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37

第37章 并战计(5)—— 树上开花(二)

实际上,燕昭王召集了这么多的贤人,虽然对燕国的复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直到一位大神的出现,才彻底扭转了燕国的局面,这就是战国末期著名军事家乐毅,有人说“战国四大名将”是王翦、白起、李牧与廉颇,并没有这位兄台,然而,就给我个人看法,如果要评五位名将的话,第五个就应该是乐毅了,实际能力并不比上述四位差,只是展示才华的舞台不够罢了。乐毅出身名家,是乐羊的后代,居住在赵国,算是赵国的户口,但在赵国也没混出来,听说燕昭王的故事之后,很受振奋,决定去燕国碰碰运气,这一来就与燕昭王对上眼儿了,随即得到重用。在这之后的二十年时间内,燕昭王励精图治,从各个方面改革并提升燕国的国力,经常是宵衣旰食,夜不就寝,你想,大领导都如此之拼,下面的小弟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二十年来,燕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其他国家并不知道,很快它们就会尝到这个国家的能量了,尤其是在有乐毅的情况下。

此时,藏在燕昭王心中二十年郁郁不解的仇恨终于散发了,乐毅也认为向齐国报仇已经到时候了,但是乐毅分析认为虽然齐闵王横征暴敛,作风不好,但是齐国是大国,想要干掉它,单凭燕国一国之力是做不到的。为此,燕昭王就与其他几国联系,相约一起干掉齐闵王这个祸害,其他国家当然是求之不得,有人牵头再好不过,毕竟,大家确实深受其害,也见不得有某一个国家单独强大到威胁大家的安全。其后,乐毅指挥燕国、赵国、楚国、韩国、魏国的联军攻打齐国,也就是说除了秦国在旁边看热闹,其他的都挽袖子下了场子。齐闵王明显顶不住五国联军,被杀得大败,仓皇逃窜,此时乐毅分析局势之后,让其他国家的将士都打道回府,他自己带领燕军继续追击,齐军溃不成军,把齐威王时期打下的基础丢了个精光,一路丢盔弃甲,齐闵王也只能逃到Z县最后被一位将领给剁了。齐国都城临淄被攻破,祖宗家庙都被人家端了,齐闵王混得真惨,实际上,此事儿就是齐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从此齐国就沦落为了二流国家,直到被秦国灭国之前都没缓过劲儿来。

看到这里,很多人表示很诧异,齐国都被打成这样子,难道没被灭国吗?是的,他们起死回生了,但是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曲折离奇了。这是所有人包括当事人都没有想到的事儿。乐毅这人不单单是军事统帅那么简单,他在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建树,据说秦昭王在燕国做质子的时候其母亲芈月就与乐毅有一腿,这个是据说,您老爱信不信。在半年的时间内,乐毅横扫齐国,最终只剩下即墨与Z县没有攻破,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乐毅需要采取的是围而不打,实施的是怀柔战术,开始在齐国搞改革,想要从文化等方面根本上改变齐国,这个和当年入侵的RB鬼子搞的“奴化教育”有类似之处,但是,齐国那也是中国人,如果任由乐毅这样搞,我估计齐国人不出三年都会忘记自己祖宗是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乐毅的为政措施有多么的犀利。遗憾的是,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死去了一个人,冒出了一个人,就此彻底改变了历史走向,注意上面说的是两个人,正是这俩人的人生改变了结局,一个大家没有想到的结局。

