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35

第35章 并战计(4)—— 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实际上,在历史上很多牛人在使用该计策时都是采用教唆与怂恿的方式,首先让对方看到好处,用利益诱惑或是制造某些假象,达到目的之后迅速翻脸,进入圈套中的人不得不按照人家的既定计划进行,悔之晚矣。

在历史故事中,还真有人完美的诠释了这个计策,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我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讲解一下事件始末。我在“借尸还魂”这一计中已经讲述了刘备**丝逆袭的故事,在中原混迹数十年,北方变成了曹操的天下,这意味着刘备的事业在北方彻底失败,之后,一拨人来到了荆州投靠刘表,假假滴也是一位亲戚吧,当时的刘表年纪也不小了,要说能力嘛,守成有余,进攻不足,除了与江东孙吴长时间有摩擦之外,刘表基本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别惹我,我也不去打你。实际上,刘表也很无奈,他是外来户,与益州刘焉、幽州刘虞等人都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在国家糜烂的情况下,他们肩负着家国复兴的责任,但是现实又让他们不得不与当地的世族妥协,换取他们的支持,当时在荆州地区,有几大家族:蔡家,代表人物蔡瑁、张允;蒯家,代表人物蒯良、蒯越;黄家,代表人物黄祖。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刘表稳住了荆州并守住了自己的地盘,但是他在任何事儿上不得不倚重这几大家族的人马,自身的权利受到了极大地削弱。为了稳住地盘,刘表娶了蔡家的小姑娘为妻,生了小儿子刘琮,随着枕头风愈演愈烈,刘表开始疏远长子刘琦,而决心立次子刘琮为继承人,与《三国演义》中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刘表的考虑并没有什么问题,首先俩儿子其实能力都比较差,而刘琮至少有荆州地区的豪强支持,实际上此事儿就一个人有意见,这就是刘琦,但是有什么用呐,谁让你妈也不在了,后妈又狠毒,分分钟都是朝不保夕的节奏,那咋办,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去求一个人,谁呐,正在此地落难的刘备同志。

刘备虽然很想获得荆州地区的控制权,但是此事儿真是不好整,这是人家刘表的家务事,而且还牵涉到蔡家等大家族,刘备才不想趟这浑水呐,惹火了刘表、蔡瑁等人,不要说其他,小命儿保不保得住都是问题,早前,蔡瑁他们都想宰了他的,幸好他的坐骑的卢跑得快才逃得一命,所以刘备是万万不敢去给刘琦出什么主意的,那纯粹是找死。但是刘琦确实也没辙了,只能天天来缠着刘备,最后刘备也是烦了,无奈之下告诉刘琦,我是你叔父,也不好管你们家的破事儿,我新收的那个小弟据说有两把刷子,你去找他嘛。

这位新来的小弟就是诸葛亮同志,诸葛亮搞军事不咋滴,搞阴谋确实是把好手,所以找他是很明智的,很遗憾,诸葛亮根本不理他,这是为啥呐?首先,这是刘表的家事,清官难断家务事,哥才不管呐;其次,这就要说到诸葛亮的事情了,首先蔡瑁这个人是蔡家的小儿子,当时荆州水军的头目,势力大得很。我得多说几句,《三国演义》说曹操中了周瑜的计策,将蔡瑁与张允杀了,所以水军就不行了,导致“赤壁之战”惨败,简直瞎扯淡,这是侮辱曹操与蔡瑁的智商,历史上没这回事儿。蔡瑁的二姐就是刘表的夫人,刘琮的母亲,他还有位大姐,这位大姐嫁给了黄承彦,我们都知道,黄承彦不就是诸葛亮的老丈人嘛。也就是说刘琮同志其实是诸葛亮老婆的姨妈的亲儿子,刘琮是这个黄月英的表弟,那就是诸葛亮的表弟啦。好啦,你让他出主意对付刘琮,这靠谱吗?

刘琦实在无奈就想出了一个招数,这一天,刘琦告诉诸葛亮自己那儿有一本古籍,约他共赏,那个年代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加上诸葛亮确实就喜欢这些玩意儿,就欣然同意了,到了刘琦的住处,这家伙已经在二楼准备好了酒肉,然后就与诸葛亮一起登上了二楼,这时候刘琦就命人把梯子给抽走了,然后给诸葛亮跪下,求他出个主意,实际上,刘琦也是没辙了,此时诸葛亮只有二十多岁,我估摸着和刘琦差不多,堂堂荆州牧刘表家的长公子就这样跪下了,那真是山穷水尽额。诸葛亮一看,丫的,还是那事儿,估计什么古籍也是没有的,还敢欺骗哥哥,扭头就准备下楼,一看,这下可好,梯子都没啦,傻眼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屋抽梯。

诸葛亮一看,好嘛,这下不得不出个主意了,这也难不倒他,诸葛亮就给刘琦讲了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故事,重耳也是被后妈迫害的典型,重耳后来跑得快,在外流浪多年,最终获得了成功。就算刘琦再傻这时候也明白该怎么做了,第二天就告知父亲自己想要到前线去,既可以为父亲守好疆土,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刘表一看儿子这么懂事,欣然让其去到了江夏镇守,后来在曹操南下的时候,刘琦手上已经有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势力蛮大,不过他死后,这些都落到刘备手里了,这是后话。刘琦离开是非之地,就彻底脱离了后妈的迫害,也算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上屋抽梯”的精髓在于必须要断了对方的后路,这样你所图谋的人只能按照你写好的剧本演出,只要操作得当,连诸葛亮在这样的人物都中招了,关键时候值得一试,谢谢您的阅读,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