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57

第57章 众人齐聚,古道新生

妙锦走过来,对着孟将军的遗体说道:“孟将军一路好走,此生虽然忠义难两全,不过自有清名后人追。”

妙锦抬头又对孟将军众位手下说道:“孟将军的话你们可要记住了,旧主的话你们也该铭记在心,何去何从大家心里会有判定。”大家都沉默不语。

妙锦对朱允炆说道:“主子,孟将军也算忠义之人,不如我们在此处为其好好安葬吧。”

朱允炆点点头,众人一起在原地为孟将军修坋起碑,众人恭恭敬敬的行了礼,然后都脱下官服陪葬。

之后,朱允炆让大家都散去。大家跪地恭恭敬敬的行了君臣之礼,然后各自策马离开。

朱允炆和妙锦在孟将军坟前坐了一会儿,二人便继续赶路。

天色越来越暗,俩人越走越慢。

直到看不清路,二人便依偎在一棵树下,将就着过了半夜。

秋天夜露深重,后半夜俩人怎么也睡不着,于是约莫着方向,俩人又相互搀扶着慢慢行走,越走离古道寺越近。

天色渐渐朦胧亮,朱允炆和妙锦看到近在眼前的古道寺内心欣喜万分。

妙锦顿时跪倒在地,留着泪笑道:“主子,我们终于到了!”

朱允炆一把抱住妙锦道:“我们终于到了!”

俩人看着黎明的曙光渐渐洒向人间,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若隐若现的朝霞似乎为天空渲染了一份神秘而又美丽的画作。

秋风袭袭,秋霜白白,山间的树叶一片湿润。

脸颊上的汗水不停地滴落,朱允炆和妙锦步伐却变得轻快起来。

一会儿,俩人便到了寺庙门口。

妙锦上前叩门,一个小僧前来开门,朱允炆说明来意,小僧便去告知方丈。

片刻,方丈出来,朱允炆便让妙锦在客房等着自己,自己则与方丈进入里屋详谈。

妙锦口干舌燥,正在咕咚咕咚喝着茶水,这时王升大师和王公公出来,看到妙锦,喜出望外:“终于回来了,主子呢?”

妙锦吞下茶水,说道:“主子在内室与方丈谈话呢。”

王公公道:“阿弥陀佛,主子平安归来就好!”

妙锦问道:“有没有斋饭,主子和我这几天都没好好吃饭,现在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呢。”

王公公道:“有,有,我这就让厨房去准备。”

王升大师笑道:“姑娘一路辛苦了。”

妙锦羞涩道:“这是奴婢的本分,算不上辛苦。对了,大师,云儿妹妹呢?”

王升大师道:“那日慌乱中,云儿为了托住孟将军的追赶,便让我和王公公驾车离去,此后,我们便走散了。我和王公公担心主子安危,便先一步到了寺庙,如今九大侍卫也不知何处。大家既然知道主子在这里,相比后面会赶来自此。”

妙锦道:“原来如此,等我休养一日,便下山去找他们吧。”

王升大师道:“如此,便有劳姑娘了。”

妙锦又说:“大师可否知道孟将军已死,如今手下已经遣散。主子暂时安全了。”

王升道:“老衲不知,这却又为何?”妙锦便把之前发生的事情告诉王升。

王升叹了一口气:“世间因果,皆有定数。”

这时,朱允炆和方丈出来,方丈亲自领朱允炆到已安排好的住处,只见四面环绕,皆是准备的众位随行之人的住处,这样圆圈保护起来,倒是周密。而女眷则安排在西边独立的一殿,环境相对幽静。

王公公准备好饭菜,便来请朱允炆用膳。朱允炆叫妙锦一同来,众位皆是男僧,妙锦吃起来倒有些尴尬。

歇了两日,朱允炆和妙锦的精神好多了。

妙锦决定和王升大师一起下山去寻找凌云和9大护卫。刚走到山脚下,就遇到5大护卫回来,妙锦告知主子已到,几位赶紧上山去见主子。只可惜9大护卫死了2个,还有7个。

原来,那日常侍卫受伤,云儿带着常侍卫逃走时,与大伙走散,侍卫长不放心,于是派了韩侍卫在附近寻找,其他活着的便赶到古道寺护驾。

妙锦和王升大师骑着马沿途打听寻找,一直到出事的路段,始终都没有找到他们3人的踪影。

这日妙锦和王升大师在一处客栈歇脚,恰巧遇到韩侍卫搀着受伤的常侍卫经过,妙锦赶紧上前叫住二人。

大家相遇,得知主子安全,心里十分欣喜。

只可惜如今云儿却单独走散,所以两人才不得不在附近留守寻找。

想着常侍卫受伤,于是妙锦建议王升大师陪着常侍卫先回寺里,自己则和韩侍卫留下来继续寻找。

两人把可能出现的地方都找遍了,却仍然没有找到。

于是两人便换了方向,这时迎面急急跑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撞到妙锦,妙锦被韩侍卫一把拉住,才不致摔倒。

妙锦转身瞥见那急急跑过的人,不正是云儿么。于是妙锦撒开韩侍卫的手,在后面追着大声喊道:“云儿,云儿,你等等---”

云儿听见后面的喊声,一开始以为听错了,仍继续跑着。

忽然妙锦也迅速追上来,一个跃身挡在云儿面前,云儿这才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女扮男装的菀姐姐么?见到妙锦,云儿顿时扑到怀里大哭起来。

妙锦安慰道:“云儿,好了,没事了,如今我们相会了,就回去见主子。”

这时,韩侍卫也赶上来问道:“云儿姑娘没事吧?”