这一年,殚精极虑一辈子的燕昭王终于是扛不住了,撒手人寰,他死之后,其子燕惠王即位,此时乐毅还在齐国处理事务。问题来了,燕惠王在小的时候就和乐毅矛盾深重,这个矛盾大到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包括齐国人。这时候齐国仅存的城池即墨中有一位宗室子弟,这人就是后来赫赫威名的田单,接下来的主角就是这位田单,历史上著名战例“田单大摆火牛阵”就是来源于此。一开始,田单知道燕惠王与乐毅的矛盾,就让人到处散播小道消息,说之所以乐毅一开始席卷大半个齐国,唯独即墨与Z县打不下来,是故意不打的,乐毅的目的是想要当真正的齐王。这就是后面我们要讲的“反间计”,这个计策很考验当事者的智商,如果是燕昭王还在世,这计策不好使,燕昭王一眼能看出来这是个坑,可是燕惠王就看不出来啊,他开始相信了这些流言蜚语,心中委实不安,最终决定派自己的亲信骑劫去替代乐毅的统帅位置。这是第一步,田单的计划得逞了,骑劫什么货色大家都知道,俩字概括:废柴。得到命令的乐毅非常的爽快,甚至都没有回燕国,他也担心回去被燕惠王干掉,扭头就离开齐国回到了家乡赵国,赵王那可高兴了,将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了乐毅,封号望诸君,也算是安享晚年了。骑劫上任之后,整个燕军弥漫着悲观的情绪,最爱他们的燕昭王去世了,最受他们尊重的统帅乐毅被逼离开了,任谁都觉得前途无光。此时,即墨城内的田单继续散布流言,这家伙是一位计谋深厚的家伙,经常和手下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来同齐军作战,到时候,即墨人就会害怕,失去抵抗力了。”骑劫这个二货听说了,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齐国人看见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又害怕又生气,害怕被活捉受辱,只能誓死守城。接着田单又出幺蛾子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一旦如此,我们很可能会失去斗志。”骑劫就命人挖掘齐人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在城头看到,一时间流泪哭泣,钢牙咬碎,纷纷向田单请战,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通过这些并不大光彩的小手段,在骑劫低智商的配合下,顺利鼓舞了手下的士气,大家都准备拼死一战。这就是田单的第二计,第一步搞走乐毅,第二部激发士气,第三步就是决一死战了,成功了,齐国就能光复,失败了,齐国灭亡。国王战死,军民溃逃,只剩两城,他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此时,田单为了麻痹敌人,命人送信给骑劫,并大肆宣传自己准备投降的消息,得到消息的燕军将领都很开心,毕竟在外征战已经快三年了,大家都想回家了,战斗力与士气在乐毅离开之后再一次下降,以有心算无心,田单实际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就在这一晚,田单集中了即墨全城的约一千头牛,将这些牛在城门内排好,有人说了,这些牛怎么这么听话,不乱跑呐?问得好,田单早命人挖了很多条的坑道,每一排的牛都依次进入规定的坑道,相当的有序。为了达到最大的攻击效果,田单命人在每头牛的牛角上绑上了尖刀,全身涂满油彩,牛尾巴上绑上易燃物。到了夜晚的时候,悄悄打开城门,一起点燃牛尾巴上的可燃物,一时间这些被点燃尾巴的牛儿们发怒了,又不能回头,只能往城外冲,城外就是燕军的大营,一时间燕军大乱,纷纷夺路而逃,关键是在火牛的后面还跟着五千精锐齐军,这下,燕军毫无斗志,黑夜中不知道多少人死在牛蹄与牛角下,不死的也被跟上的齐军一刀剁了。在田单的指挥下,齐国全民反击,很快就收复了所有的失地,恢复了齐国。啊,那位骑劫呐?早都死在乱军中了,早都该死了。燕昭王真是起早贪黑二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要是泉下有知,非得给气得活过来。此时的燕惠王真是肠子都悔青了,急忙给乐毅写了一封信,希望乐毅看在自己老爹的份儿上回来拉自己一把,这封信写得很真挚,表达了对乐毅帮助自己父子报仇的感谢,也表达了自己的****,也算是投入了不少的真感情。一般人都回去了,但是乐毅可不是那种人,我前面已经讲了,他不是纯粹的武将,实际上是文武双全的天才,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乐毅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这封信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样都是中华历史上的著名书信。在信中,乐毅表达了自己对燕昭王知遇之恩的感激,也叙述了与燕昭王君臣相得的故事,随后直接指出燕惠王对自己的猜忌与责难都是毫无根据的,这封信最狠的地方在于乐毅没有给燕惠王一点面子,最绝的是拿出了伍子胥做例子,表示自己不会学习伍子胥。大家知道,伍子胥与阖闾也是君臣相得,他俩与孙武一起留下了多少佳话,可惜最终阖闾的儿子夫差还是杀掉了伍子胥。乐毅的意思太直接了,你以为哥会像伍子胥那样愚忠吗,哥暂时不想搭理你。“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这样的血泪教训没有在乐毅身上发生,说明他的历史功课确实学得好,智商与情商不是一般的高。在历史上,赫赫威名的武将一般晚景凄凉,甚至是身首异处,功高盖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连“杀神“白起都自杀身死,年羹尧、彭越、伍子胥、文种等等,太多了。就我有限的知识,春秋时期的范蠡、秦国的王翦、燕国乐毅、唐代郭子仪、明代徐达,这些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功高盖主而主不疑,急流勇退谓之知机,面对诱惑与名利,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燕惠王知道自己错了,就封乐毅的儿子做了昌国君,毕竟早先乐毅是从战场跑到赵国去的,妻儿老小都没来得接走,这事儿说明燕惠王脑子还没有彻底坏掉,后来,乐毅也算是没再深究这事儿,经常往返于燕国与赵国之间,偶尔出个好主意就够了,算是彻底打算不出山了。至于另外一位主角,田单的命运也很曲折,在迎回了齐襄王之后田单受封安平君,但是国君担心他的势力太大威胁到自己,一直不给予重用。这也是受到了人家的猜忌,毕竟田单也姓田,也是宗室子弟,他要是自立为王,以他在齐国的威望,估计反对的人很少。后来,赵国国君用三个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镇共五十七个城镇送给齐国换来田单,其后田单为赵国攻下燕国的三座小城,受封为都平君,与赵括的老爹赵奢还成为了好友。这真是世事无常,我想,也许田单还会经常遇到乐毅,一起聊聊当年的事儿,觥筹交错,反复推演,也是不胜唏嘘。

谢谢您的阅读我,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