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64

第64章 平安自尽,心中疑惑

妙锦囤积了货物,带着商队出发,半路遇到强壮的绿林强盗,把货物都一洗而空,无影拼死护着妙锦,妙锦在紧急关头,一箭射下贼人,救了杜仲一命,妙锦一把拉起杜仲,无影带着鹊儿,四人一起奔逃出来。

杜仲在奔逃中,后背不幸中了毒箭,妙锦亲自替杜仲拔去毒箭,并吸出毒血,杜仲感动不已。

杜仲开了药方,妙锦按方子抓了药,调理了些时日,四个人便一同回到北平的周转客栈与乐颜和18绣女汇合。

妙锦和杜仲再次回到北平,平安高兴不已。

杜仲在北平调养身体之时,妙锦又雇佣了更多护卫,又囤积了数倍的货物,准备再大干一场。

临行前一晚,妙锦和杜仲与平安话别,妙锦带着众位绣女亲自为平安跳了一曲《云间飞舞》,随后4人再次煮茶焚香,把曲言欢。

此刻,4个人的内心,都是静静的快乐。

次日,妙锦带着商队出发,平安单骑追出城数里,站在高处吹奏一曲送别曲子,然后朝着妙锦高呼:“莞儿,我在北平等你们再次胜利归来。”

妙锦望着高处的平安,笑着挥手道:“等我回来!一定带上好的茶叶和香料给你!”

望着妙锦的商队渐走渐远,平安的心顿时空落落的。

之后,妙锦辗转去了几个国家。

此间,朱棣却来北平巡检。

当看到巡检名单中赫然在列的平安名字时,朱棣疑惑的问身边的侍从:“平安还活着?”

那侍从点头答道:“回陛下,这些年平安一直踏踏实实在北平呆着。虽弃武从文,政绩倒也不错,在北平也颇受百姓爱戴。”

朱棣听闻,却深深皱起了眉头,闭目沉思了许久,侍从遂不敢再多言。

晚些时候,平安派人打听陛下的情况,侍从把圣意道出,平安当即久久呆在原地。

当夜,平安辗转反侧,一夜无法安睡。当知晓朱棣的意思,平安就知道命不久矣。

朱棣在北平的日子,果然没有亲自召见平安,离开北平时,特地留下自己的亲信,在北平待了些时日,给平安一段时间自己解决,若平安真有抗逆之意再秘密处置。

平安已明确猜到朱棣的顾忌,自知不能再存活于世了。天下大局已定,再反抗也是没有意义的。于是平安慎重的交代了后事,便拖着时日想见妙锦最后一面。

平安日日在客栈久等,茶煮干了仍继续煮,香停了,立即插上继续焚。客栈外的每一次脚步声,平安都屏息细听,希望睁开眼就能看见妙锦在自己眼前。

这日,天下起了大雨,平安坐在屋里闭目吹奏着相思曲。

慧娴撑着伞在窗外静静立着许久,看着平安对妙锦的痴迷,心中不禁伤感流泪,此刻心中是嫉妒妙锦还是期盼她能早点出现在平安身边见他最后一面,恐怕慧娴自己也说不清楚。

两人各自静处着许久,最后慧娴还是选择转身离开。

平安独自在屋里静静望着窗外那不想止息的雨景。

最近朱棣手下试探自己越来越频繁了,平安知道朱棣等不下去了。

可是始终都没有都得到妙锦的消息,也等不到妙锦的人回来,平安心中仍有一丝丝的牵挂与不舍。

于是在一个静默的夜晚,平安流着泪写下一封书信包着平日那把玉笛,一起放进妙锦平日在客栈用的抽屉里。

平安依旧沐浴更衣焚好香,遂静静坐在茶桌旁,想象着平日里四个人在一起欢笑的样子,然后举起茶杯,慢慢喝下早已准备好的毒茶,缓缓闭目,微笑着躺在摇椅上,茶杯滚落在地,在地面上划出一个圆圆的圈。

深夜凉风袭来,吹动着平安的发丝和衣袖,平安躺在摇椅上一动不动。

当夜,慧娴一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没睡着,心里总是发毛,觉得总会有情况发生。随即便起身赶去客栈,却发现平安一动不动的倒在摇椅上,慧娴伤心的抱着平安痛哭。

此刻,妙锦身在海外,当时睡梦中忽然看到平安的影子,随后兀的惊醒。醒来时觉得此梦甚怪,于是第二日,便写了信派人稍到北平,告诉平安自己的商队不日会返回北平。

慧娴连夜带着平安的尸体回到府内,慧娴抚摸着平安的脸庞哭道:“此后,你的人你的心,便可以一直留在家里了。”

慧娴把平安放在床上后,例行请了大夫,稍后对外宣布,平安大人因恶疾突发不治身亡。朱棣的亲信亲自验尸之后,便立刻返回帝都。

朱棣得知平安的死讯后,下旨让平安的儿子世袭平安的爵位,并加赐慧娴为一品夫人。

接到朱棣的圣旨,慧娴痛哭不已,为了守护孩子,慧娴还是没有选择与平安同去。

待妙锦带着商队返回北平时,平安丧事已过多日。

一路进到北平城,都是静悄悄的。妙锦骑在马上,有些疑惑。按说平安收到自己的信,该知道自己这几日便会回来。可是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平安的影子,整个北平城的气氛也是怪怪的。直到走进客栈,也是这般静悄悄的,门也在关着,仿佛少了茶香和香料的味道。

妙锦下马,推开客栈的门,里面空荡荡,整洁的家具上,似乎还有一丝灰尘。

鹊儿道:“怎么会这样?仿佛大人好久没来了?”

