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狂人痴语——与虚空的对话
34581500000040

第40章 文化影响价值观

2014年7月6日,《2014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

我:经过三个月的龙争虎斗,《2014中国成语大会》终于迎来了年度总决赛。

布丁:喜欢看足球的朋友都知道,真正好看的是半决赛或者四分之一决赛,而总决赛往往比较沉闷,所以之前也担心选手们会比较保守,导致《成语大会》的总决赛也会如此。

衣衣:你这无异于杞人忧天了,选手们紧张或许有之,但却绝不保守,整场比赛高潮不断,虽然小的失误在所难免,但总体来说说每个人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

我:是啊,本场还创造了新的纪录,先是王帆、唐蕊在“90秒限时对抗”取得11个词的成绩,而后又被邢正、徐源以12个词的成绩刷新。

衣衣:在四强赛阶段我有一点不太明白,这个阶段共进行了三场“90秒限时对抗”:第一场王帆唐蕊的成绩是10个词、邢正徐源的成绩是7个词;第二场徐源王帆的成绩是5个词、唐蕊邢正的成绩是10个词;第三场王帆邢正的成绩是10个词、唐蕊徐源的成绩是11个词。

我:没错,怎么了?

衣衣:根据规则,唐蕊三场皆胜积3分直接进入冠亚军争夺战,这没有问题。但是其他三位选手都是各胜一场、各积1分,为什么只有王帆和邢正争夺三四名?

我:你是说王帆败给邢正后,应该再跟徐源比一场?

衣衣:布丁刚才提到了足球赛,我也以足球赛举个例子,在足球赛的小组赛结束后,也会有积分相同的队伍,这时候怎么办呢?当然不会再让积分相同的球队加赛了,但是要比较净胜球、比进球数等等,以决定晋级的队伍。那我们来看看刚才我提到的三场比赛数据,唐蕊三场比赛的总成绩是31个词,她的胜出无可争辩,而其他三位选手呢?邢正三场总成绩是27个词、王帆三场总成绩是25个词、、徐源三场总成绩23个词,在这种情况下徐源不参加争夺三四名的比赛不是有点奇怪吗?

布丁:如果不计小分——就是不考虑你刚才说的那个三场总成绩的话,他们三个人积分相同,都是1分,应该三个人都参加角逐;如果计小分的话,也应该是王帆和徐源来争夺三四名,邢正直接获得争夺二三名的资格。

衣衣:既然邢正都加入比赛了,那王帆失利后难道不应该再和徐源比赛一场吗?

我:具体规则我也不清楚,应该有其道理吧?

衣衣:其实对这场比赛本身,我并不想过多的讨论,总之很精彩就是了。我更想在这一届成语大会的最后,对整个比赛说一说我的想法。

我:完全同意。

衣衣:首先我要声明,我想说的都是比较感性的看法。

我:那我也声明一条:我们所有的观点都直接来自于节目本身。为什么要强调这一条呢?因为随着《中国成语大会》的成功,网络上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关于节目制作幕后花絮的,也有关于选手的学习生活的,林林总总真伪莫辨,而我们也完全无从求证,所以我们只能也宁愿只以面向所有观众播出的节目本身为基础,来讨论我们的看法。

布丁:更准确的说,连看法也算不上,我们说的只是我们的感受而已。

我:对,那么就请两位把自己对《2014中国成语大会》的感受总结一下吧。

衣衣:其实我要说的话在之前都已经说过了——我喜欢这个节目,非常喜欢。

我:我也是,相信布丁也一样。

布丁:那当然。

衣衣:我们都喜欢这个节目,所以才会坐在一起来讨论,但是我们每个人喜欢的原因未必尽同,布丁,你为什么喜欢?

