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36

第36章 并战计(5)—— 树上开花(一)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今天讲解的这一计策不是那么好理解,实际上,树上开花这个自然现象倒是更容易让大家明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己方的力量实在是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某些假象迷惑对手,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克敌制胜的办法,理解不了就不要强求,实际上我也没搞透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讲故事。

结合这个计策,我详细讲述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让我们来认识以前从未讲述过的几位大神的故事。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力一直比较弱小,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地处边陲,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是为苦寒之地,在那个人口就是生产力的年代,这是致命伤,加上这个国家长期奉行春秋时期的老一套,因循守旧,不思改革,所以整体战斗力可能是战国七雄中最差的,比韩国都差。当然了,韩国身在中原,处于四战之地,与魏国、赵国以及秦国都接壤,所以它的生存环境是最恶劣的,也最早被灭,扯远了。我们接着说燕国,这个国家基本都只与自己接壤的齐国以及赵国有领土争端,在北边面临某些少数民族的骚扰,整体来说还不是很糟糕。齐国在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之后,一度成为与秦国其名的泱泱大国,战斗力不可小觑,遗憾的是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是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说实话,齐闵王上台的时候,齐国的形势还是非常好的,那时候父祖两代给他积累的财富、人才都是现成的,最初,齐闵王打得秦昭王的秦国都抬不起头,胁迫韩国、魏国,楚国也惹不起他,最后还一口气灭了宋国,梦想着能一统中华,当然,只能说这孩子还没睡醒。此时的齐国是很强大,但是还没嚣张到能惹怒所有国家的地步,别说齐国,秦国也不敢啊。

这一年,燕王哙神经病发作,非得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这就不靠谱了撒,你要禅让是可以的,但是可以给儿子啊,禅让给一位不是皇室血统的人,这可就要命了,太子平与燕国的将领火速起兵攻打子之,这里大家不要觉得太子平这名字神奇,他只是叫做“平”而已,就像他们的后代太子丹一样。就这样,这两方人马打得不可开交,燕国乱成了一锅粥,此时的齐闵王就像是鲨鱼闻到了血腥味,果断出兵,杀入燕国,想要一口气吞了燕国。人家燕国人也不是好惹的,迅速停战一致对外,一起协同作战把齐国人撵走了,所以,没有物质支持,缺乏人心,侵略者都是不好扎根儿的,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你想,你都快把把人家灭亡了,燕国人那不恨之入骨啊,但是燕国也没法,谁让自己长得不够强壮,干不过人家啊,那就先锻炼身体呗。这位太子平在其后的政治争斗中,还是没有干的过得到了国外势力支持的公子职,秦昭王支持公子职回国即位,杀掉了他的哥哥太子平。燕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很焉逼,基本上大小改革没它事儿,基本大小战役没它事儿,基本著名人物与它没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大国,这么几百年,好歹也是雄起过一回,那就是这位公子职当政时期,当然了,我们后来都称呼他为燕昭王。

刚刚即位的燕昭王那是满眼血泪啊,不靠谱的老爹留下的烂摊子实在不知用什么语言描述,加上齐国还进来烧杀抢掠胡搞了一番,国内形势糜烂不堪,这简直是老太婆挨了飞踹——时日无多了。燕昭王也知道,就凭国内的一般二杆子货色,燕国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声告诉我什么最重要,人才,人才,还是人才,重要的事儿说三遍。燕昭王为了引进其他国家的优秀人才也是煞费苦心,毕竟没人愿意到这么冷的地方来受罪,除非燕昭王做到两点:第一就是礼贤下士,不拘一格,放权于臣子;其二,必须做到给予这些人最大的发挥空间,人尽其用且给予足够的财力支持。很幸运的,燕昭王做到了上述两点。他的手下有一位叫做郭隗的大臣,这位同志就告诉燕昭王怎么吸引人才。实际上,该故事更多的描述在了“千金买马骨”这个段子里面,郭隗是这样跟燕昭王讲的,曾经一位很喜欢马的国君,想用千金求购一匹千里马,据说都过去几年了,也没买到所谓的千里马。这时,宫里一个职位很低下的同志,自告奋勇地表示说:“大王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国君这时也没辙,就点头同意了。不到三个月,这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很不巧,这匹千里马死掉了。他最终仍然花费五百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当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复命时,国王怒不可遏,怒斥道:“我要的是活的,你买一匹死马回来有什么用,白费了五百金!”这位臣子笑道:“请国君息怒,五百金是不会白费滴。您想啊,一匹死马您都愿意五百金买了,这消息要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好马的。这样,一定有人找上门来献马。”后来,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送来的千里马。讲完故事之后,郭隗很谦虚地把自己比喻成那一匹死马,告诉燕昭王如果能对自己这样水平一般般的人都加以礼遇,那么很快就会有大能人来投奔。其后,燕昭王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让郭隗住到里面,每天都亲自去请安问好,这样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会想,连郭隗这样不咋样的人燕昭王都这么尊重,要是我去了那还不得更好啊,这样也就吸引到了更多的人才到燕国来发挥他们的才华。后来为了吸引人才,燕昭王还修建了一座高台,上面堆满了很多的黄金,这就是黄金台的来历。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就有这么几句来描述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一时间,燕国人才汇聚,勃勃生机。

谢谢您的阅读,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