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43

第43章 “拉卜楞皇后”翠琅错

1994年秋天,我应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首席活佛嘉木样的邀请,参加藏历七月的米拉日巴劝法会,使我有机会拜访慕名已久的“拉卜愣皇后”翠琅错。

“皇后”应译为“公主”,实指当地一位出类拔萃的美女。

抗日战争初期,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顾颉刚教授,受中英庚款董事会委托,前来甘肃考察教育。1938年夏天,顾先生一行抵拉卜楞寺。随行人员中有刘克让者,原系燕京大学学生。此人青年英俊,风流倜傥,偶在寺廊转经桶处,邂逅藏族少女翠琅错,一见倾心,即予急切追求,终缔良缘。其情节见于颉刚先生当年日记,为我们留下生动的描述。如七月七日:“到女子翠琅错家。此女色绝,有‘拉卜愣皇后’之称,日前遇之于寺廊,正在转古拉(经桶克让因嘱人介绍而见之,与之约,今日至其家照相。室中装饰殊精丽,壁上悬胡琴及笛,知其擅音乐。案上则花露水、雪花膏皆备焉。渠略能作汉语,克让来此旬余,亦略能作藏语,勉相酬答”;七月九日;“翠琅错遣其女仆来召克让往,久之不归。闻此女慕汉人文化綦切,久欲择一内地青年而嫁之……今克让至,年二十余,且为一大学生,举止温俊,遂当其选”;七月十三日:“克让与翠琅错情好綦笃,将与其父母恳谈,议婚姻,迟行一日”;八月十六日:“克让婚事成,予赠以五百元,备喜酒,跨马而往。翠琅错请郭祖辉君作书,署款为‘蒋翠琅’。藏人无姓,渠愿为蒋姓,又知汉人名号无三字者,因去末一字,可为婉转随人矣。”

这是一个很浪漫的爱情故事。我在兰州时已打听到翠琅错尚健在,现终于有幸面见“拉卜愣皇后”,其欢欣心情不言而喻。

感谢佛学院尕藏先生热心引路,在雨后泥泞的居民区迂回穿行,经问询多人,始至其家。藏式回廊木屋,建高台上。女主人翠琅错出迎,昔日粉黛绝色,早已被无情岁月淘洗尽净,今则苍然一僬悴老妪矣!她自称年届75高龄,感谢佛爷保佑,头脑还算清楚;只是用汉语交谈有点吃力一一因尕藏先生有事先行告退,即由主人女儿于珍及孙女佳央代为翻译,开始了有关她身世经历的遥远回忆。

她说她家本为塔洼农民。“塔洼”,就是穷人居住的不干净的地方。从她记事起,生活就很困苦。她幼年时放七只山羊,早出晚归,百般操心,慢慢繁殖成40余只。她是喝山羊奶长大的,那时人们都叫她“山羊姑娘”。后来,她姐姐策仁拉姆,嫁给了拉卜愣保安司令黄正清(嘉木样五世之兄生活开始好转,她这才完全放下了赶羊鞭。

民国二十七年0938年翠琅错19岁,出落得花容月貌,成为本地区最美丽的姑娘。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汉族学子刘克让。经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邵光宇从中撮合,在很短时间内突击结婚。刘克让也因此留在拉卜楞,受黄正淸司令优待,委以藏民文化促进会秘书长之职。此前,刘克让随顾颉刚先生游岷县时,曾遇一位精于占星术的包玉屏先生,应刘之请算了一卦,算定他蟾宫折桂、鸿鸾添喜,前途有贵人相佑,顺利妙不可言,至此果应验不爽毫厘。然而,神卦包先生,却未能算出其后的婚姻变数;可见刘、翠之离异,在人事而非关天命也。

“我们结婚不到一年,我注意到经常有人给刘克让寄来信件。他收信后偷偷拆阅,神情十分诡秘。”翠琅错通过翻译,声调激愤地对我诉说:“有一次,他又接到一封信,看完之后,就要放到蜡烛上烧掉,我扑上去一把抢过来,拿去请别人代读,原来是他老家的妻子写来的。当初和我订婚的时候,他并没有说他结过婚;现在证明他不仅有老婆,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我这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一气之下,就跑到亲戚家躲藏起来,再也不想见到他了!过了几天,邵参谋长找到我,劝我不要这样闹别扭嘛,还是跟刘克让讲和为好。我坚决不干,以后,我们的事就罢了。”

以下是我和翠琅错的问答一一

问:在你没有发现刘克让有前妻时和他的感情如何?

答:谈不上有什么感情,我年纪轻,认识他时间又短;全是邵参谋长糊弄的;佛爷不会宽恕他们!

问:刘克让以后到哪里去了?给你来过信吗?

答: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没影没信!

问:你这儿有当年的照片或其他纪念品吗?

答: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啥都没有了。

问:那么,刘克让走后你是怎样生活的?

答:过了几年,我和本地藏族青年达尕结了婚。他做点皮毛生意。生下这个姑娘。1952年达尕不幸去世,我就一直带着女儿生活下来。

一个出身卑微而艳丽超群的藏族少女,对蒙受了屈辱的不幸婚姻,进行了坚决的抗争;釆访至此,我不禁对眼前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老太太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