云儿在妙锦怀里哭了一会儿,心情平复了,这才摇摇头。

云儿问妙锦:“姐姐身上可有银两?”妙锦点点头。

云儿高兴的说道:“太好了,云儿都饿了好几顿了,腿都软了。”于是妙锦三人找到一家饭店,三人大饱一顿,才牵着马回寺里。

原来,云儿那日与大伙走散后,在茶摊遇到个江湖骗子用迷药药倒云儿后把云儿带到荒野,准备对云儿不轨。

云儿醒来挣扎时,拔下头上的发钗刺死了那个骗子。

为了不引来官府的注意,云儿只好换了乞丐的脏衣服东躲西藏。这几日都没吃过饱饭,连睡觉都是在破庙里将就。

听了云儿的遭遇,妙锦心疼不已。

三个人回到寺庙时,朱允炆正立在山间站立欣赏着秋色,忽然看到夕阳下在古道上牵着马的三个人,不禁想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于是叹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妙锦看着立在秋风中孤寂的朱允炆,仿佛能感受到此刻朱允炆的心情,于是牵着马在原地驻足片刻。

云儿道:“姐姐,快看,主子在那里呢!我们快上去吧。”妙锦回过神,于是又继续行走。

一会儿,云儿和韩侍卫上来给朱允炆行了君臣之礼,妙锦也跟着行礼。

朱允炆和蔼的说道:“一路风尘仆仆的都辛苦了,大家好好回房间休息一下。”

三位点点头,妙锦迫不及待的拉着云儿去看住处的房间。

俩人回到房间,妙锦立刻烧了热水,俩人都好好的洗了个澡。然后又换上女道服,看起来飘逸脱尘。

妙锦夸云儿道:“好一个俊俏的小姑子。”

云儿笑道:“小尼姑拜见仙姑。”

俩人在原地转了个圈,打量着各自的衣服,咯吱的笑着,仿佛曾经晦暗的世界一下充满了光明与欢笑。

一会儿,小僧弥来叫两人一起过去用膳。

妙锦和云儿手拉着来到膳厅,7大护卫和主子见着俩人这身装扮,都觉得十分妙,这样大家进出就不会太尴尬。

大家饱吃一顿,便早早回房休息了。

时间过得很过,转眼间已到冬天,寺里显得更冷了。

妙锦和云儿担心朱允炆的身子,俩人便赶着做了几身加厚的僧袍。

这日,常侍卫下山回来说古道上的梅花开的特别娇艳,于是妙锦便拉着云儿去看。

只见初雪栖在枝头,嫩蕊沁香,配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脉轮廓,俨然是一幅绝好的山水画。

妙锦轻轻摘下一个梅花朵,捧在手心里,闭目使劲嗅着这沁人心脾的香味。

云儿摘下一支梅花道:“姐姐,我们拿回去擦在瓶里吧。”

妙锦接过云儿手中的梅花,忽然想起在北平时候以梅花做发簪的香儿,想到了那日和朱棣的缠绵,想到了与庆城郡主的初见,现在不知道他们都怎么了样了。

此刻,朱棣在应天府过着帝王的豪华生活,香儿也跟着马和学习礼仪,而痴呆瘫痪的庆城郡主却与朱允炆的幼子在冷宫里悲惨的生活。

应天府的天气也转冷了,这日朱棣下朝,经过御花园时,看到随风飞舞的树叶,伸手抓住一片,偶然间想起了当初在北平府跳着旋叶舞的妙锦。

朱棣驻足看着手中的黄叶皱了一下眉头:“锦儿啊锦儿,如今你身在哪里?你不是希望朕早日建立这太平永乐之世吗?如今朕已改国号为永乐,希望天下百姓在朕的治理下能够真的永享安乐,可是现在你又在哪里?”

随行的人都不知道陛下这会儿怎么了,有些不知所措,这时皇后迎面而来,看到朱棣手中握着的叶子,想到此刻陛下正是在思念妙锦。

于是从容走过来道:“臣妾见过陛下。”

朱棣回过神,拉起徐皇后的手道:“皇后免礼。”

徐皇后起身轻声问道:“陛下可打算派人寻找妹妹?”

朱棣道:“皇后处理便是。”

皇后道:“臣妾尽快去办。”

随后,朱棣便拉着皇后回了寝宫。

次日,徐皇后想着妙锦的样子画了许多妙锦的画像,然后分派人手拿着画像出去寻找,一连数日都毫无收获。

此时的朱棣何曾会想到妙锦正隐居在古道寺里,与朱允炆一起过着闲云野鹤般的自由闲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