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08

第8章 赶尽杀绝

太子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之女(齐姜,齐国,姜子牙的后代姓姜,还真是随意),很早就去世了。申生的同母妹妹是秦穆公的夫人。

公元前661年(奚齐五岁),晋献公扩充军队为二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赵夙驾御兵车,毕万担任护右,相继灭了霍国、魏国(齐桓公宠臣魏公子开方因此逃到齐国,一只扇翅膀的蝴蝶)和耿国,凯旋后,给太子申生在曲沃筑城,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并封他们为大夫。

士蔿(wei)说:“太子您不能立为国君了。分给您先君的都城,封给您卿的爵位,预先把您推到人臣的最高地位,又怎能继位!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效仿吴太伯的作法,不是很好吗?这样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太子申生没有听从。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十七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里克向晋献公进谏说:“太子是奉献祭祀宗庙社稷祭品、早晚问候服侍君王饮食的人,所以叫冢子。国君出行太子就应留守,有人代为留守就应随从,随从叫抚军,留守叫监国,这是古制。至于率师出征,须有专门军事才能的人方能胜任;发号施令,是国君与正卿的职责:都不是太子份内的事。军队在于服从将军的命令,如果太子一意秉从君命,就失去了统率的威严;如果独自把持军令,又对君王不孝,所以国君的继承人不能统率军队,太子统率军队将失去他份内的事,又没有威信,怎么行呢?”

晋献公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不知将立谁为太子呢。”

里克无话而退,去见太子申生。

太子申生说:“我将被废掉吗?”

里克说:“太子努力吧!君王命令你统率下军,只怕你不能胜任其职,为什么会废掉你呢?再说您只要有孝心就好了,还怕继承不了王位。严格要求自己又不责怪别人,就能免于危难。”

于是太子申生掌领军队。里克说有病,没有跟随太子申生(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奈何)。太子申生于是去讨伐东山。

而晋献公私下对骊姬说:“我想废了太子,让奚齐做太子,你看如何?”

这可能是一个考验,太子毕竟立了很多军功,又是长子,而且齐桓公(申生的姥爷)当时是霸主,所以晋献公对太子还是很看重的,起码有一定感情。纵然不是考验,是晋献公的真心话,骊姬也不可能拍手叫好——很容易让晋献公反感。

赞成也不是,难道反对,让太子当国君啊!骊姬确实反对了,她用了另一种方式表现出,她不亚于貂蝉的智慧。

骊姬哭了,此时的晋献公既心疼也纳闷,明明是好事,你哭什么。

骊姬说:“太子被立,诸侯都已知道,而且他数次领兵,百姓都拥护他,若是因我废掉太子,那天下人怎么看待我,太子定然恨我母子如故,我还有什么颜面活下来。”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太子名分已定,有自己的班底,又会带兵。太子被废了,肯定恨我母子。你死之后,我母子无依无靠,定然会被太子杀死,如此,还不如我现在就死了好。

我想就是这一刻,就是骊姬哭的那一刻,晋献公下定决心要赶走太子,赶走重耳、夷吾,赶走所有所威胁的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太子只不过不是他最爱的孩子罢了!

当然,太子领过兵,杀过人,灭人宗国,自然不是善男信女,他的所谓仁慈,所谓不忍,说到底不过是历史本身对女人的偏见,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喜欢把错误归咎到女人头上,为了衬托一个女人有多坏,自然要衬托她害的人有多纯真,无辜,自古已然。

对我而言,骊姬只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好歹也是公主,等着自己的王子,不料战败了被献给一个君主(也曾是王子),共同生活了二十一年,她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孩子争一个王位,如果她的儿子能够如同秦皇汉武一样成就伟业,她的所作所为或许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可惜,她是一个失败者,如此而已。

太子死后,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赶尽杀绝),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

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

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

然后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追在后面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翟国(重耳母亲是翟国人)。

公元前654年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却芮(rui)说:“不行,重耳已在那里了,您再逃去,晋国必定转移军队来证讨翟国,翟人怕了晋国,你们就有祸了,不如逃往梁国,梁国靠近秦国,秦国强大,等晋君去世后,您就可求秦国送您回国了。”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都赶走了,晋献公为自己的小儿子清楚了所有的祸患,他或许没想杀太子、重耳和夷吾,但是绝非是一个好人。前651年,晋献公死了,关于这个人,列一个时间表就够了。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晋国大夫士蔿对晋献公说:“原晋国的公子们人数很多,不诛杀他们,将会发生祸乱。”于是晋献公派人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而建都城,命名为“绛”,开始以“绛”为都城。

公元前668年(晋献公九年),晋国有些公子逃亡到虢国,虢国因此再次进攻晋国,没有取胜。公元前667年(晋献公十年),晋献公想反攻虢国,士蔿劝说晋献公等虢国发生内乱再攻打(且待其乱)。

公元前656灭虢国,顺便灭了同姓姬(五百年前是一家,古人诚不我欺)的虞国。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晋军攻打翟国(重耳在翟国)同年骊姬的妹妹为晋献公生下儿子悼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举行盛大盟会(最后一次)。晋献公因生病,去迟了,还没到葵丘,就遇见了周朝的宰孔。宰孔说:“齐桓公日益骄横,不修德政而专行侵略远方,诸侯心中不平。您只管不要参加盟会,他也不能把晋国怎么样。”加上晋献公正在生病,就返回了晋国。同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