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56

第56章 南石窟寺杂记

甘肃泾川南石窟寺,位于县城东15华里泾河北岸,系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泾州刺史奚康生所营造,至今已历千四百余年,而主体洞窟两座及大小石造像四十余躯,保存基本完好,这不能不归功于当地百姓尽心卫护,才避免了“昭陵无端六骏碎,云冈不翼佛头飞”的恨史重演。

参观过敦煌莫高窟的游人,都记得有个名叫兰登·华尔纳的美国先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曾经用特制胶布,粘去《汉武帝遣博望侯张骞使西域迎金佛》等初唐壁画多幅,并搬走一尊形象优美的盛唐半跪势彩塑菩萨;两年后,又是这个华尔纳,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远征队,二渡重洋,来到中国,企图攫取更多东方古代艺术瑰宝,借以为他服务的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装点门面。1925年初夏,华尔纳的远征先遣队雇用14辆马车,由队长杰尼率领,沿丝绸大道向敦煌进发。4月24日路过泾川,欲在南石窟寺小试其技,却被当地群众轰走。这一段发生于六十年前的往事,有些年长的泾川人记忆犹新。

1982年春。我到南石窟寺考査文物时,曾向居住在近村的蒋思聪等几位老人探询,得悉事件经过详情。当时洞窟原无专人看守,洋人乘三辆席篷马车前来。他们未经任何人允许,径自钻人佛窟,使用刀斧等工具,剥离后期加塑于石造像外廓的泥胎,被山坡上放牧的羊倌发现,遂鸣锣为号,将上下蒋家、王家沟、何家坪、凤凰庄、纸坊沟等六村社居民一齐召来,黑压压站满半河滩。一时群情激愤,怒斥洋人毁坏佛像之罪。人赃俱在,理屈词穷,吓得杰尼先生冷汗直冒。最后,由“通事”出面赔情道歉,请派群众代表同到县城调解,赔偿大洋66元,为佛爷重塑金身,这场风波才告平息凡按,群众所称的“通事”,乃北大学者陈万里先生。当时他亦随美国人去敦煌考査,不料远征队刚踏入甘肃地界,就碰了一鼻子灰。两年后陈先生出版了一本《西行日记》,关于泾川历险情节,书中有所记叙。

刻有永平纪年的南石窟寺碑,现存泾川县博物馆。据该馆老职工王绍周说,此碑原在石窟,因碑文书法精妙,为某天主堂瑞典修女所觊觎,阴谋盗往国外未遂,始被当时泾川县知事廖元佶下令移人文庙,以资妥加保存云。碑原石高2.25米,厚0.17米,宽1.03米。碑额隶书阳文“南石窟寺之碑”六字,朴茂刚劲,

韵味深长。碑文魏体正书六百余宇,被时人誉为“书法瘦硬通神,风采奕奕,足以奴视张黑女,弟蓄郑文公”,颇受碑帖收藏家所珍视。可惜,移碑人无知,将雕有美丽装饰花纹的碑头,弃置洞窟角落多年不顾,却被陈万里先生顺手牵羊用毡子包裹,塞到席篷车上,安然携往北京大学,藏于国学门考古学会,不知今曰下落如何?如原物尚在,理应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