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足球文学知识学
35449300000029

第29章 足球观的更新

回到所有阅读的落脚处,也回到“足球文学”的落脚处。“足球文学”之中有什么,这个“之中”有多长的边界,在理清了提出“足球文学”到其中将蕴含什么的问题后,一切的着笔处都将来到“足球观”这个问题了。如果说以书评方式为文学观更新除了是提供了新的文学核心讨论可能,那么它在本作中还应当是为“足球文学”提供知识和方法铺路搭桥。来到这里,在文学观更新上不做重点的论述,也是为了足球认知的更新提供必要方法。“足球文学”这搭建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必须理清足球和文学在这之中的关系,也就是足球和文学谁是方法,谁是对象的问题。而这是“足球文学”体系理论基座《足球文学方略》中重点阐述过的问题。那么写到了这部作品,这一理论线索能够延续下来,在这里仍然能得到继续阐述,就说明对它的最初构思和讨论,是正确的。

在上一章写到的“越写到后面就越感觉面临的问题更重大,越是到了要结尾的地方越感觉有太多话说不出来。”如果前面几章都还是不温不火在理论里做阐述,建立这一体系的知识框架,现在到了这里,则是“足球文学”要真正去触动的那个社会敏感部位了。其实在《足球文学方略》中对一年前的中国足球事件就做了一些点评,但是不够的。我其实都有点害怕了,关起门来做学问的人毕竟不存在生命安全,然那些与当局政府抗到死的人却随时是提着脑袋睡觉。《足球文学方略》里就写到了“利益集团”的问题,而这10年下来足球领域发生的那些破败不堪的事件大都与金钱和性关系有关,而这两者就根本离不开“利益集团”的背后操纵。但我们又都知道,足球圈人也都知道,要让中国足球好起来,就必须与这群人及他们背后的利益关系彻底清算,就必须与财富动机彻底脱离,否则在利欲的蛊惑下,赛场上纯净的体育竞技永远都是一具带着面具跳舞的死尸。我们同时更知道那个比喻,足球就是中国社会部分现实的反应,足球领域的利益分配到竞技管理也都渗透进了中国社会的大小执行空间里。在严格要求的球场上的技战术训练之外,你如何组织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并通过层层筛选,组建起一支最优秀的11人足球队,就必须通过利益分配和竞技管理去实现。

在中国公私经济体制并存的社会环境里,足球俱乐部就是企业。这个系统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部搞活了,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整合,足球竞技的价值也就出来了。于是如今中国在足球竞技领域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这么出来的。然至今,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经营模式,却一点让中国足球看不到起色。这些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在执行方法上已经能够熟练驾驭了,但到了赛场上,中国足球水平仍然相当低。那么就一定不只是在这上面的问题了。其实,放到10年前,20年前,在欧洲足球虽然鼎盛但全球传播力度达不到今天的深度之前,中国足球的水平不见得这么差。那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学欧洲人的管理制度了。在这里我所不明白的,就是10年以后,这些制度已经完善并定型,成为主事其中人物的潜意识操作原则,但中国足球在竞技上的效果却远不如10年前,当年的那批人也早已慢慢退出足球工作,退出主流媒体视野了。我很纳闷,学这些制度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我们的国家在足球领域强起来吗?现在却成了竞技领域成为奢谈,玩弄制度的手段却越来越高明。当下智慧超群的中国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中国人,借《体坛周报》评论人周文渊的一句话“他脑子被驴踢了?”

到了足球观,到了提出“足球文学”,在即将进入最后一章<环境的改变>之前,我狠狠将其分出“真相”和“假相”两个部分来看。什么是真繁荣,什么是假繁荣,什么是真价值,什么是假价值。那些迷惑人双眼的庆祝和胜利,那些不满和宣泄,那些从中国社会不公中的愤怒延长到足球领域的个体泄愤,其实不只是中国才有的。熟悉国际足球事件的朋友都知道,国外有些时候闹得还要凶。但这些局部骚动为什么没有影响到他们在球场上的专注力,以及最终的效果,欧洲顶级足球仍然受全世界欢迎。接下来,就是我要做的了,从7个侧面来看“真相”和“假相”之间的转换,将遮住它们的几层面具撕开来看,看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足球观,看看“足球文学”能为中国人、中国足球带来怎样更新了的足球认知,中国足球能为这片土地在未来10年或者更长时间,提供怎样的长足社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