杜仲也很诧异:“难道平安已不在北平了。”

妙锦派人清理了卫生,然后进到自己从前常住的房间,房内陈设依旧没变。

妙锦遂坐下来,随手打开抽屉,却发现了平安的玉笛和那上面裹着的信。

妙锦隐约觉得有事情发生,于是赶紧拆开信,赫然入目的是:“莞儿:对不起,我再也不能等你回来了。流年似水,情深如梦。可叹世事难料,欢聚无常。我走后,你和杜贤弟兀自珍重!有缘来生相见!平安绝笔。”

妙锦看完,胸口难耐,顿时一口鲜血吐出来,血水喷溅,湿透了半张信。

妙锦双手颤抖,信掉落地上,恰好杜仲和鹊儿进屋,看见妙锦突然异状,惊吓不已。

鹊儿赶紧跑来抱住妙锦:“姐姐,你怎么了?别吓唬鹊儿啊。”

杜仲赶紧把脉,想来是急火攻心才会如此,于是扶着她到床上休息。妙锦躺在床上,半响不说话。

杜仲起身捡起地上的书信,看完之后,心情顿时跌入谷底,也不禁留下泪来。

次日,妙锦早早起来,向人打听平安的墓地。

于是三个人换上素服,准备了祭奠之物,来到平安坟前。

妙锦亲自在坟前煮着茶水,焚着从远方为平安带回来的香料,留着泪道:“对不起,平安大哥,莞儿回来晚了,这是莞儿亲手为您煮的茶,您再好好尝尝。”

杜仲默默焚着香纸,一句话也没说,心里却很伤心。

鹊儿也留着泪道:“大人,您怎么这么突然就离开我们?”大家虔诚祭奠过后,妙锦想为平安跳最后一支舞,于是让鹊儿奏着曲子,自己翩翩起舞。

曲声哽咽难耐,舞步沉重,妙锦想着生前和平安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不禁又留下了悲伤的泪水。

当妙锦舞罢,准备离开时,却看到身后何时多了一位妇人。

妙锦和鹊儿均是好奇,杜仲见到慧娴,立刻恭敬行礼道:“见过夫人。”

慧娴伤心的看着妙锦,妙锦觉得眼前这位女子很熟悉,可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慧娴见妙锦不开口,遂先说到:“多年不见,菀姑娘还是当日那般风采依旧。”

妙锦遂疑惑问道:“民女见过夫人,夫人难道从前见过小女?”

慧娴听妙锦此说心底一阵诧异,杜仲向慧娴解释道:“师妹那日离开济南城后,脑袋受伤失去记忆,至今未好,请夫人莫怪。”慧娴什么话也不说,就这么细细打量着妙锦。

忽然,妙锦问道:“夫人可否告诉民女,大人因何而去?”

慧娴沉默了片刻留着泪答道:“夫君为何而去,你应该清楚,若不是你和朱棣,夫君能这么抛下我们母子撒手而去吗?”

妙锦越听越疑惑,杜仲赶紧拉着妙锦道:“夫人节哀顺变,改日我们再登门拜访夫人,今日杜仲先告辞了。”

于是杜仲带着妙锦和鹊儿离开,留下慧娴站在原地,流着泪久久看着妙锦三人离去的身影。

回到客栈,妙锦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慧娴会说平安是因为自己和朱棣而死。妙锦拿着平安的玉笛,坐在客栈栏杆上,一直吹奏着同一曲曲子,默默苦思冥想。

杜仲不想让妙锦继续在北平城里伤心难过,于是劝妙锦回云南。

妙锦带着商队回去,半路上遇到各国使者入朝。

妙锦与波斯国的使者相聊甚欢,于是结成好友。波斯的使节欲为朱棣献舞,可是舞娘因为水土不服,身体出现状况,在得知妙锦的商队舞娘会跳波斯舞,于是肯求妙锦带领大家献舞。

妙锦根据使节的要求,结合自己在波斯的所学,于是编排了特殊的波斯舞。舞曲编排好后,舞女训练有素,妙锦让年幼的鹊儿当做压轴舞女。这次自己并未上场,只做场外指导。

等到当日各国进献之时,妙锦带着面具换上波斯的男子服装同使节一同入宫。轮到波斯国时,一切在妙锦的安排下进行的井然有序。

果然这波斯的舞蹈精美动人,大家看的入迷。

本来鹊儿也舞的十分稳定,忽然在回身时,看到高位庄严的朱棣,顿时心中怯场,舞步渐渐有点不对。加上旁边其他国家的使节开始指指点点,鹊儿慌乱中差点摔倒。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妙锦忍不住奏着玉笛,跃身上前,矫捷的一个回身,拉住鹊儿,把玉笛横在鹊儿腰间。

停顿几秒后,一个使劲,把鹊儿拉入怀中,仿佛眼前呈现的是一幅绝美的天仙配图。鹊儿见到是姐姐帮助自己,于是信心大增,俩人根据内心的默契,配合着乐曲,心无杂念的把剩下的曲子舞完。

曲终舞落,妙锦在舞女身后伸手一扬,洒下漫天飞舞着香香的花瓣,这些波斯舞女犹如仙女下凡一般各个娇艳的令人迷醉。许多人都看呆了,朱棣也看着颇为满意。

献舞完毕,妙锦就带着舞女们退出皇宫。

波斯国这次受到朱棣的赏赐,波斯使节特别来感谢妙锦,妙锦推却后辞别波斯使节准备返回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