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足球文学知识学
35449300000028

第28章 《本体与常无》

最后的这本书,少年读者更难读得懂了,除非经济学神童。在这里做的跳跃幅度就实在太大了一点,而且方向岂止一个360度,不知道读者接受不能接受了。如果说以上四本还类属或接近于纯文学范围,这部与文学书籍全不沾边的读物,又体现了怎样的文学观更新?

我在最后选择它进来做自己这部作品以书评方式作文学观更新的写作,自有我的想法。前文不断说到,文学作为学术和整体进入社会各个部门已经不是当下才被提出来的了。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程度不一罢了。而到了今天,在社会分工到知识分工基本稳定的时候,这个提倡就有更鲜明的时代印迹了。而同样如前文所言,这一事件在发生以前很长时间一定有一个引出的准备,而在此发生以后又有很长一段逐渐消退的时间。文学观更新就发生在这两个时间之间。在这个中间文学方法就作为一个整体,进入了社会各个部门,并带来过巨大震动。在这里引入林毅夫先生在去年出版的三部著作之一,就是要将这个文学观的更新在最后引入到经济范畴。殊不知,中国大陆目前的社会大潮虽然有了很多分化,然与80年代全民下海相比,仍然以经济作为为主。《本体与常无》,这本林毅夫与学生对话而成的书稿,师生对话这种形式几乎成了今天顶级知识人物研究特定领域学问的第一方法。而这对关系,我却感到与我要阐述的文学观更新,“足球文学”的提出对我要进行的全球文学演变,是一次多么巧合的哲学对应。

还不全是经济学上的写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先生作为代表列席时的那段发言让人也有潸然泪下之感。因为这不只是他的感受,而是所有台湾人的感受。几十年的政治隔阂,两岸的亲情被政治缠斗深深隔开。很多时候我们都如此愤慨,究竟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能比人情更宝贵?为何放弃人的情感而去追求那些抽象到脚趾头的东西?“我是台湾人,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回到台湾了。”这是一个已经站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站在世界经济革新风口浪尖的人所说的话。这个有些其貌不扬的人,已经是整个中国的骄傲。是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中国经济掌握发言权的人。无论从什么角度,林毅夫先生都令人如此敬佩。

再简单回到《本体与常无》,这部书并不算一部完整的著作,相比另一本《新结构经济学》。但正如介绍所言,它代表了一个观点,代表了30年下来经济发展至今的一些总结,更代表了林毅夫本人的杰出经济观点。而我想将这对关系放到经济学以外的任何语境当中,都是足以成立的。而如果说将文学作为本体,在这其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都存在常态到无有的转换。因为作为本体,就已经稳定,很难在这上面做出细致分析,细下功夫。而我们能做的,无论是任何具体领域的研究,其实都是在常态到无有之间进行。因此说来,经济的总发展规律是一个本体,柱式列表图与水晶柱所展现的细节部分,才是世界各大经济体、经济领域的顶尖人物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出结论,提出新的科学结论的着手处。

不过同一时间、同一时代的经济学人还有非常多,杰出者也有很多。林毅夫以外的经济观点、经济著作也能给时人很多参考。同一时间吴敬琏、厉以宁、汪丁丁到******,这些当代经济学界(经济学理论,还不包括商业领袖)的顶级人物也出版了自己的经济学论著。然在这里我只举出林先生的经济著作,一来是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独特观点,而来则是他是离世界经济中心最近的中国人,也是对世界经济把握最深的人之一。在这一点上无可非议。也如上文所言,文学观并不只局限在文学领域与写作上的变化。在世界知识格局在总体已接近稳定,局部仍无限细分的21世纪,文学观早已深入社会各个部门,在人的潜意识中或深或浅的文学使用则体现在已经开发完成的经济生活当中了。

以上5本书的书评到这里就算是完成了,我也实在不太能再费太多笔墨去添加书目,一是没有必要,二是浪费写作。如果还有没读过的朋友可以介绍去阅读,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文学观不只是纸面上说说的,在进入我希望带来的“足球文学”观前,得带着大家把握时人已经完成了的优秀观点输出。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如以前写作的任何作品所说,他们取得的历史认可,为我开发“足球文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观的普及在这里通过书目的列举已经完成了。从<文学的讨论>到<方法的普及>过来,都为这一章的写作埋了伏笔,做了准备;而这一章的完成即将为最终<环境的改变>做最后的准备了。而这每一步既是一个阶段的走完,又为下一个脚印的诞生做好准备;它们既是整体里的局部,又是局部里的整体。在“足球文学”体系的理论借鉴中,我完成了这些阅读并将它们都引入到了我的文学实践当中,思想构建当中,理论完善当中,不仅在完满自己的学术修养以后知道了一己之不足,更为“足球文学”的全球输出做最深厚的准备。我想,当这一文学观的更新完成以后,在更新完成以后到普及的过程中收获无数赞誉之时,走过来的这条路已经看不到源头了。那,是我们所有人逐梦的第一个脚印,而无论这个脚印出现在路上的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