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58

第58章 王洛宾和“牧羊姑娘”

1948年夏天,著名女歌唱家喻宜萱应“民主将军”张治中邀请,到兰州举行独唱音乐会。我有幸挤在美龄堂闷热的角落里,叨光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按现时声乐分类,喻女士应属美声歌唱家,但她却在钢琴伴奏下,用银铃般嘹亮的洋嗓子,演唱了诸如《跑马溜溜的山上》、《老天爷》、《沙里洪巴》、《小黄鹂鸟》等许多西北民歌,博得兰州听众热烈喝彩。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那首当时即被称为“青海民歌”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记得原歌词共有四段,如下: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其实,《在那遥远的地方》(或题名《牧羊姑娘》)并非民歌;它确系作曲家王洛宾先生于四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

王洛宾,原籍北京。三十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曾为作家萧军的小说谱写过插曲一一《鳏夫之歌》和《奴隶的爱》。他们之间有很深的友情。1938年4月,王洛宾与萧军、塞克等五人自西安到兰州,寄宿在王蓬秋家。这位年仅25岁的青年音乐家,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加人西北抗战剧团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因常随剧团巡回演出,有机会接触广泛流行于甘肃民间的山歌一《花儿》。以后又游历青海、新疆,从藏族草原到维吾尔族农庄,如蜂采蜜,似蝶恋花,不断扩大采风范围,积累了丰富的西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为他的歌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春天,著名导演郑君里到青海拍摄影片,就地邀请王洛宾饰演该片青年牧羊人。故事中另有牧羊姑娘一角,则请青海湖畔藏族部落头人美丽的女儿扮演。3天电影拍完,那牧羊姑娘含情脉脉的动人形象,就永远留在青年艺术家心灵深处了。于是,在返回西宁途中,王洛宾高踞驼背,听着叮当驼铃声,以炽热的创作激情,向那遥远地方的可爱姑娘依依惜别,谱写了这首足以流芳百世的经典名曲。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特别喜爱这首中国歌曲。他曾于五十年代,带着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唱遍全世界。

直到1988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刊物《歌曲》,第一次用五线谱发表《在那遥远的地方》时,才正式署名词曲作者为王洛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