布丁:你们知道我这个人是非常喜欢国学的,所以基本上不看电视的我对文化类综艺节目还是比较关注的,包括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等等,但是在很多的同类节目中,我真正比较喜欢的只有《中国成语大会》和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而在这两者中,我更为喜欢的是《中国成语大会》。

我:为什么呢?《中华好诗词》我也喜欢看,挺不错的,不,应该说非常不错。

布丁:关于《成语大会》和《好诗词》的比较说来话长,我们另外找时间再谈吧。今天咱们先简单比较一下其它几档节目,《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娱乐成份过重,虽然实际上单就节目的娱乐性来说《成语大会》也远胜其它节目,但是它的文化基因要明显胜出,我相信它也真正起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而出自同门的《汉听》在我看来,则失之于内涵。谈到这一点,必须要说一下节目嘉宾所起到的作用,我个人比较钦佩的当代学者以郦波老师和蒙曼老师为最,而本届成语大会这两位都参与进来,对我个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庆幸的,而其中郦波老师在本届成语大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最为突出。毕淑敏老师更多的是从知识本身来对比赛及选手作出指导,而蒙曼老师是后来才加入进来的,也比较倾向于知识性的解读,而郦波老师则更多的谈到了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今天要复兴传统文化,这不是你认得多少个生僻字或者会背多少诗词、知道多少个成语就可以做到的,我们更需要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其博大精深背后的其来有自,更需要的是汲取古人的智慧、思辨,以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来塑造我们当代人的价值观。在这方面,《汉听》是不如《成语大会》的。

我:那衣衣你是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呢?

衣衣:我同意布丁所说的关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观点,确实这不是多认几个生僻字,多背几句诗词歌赋的问题。不谦虚的说,无论是《汉听》还是今年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包括《成语大会》还不足以从文化层面打动我,这几档节目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只能说是国学最基础的东西。我这么说并无贬义,这样的难度更利于国学的推广,要来个《中国周易大会》肯定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让绝大多数人完全搞不懂,二是让大部分人懂了,但把易经弄的面目全非。我特别喜欢《成语大会》的原因是它在同类节目中展现选手风采最到位——至少是相对最充分的。

我:确实这个节目真的把娱乐性和文化性结合的太棒了。

衣衣:我刚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真的是既意外又遗憾,我真的没想到在当下,还有这么多的八零后、九零后乃至零零后会喜欢传统文化,说真的,不说这些选手本身的文化积累,就是这种喜爱本身就让我非常非常的意外。

我:那你又遗憾什么呢?

衣衣:就因为我喜欢传统文化,身边的人都把我当成异类,我遗憾的是为什么我身边没有像这些选手一样的人,可以和我一起交流读书体会或者学习心得。

我:我和布丁不能和你交流吗?

衣衣:布丁和我天南海北的不时常见面,而且布丁你别介意,我更希望能结交一些年龄相近的小伙伴。

我:咱俩不是经常见面吗?

衣衣:你?……

我:行了,打住,接着说《成语大会》吧。

衣衣:如果说是文化本身让布丁喜欢上了这个节目,那对于我来说,这些选手所展现的风采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以本场出战的八强选手为例,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当深厚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不是书呆子型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学识为基础塑造出了鲜活的个性,王帆的霸气、权春燕的呆萌、唐蕊从容淡定、陈江宇心直“口快”、高瀛不让须眉、李凡兰心蕙质,当然还有徐源的温文尔雅和邢正的亦庄亦谐。

我:还有之前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吕继北、赵婕荃、何欣航、达吾力江、张奇、肖梓晗这些选手。

布丁:还有一些选手遗憾的较早离开了赛场,不好妄加评论,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国学的人都自有其不同于凡俗之处。

【成语小知识】

夏雨雨人:前面一个“雨”字是名词,而后面一个“雨”字在这里是动词,读作四声,“下雨”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喻义是及时给予他人帮助,就像夏日炎炎时下了一场清凉的雨,所以王帆提到“(及时雨)宋江”,唐蕊一下就猜到了。其典出汉代刘向的《说苑》,:“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所以常跟“春风风人”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