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42

第42章 贵妃墓和织锦台

近据传媒报道,日本有“杨贵妃墓”,在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二尊院。墓为乱石砲成之平台,上矗立五座石塔,名“五轮塔”,并列为国家保护文物。

我们都知道,杨贵妃于安史之乱时,随唐玄宗逃离长安,“西出都门百余里”、“宛转蛾眉马前死”;中国陕西兴平县遗冢犹存,而隔海万里的日本山口,怎么会有她的墓地?

日本人说:不!当年马嵬坡兵变,可爱的贵妃并没有真死。那自缢身亡者,乃是一个替身宫女。而真正的贵妃,则在其亲信救护下,东渡扶桑,以大唐侨民身份,终老岛国、埋骨山口了……

此说捕风捉影、虚无缥渺,自然不值一驳。正如当代诗人高平题(中国)杨贵妃墓有句云:“她的霓裳羽衣,化作了隐形飞天。从长安飞到扶桑,从敦煌飞到波斯”;所谓日本“杨贵妃墓”,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然而,精明的日本人,却把这“无中生有”的一杯荒冢,亦视之为招财进宝的珍贵资源;山口县地方政府及有关团体,已对“杨贵妃墓”进行开发,届时将成为一处游客如云的观光圣地云云。

由此,我联想到久已湮没无闻的天水“苏若兰织锦台”哦!面对一位青史有征的著名才女的历史遗迹,我们甘肃人为何如此满不在乎!

苏若兰,原籍陕西始平氕与蔡文姬、谢道蕴并称魏晋三才女。十六国符坚前秦时,远嫁秦州刺使窦滔,夫妻感情甚笃。后窦滔奉调镇守襄阳,留若兰仍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夫妻离别,空帷独守,相思甚切。忽闻丈夫在任所另有新欢,这给年轻的妻子,带来莫大痛苦。于是,多才巧思的苏若兰,金梭引彩线,妙手织锦图;她饱含着对丈夫的深切情爱,精心织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回文诗图。此图全幅8寸见方,纵横各29行,每行29字,凡841字。读者可依彩线不同颜色区分,以横竖、顺逆、回转、反复、重叠、跳跃……等各种读法,可得多种体式诗歌数百首。凄婉悱惻,寄托殊深;可谓奇思妙想,巧夺天工!窦滔得诗,深受感动,遂决然遣走宠伎赵阳台,亲迎若兰到襄阳,从此夫妻恩爱,胜于往昔。

苏若兰巧织回文锦,传为千古美谈。引得历代多少骚人墨客,题诗著文,不断为这一中古时代的传奇故事,渲染上浓厚的浪漫色彩。大诗人李白有诗云:“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宋黄庭坚亦有诗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著名女皇帝武则天,特别著文赞赏说:此图)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因赐名为“璇玑图”。清人李汝珍所撰“万宝全书”式的小说《镜花缘》中,较详细地记述了“苏若兰织锦感夫”的故事。因为流传既久,彩图变成墨图,造成阅读困难;故李汝珍在其书内插人《璇玑图谱》,引导读者“按图索骥”,寻求解读线索。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他所著《中国通史》中说:“十六国长期战乱,文学几乎绝迹。虽然如此,还有悲壮的《壮士之歌》和奇巧的《璇玑图诗》两篇遗留下来,也不妨说是以少为贵了。”

据今人编撰的天水文史资料记载,原秦州城二郎巷口有门楼,上悬一匾,题“古织锦台”;门楼西侧廊檐下,还有一块写着“窦滔故里”字样的匾额。可见数十年前,天水市尚有苏氏织锦台遗迹。可惜,历经城市兴废嬗变,早已荡然无存了!

前几年,我在省人代会上,倡议恢复天水古织锦台,以资开掘文化遗产与丰富旅游景观。我的设想并不复杂:在天水市区划一块空地,修几间陈列室,立一尊苏氏雕像,以数方碑石刻上历史本事、璇玑图谱及历代诗文题吟……这样,即成一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物遗迹了。

然而,任你千呼万唤,终不闻半点回应!

呜乎!曾几何时,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新建庵观寺庙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而恢复一处文化意蕴深厚的历史遗迹,竟是如此艰难!

天水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伏羲庙、画卦台、李广墓、麦积山石窟,以及街亭、上邦、祁山等一系列三国古战场……如果再加上苏若兰织锦台,无异于锦上添花,将会给这座古老的西部名城,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该是修复古织锦台的时候了;难道能让日本山口的假杨贵妃,笑杀中国天水的真苏若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