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45

第45章 黄胄《卖琴图》与邓拓佚诗

曾经游历过新疆维族聚居区的观光客,在那五光十色的“巴扎”集市上,就有机会看到出售民族乐器的小地摊。地摊上摆着不多几把热瓦甫、弹布尔、杜塔尔之类的弹拨乐器。留守货摊的往往是一个穿着民族服装、头戴花帽、光着脚板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她嘴角挂着一丝天真烂漫的微笑,默默地不说一句话,只是睁着一双顾盼有神的大眼睛,等候有人前来向她买“琴”。这些琴,都是家庭作坊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制琴者也许就是这位小姑娘的老祖父,他既是一个制琴工艺匠人,同时也是一个民间器乐演奏家;小姑娘受家庭环境熏陶,自然也是个弹琴高手。当游客想在她货摊上买一把琴时,她就会马上热情地为你调试音调,那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开始就给你一个惊喜!如果你进一步要求她演奏一点乐曲时,她便大大方方为客人弹一支民间流行小曲《达坂城的姑娘》,或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片段,让你听得陶醉不已……

国画大师黄胄先生,于上世纪后半叶,多次去新疆深人生活,好几回发现那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足以令艺术家激动不已的卖琴姑娘生活图景。之后,他根据速写稿,数次创作《卖琴图》而终不满意。他在1979年所画的一幅《卖琴图》上题词说:“黄胄于阿克苏巴扎曾见,时在一九六二年。十八年后,于香妃庙又见摆地摊卖民族乐器的姑娘,画意天然,可惜无能得其神韵。”足见大师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和对自己作品的严格要求。另在他晚年画的又一幅《卖琴图》上题词云:“一九五七年于阿克巴扎速写。年来几次易稿,均未能如意。好友邓拓曾咏长诗,久已遗忘。勉强写此,以记青年时不能忘怀者。黄胄于雨石居。”

黄胄题词中所称的“好友邓拓”,为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1965年夏,以莫须有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文字狱,义不受辱,以死反抗,成为“文化大革命”祭坛上的第一刀牺牲品。与邓拓情况相似、先后被迫自杀的首都文化界名流还有吴晗、老舍、翦伯赞、田家英,时人以干支纪年尊之为“丙午五君子”。劫余幸存的“三家村”之一家的廖沫沙先生,曾赋诗悼念亡友邓拓、吴晗:“岂有文章毁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巫咸遍地逢冤狱,上帝遥天不忍闻。海瑞丢官成惨剧,燕山吐凤化悲音。毛锥三管遭横祸,我欲招魂何处寻!”寄寓沉痛,深切感人!

黄胄于五十年代中期由兰州调北京后,画艺猛进,硕果累累,其名作《洪荒风雪》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质奖章,为当代中国国画艺术贏得了国际声誉。邓拓斯时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门的高级干部,而黄胄在解放军内仅授中尉衔,不过是个正排级芝麻官儿;但由于邓拓雅爱书画,尊重艺术家,故能礼贤下士,与黄胄过往甚密,结为挚友。当他看到黄胄所绘的《卖琴图》时,自然击节赞赏不已,因而诗兴大发,特为这幅杰作配咏长诗。这一定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可惜,“马大哈”黄胄,没有把它记录下来而“久已遗忘”。现在画家和诗人皆已作古,我们就连邓拓佚诗的吉光片羽也无从寻觅了!这里,敬录邓拓先生作于1965年的另一首七律一一《题黄胄“赛马卷”》,聊补遗珠之憾!诗曰:“一代天骄属少年,青春幸福创新天。沙场跃马飞鸿影,关塞鸣笳满路烟。千里长驱无返顾,几回断后着先鞭。英雄儿女边疆去,倒转乾坤试铁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