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34

第34章 并战计(3)—— 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这个计策也可以用“装疯卖傻”或者“装聋作哑”来表述,一般情况下,该计策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在无奈之下被动选择该计策,有时候是需要采用这种方式迷惑敌人,抑或是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需要时间,所以只能出此下策,当然,计策无所谓高下,只要使用得当,都是好计策。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功绩其实并不输他的父亲,虽然他的庙号中也有一个“祖”,其实他已经是明王朝的第三任帝王了,今天我就他的故事简要的讲几句。公元1360年,朱棣生于应天府,照现在来看应该算是南京户口,这时候他老爹正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打得火星四溅,没空搭理这位家中的第四位儿子,儿子太多,也无所谓了。朱元璋自己没多少文化,吃过不少亏,但是他自我学习能力强,也知道儿子们不能像自己这样,对于儿子的教育他还是比较上心的,当然,仅限于一人,这就是太子朱标。朱标的待遇与其他兄弟姐妹简直是天上地下,朱标有自己单独的老师,在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强的锻炼,提升非常快,同样是老爹的孩子,同样不是马皇后生的,朱棣的待遇就差劲儿多了,没人管,没人疼,混到十几岁,基本就是半个文盲,后来他当上皇帝之后批阅的奏章水平也都差得很,当然,这主要是指的语言功底不行,字写得不好看,他的为政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二十岁那一年,朱棣被分封到北平做藩王,是为燕王朱棣,从此这孩子就肩负起了帮助明王朝打击北方少数民族的重担,与宁王朱权是当时北方最犀利的两位藩王,所到之处,哀鸿遍野,蒙古人畏之如虎。随着朱元璋年岁逐渐增大,继承人问题日益突出,但是这老家伙年轻时候锻炼得好,身体倍棒,家中老大朱标以及老二、老三先后去世,朱元璋虽然伤心不已,身体依然不错。这事儿本来朱棣还心中窃喜的,毕竟自个儿成了家中事实上的大哥,加上自己军功卓著,那太子的位置基本是手拿把攥的,可惜,朱元璋估计是对朱标的感情太深了,居然立朱标的长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孙,这搞得,朱棣瞬间觉得自己被伤害了,难不成你几十个儿子都还不如这乳臭味干的大孙子啊?就此,朱棣心中愤愤不平,但是你要说此时他就有造反的准备,那是扯淡了,此时基本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时期。

促使朱棣真正认真考虑造反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他有这个欲望,作为朱元璋还在世孩子中的老大,战功赫赫,将谁放在这个位置,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心理的野草一旦发了芽,那是怎么也盖不住的;其次,朱允炆上台之后大肆进行削藩政策,已经严重触动了朱棣的利益,再说了,湘王被逼****,周王被抓,其余诸王纷纷完蛋,要么被杀,要么被圈禁失去人身自由,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兔死狐悲,难免心寒,而且周王还是朱棣的亲弟弟,感受尤为强烈,指不定下一个可能就会轮到他,不得不早作准备。第三,素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反复劝说朱棣甩开膀子干一票,人生在世,图个啥,轰轰烈烈燃烧吧,不负此生。作为朱棣一生唯一的朋友,姚广孝的怂恿实在是诱惑巨大,姚广孝的故事我在《中华历史小故事》中有详细的讲述,在此不再叙述。

后续的“靖难之役”我也不去详细展开,《明朝那些事儿》在这一段有生动的描述,本人自认没多少文化,就不凑热闹。我们根据“假痴不癫”这个计策,讲述燕王朱棣的装疯过程,在起兵之前,当时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而朱棣并未做好起兵的准备工作,这就需要时间来缓冲,但是又需要麻痹朱允炆的朝廷,那怎么办呐,啥也不说,装疯卖傻,那段时间,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这么个惊人的消息:燕王朱棣疯了。开始大家哪儿信呐,这丫装的吧,慢慢的大家就笑不出来了,朱棣同志流落在北平的大街小巷,与乞丐为伍,抢夺人家的食物,后面总是跟着一群王府的人马,关键是还老逮不住,就算被抓回了王府,只要是有手下的官员来拜访他,三伏天儿,这家伙还在屋子里面搞个火炉,披着极厚的毛毯,牙齿吱吱直打架,高呼“太他妈冷了,冷死了”,说实话,大家都信了,毕竟这确实不是正常人干得出来的,但是参照当年孙膑被庞涓诬陷的时候,也装疯卖傻的经历来看,朱允炆还是应该多留个心眼儿,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姚广孝等人完成了起事的准备工作,朱棣吃的苦是值得的,虽然后来他的手下中出了一个叛徒,向朱允炆告密并揭发了朱棣装疯的事实,但是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了,加上朝廷里面都是黄子澄这样的书呆子主政,频失良机,失去了干掉朱棣的最佳时机。

当然了,在靖难四年的过程中,朝廷有数次机会干掉他,但是这家伙洪福齐天,每次都给跑掉了,最终在姚广孝、张玉、朱能以及郑和等人的帮助下才获得了胜利,当然了,朱棣得感谢自己的老婆(徐达长女)为他生了三个神奇的儿子:长子朱高炽(明仁宗),次子朱高煦,老三朱高燧。这三位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基本都属于文武双全类型,尤其以老二打仗最为厉害,在靖难最关键的时候正是他的军队彻底击溃了朝廷的人马,为朱棣登上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历史上,朱高煦的故事也是一大笑话,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搜索资料。

也许朱棣装疯只是他成功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笔,但是正是这个微小的过程为其赢得了宝贵时间,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当然了,很多人不大喜欢这位帝王,这家伙也是属于那种忒狠的角色,实际上永乐大帝的称呼可不是白来的,迁都BJ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永乐大典》等都是在他当政期间完成的,这些事儿放在其他皇帝时期完成哪怕一件都是难能可贵的,况且他在位时间也仅仅二十二年而已。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