尔、布伦瑞克、汉诺威、不来梅一线,使得西线德军被迫大步后退,以稳固交通线。

意大利战线,葡法联军于6月12日开始向同盟国军队发起进攻,在7月底推进到意奥边界,彻底切断了意大利语与国的陆地联系。随后联军转而向南,沿着亚平宁半岛东海岸向南推进。8月10日,在葡萄牙战列舰的对地支援下,历时两周,从意大利前线调过来的一个军全部占领撒丁岛。亚平宁半岛上,至10月底,已达翁可那、皮翁比诺一线。意大利已经岌岌可危。

南线,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两条战线基本无战事。塞尔维亚、奥匈一线,7月25日战事重启后,协约国军队如入无人之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占领匈牙利全境、加里西亚,随后转而向西,在9月中旬,占领布达佩斯,10月2日,欧洲的捷克共和国宣布成立。接着联军置奥地利于不顾,兵锋向北,进入德属波兰地区,击败了监视俄罗斯的德奥联军后,于10月底占领波兰全境,11月10日,欧洲的波兰共和国宣布成立。

此时南线协约国军队已经变成东线,但此时兵锋已疲(伤亡比例在40%左右,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已经无力对德国本土发起进攻。西线协约国军队对东线的进展欢欣鼓舞,不顾伤亡,于11月10日全线攻入德国本土。德奥意三国面临彻底失败及王国的命运。

此时同盟国已经无力回天,没奈何,德奥意保土五国于11月12日向华夏国家联席会议发出调停的请求,华夏国家联席会议常务委员会于次日正式向参战各国发出照会,要求立即停战。

协约国有心不理睬华夏国家的停战要求,但也不得不接受。一是华夏诸国的威慑,二是巨大的伤亡(西线协约国军队已经伤亡40%,同盟国伤亡45%,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交换比接近2:1),三是延迟了一年多的大流感终于到来,使得各国实在打不下去了,也绝了协约国诸国彻底地消灭同盟国的念想,对于协约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