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75

第75章 《今曰美国报》差矣

兼评《参考消息》之傲慢

今年是“中国天灾史”上著名的“古浪大地震”八十周年。

1993年10月4日的《今日美国报》,郑重其事地公布了从公元526年之后的将近1500年来、世界上有记载的10起大地震及其死亡人数。其中,发生于1927年5月22日的“中国甘肃古浪”地震(我国时间为23日久列于“中国陕西”1556年1月24日,死830000)、“印度加尔各答”(1737年10月11日,死300000人)、“叙利亚安蒂奥克”(526年5月20日,死250000人)、“中国唐山”0976年7月2日,死242000人广“日本横滨”(1923年9月1日,死200000人)之后的第6位,其死亡统计数字是200000人。这条消息复经同年10月10日中国影响力很大的报纸一一《参考消息》转载,传播范围极其广泛,使不加深究的读者,对“中国甘肃古浪”在这次“世界级”灾难中之死亡人数,留下了非常错误的印象。事实上该次地震古浪遇难人数尚不及《今日美国报》公布的十分之一。

或有人提出疑问说,是否是打字员多打了一个“0”,属于技术性错误?不!《今日美国报》的“排行榜”最后一名是“意大利墨西拿”,死亡人数是83000人;如果古浪死亡人数是20000人,就根本没有“资格”上榜。何况《今日美国报》发布的名次顺序,将“中国甘肃古浪”分明排在死亡200000人的“日本横滨”和死亡137000人的“日本北海道”之间,绝不存在印刷错误的问题。

1927年5月23日古浪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时,我出生不足半岁,对那次惨烈的灾情,自然没有留下任何记忆;但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九岁的哥哥不幸罹难。灾后多少年,家里人每提及这一话题,无不谈“震”色变、心有余悸、伤感不已。我家住在县城。那天黎明时分,一阵天崩地裂的强烈震动,从地壳深处爆发。顷刻之间,墙倒屋塌;除燃灯佛阁及杨家牌坊外,全城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城里人一般起床较晚。本地居民又有睡觉光着身子、一丝不挂的习惯;当大难突然降临时,人们晕头转向,一下子失去了理智。不少赤身裸体男女,满街奔跑呼号,见者视若无睹,皆不以为怪。可能因为县衙公房建筑材料比民宅结实沉重,在大厦倾覆时,县长王维舟一家五口晨梦未醒,全被压毙在衙署卧室。

那么,这次空前浩劫,古浪究竟死了多少人?各种史料统计数字不尽相同,较一致者为3800人,最多不超过4000人。当时全县户籍人口统计数字为125722人,其死亡人数约占3.39,已是很严重的伤亡了。如果按《今日美国报》所说,就是把古浪全县的人都死个尽光,也达不到它公布的数字,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应予补充说明的是,此次古浪强烈地震,在河西地区波及面较广。邻县武威受灾尤为惨重,死亡35400余人。再加山丹死亡886人,永昌死亡829人,临泽死亡7人,张掖死亡135人,永登死亡48人,民勤死亡112人,上列诸县与古浪合计,共死亡人数为41200余人;与《今日美国报》公布的20万人,还是相差甚远。

当我在《参考消息》上见到这条消息后,急忙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确证《今日美国报》报道不实;便立即给《参考消息》编辑部反映,请求予以更正。遗憾的是去信竟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参考消息》为新华社主办。据去年一一2006年1月以来,该报连续刊登配以珠穆朗玛峰为背景的广告,标榜为“发行量稳居全国日报第一的辉煌纪录。”俨然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参老大”自居。但有了“成绩”,更应谦虚谨慎。切莫以大牌“明星”的傲慢态度,对待普通读者所提的“纠错”意见。

兹值我故乡一一古浪大地震80周年之际,因旧事重提,联缀成文,敬向当年4000死难乡亲追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