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56

第56章 忠义难全,死里逃生

许久,妙锦实在是累了,便靠着洞壁睡了起来。

忽然天渐渐下起雨来,妙锦赶紧起身,拽了几根植物枝叶过来替朱允炆挡雨。

雨越下越大,两人浑身湿透,入秋的天气渐渐凉的很。两人冻得瑟瑟发抖,于是妙锦主动抱着朱允炆,两人相互依偎着立在雨里取暖。

望着这糟糕的天气,糟糕的处境,妙锦不禁感叹:“没想到曾经手握天下的天子今日竟是这般悲惨的处境,可叹这真是造化弄人啊。”

妙锦不禁越发觉得朱允炆十分可怜,于是抱着他的双手更紧了。

本来冻的瑟瑟发抖的朱允炆,现在与妙锦相拥取暖,心里暖洋洋的身体也好多了。

雨下了半个时辰,洞底的积水竟有小腿深,妙锦担心这样下去,两个人会不会被淹死在洞底。

于是妙锦开口道:“主子,你相信人世轮回吗?”

朱允炆说道:“如果人世间真的有轮回,本宫还是会选择正统的路。”

妙锦望着不停下的雨说道:“万一我二人在此遭受不幸,主子可会怨恨?”

朱允炆忽然紧紧拉着妙锦的手道:“天意如此,本宫也只好顺天应命。”

妙锦握着朱允炆的手道:“希望上天有好生之德,能为我们留下一线生机。”

妙锦刚说不久,雨竟然停止了。

只是天色渐渐变暗,洞底也越来越黑。

妙锦拉着朱允炆靠在洞壁,两人背靠着背,各自沉默思索着,最后就这样渐渐睡着。

次日,天气放晴,俩人早早醒来,洞底积水渐渐褪去。

妙锦想认为等待不是办法,一定要想办法自救。

于是,妙锦撤下洞壁四周的枯草,搓成麻神。直到洞底的草都被用完了,搓出来长长的一根麻神。

妙锦把麻神的两端系在朱允炆和自己的腰间,然后找来一块坚硬的石头,开始凿洞壁,留下一级级的台阶。

朱允炆担心妙锦受伤,遂说道:“若你能上去,便先离开,不用管我。”

妙锦道:“昔日愚公能移山,我就不相信,小小一个崖洞就能困住我们。上天既然考验我们,那我们就要坚强的活下去,这样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朱允炆听闻甚是感动,便随着妙锦渐渐攀爬。

雨后崖壁的石块较滑,好几次妙锦和朱允炆登了一段便摔倒洞底。

妙锦想了想,决定自己一人先把洞壁的脚踏凿好,朱允炆再上。

于是妙锦独自凿起来,凿了一上午,凿了许多,手臂酸软,累到不行了,于是趴在洞壁上休息。

朱允炆知道妙锦是累了,于是大声喊道:“莞儿,你下来歇一会儿,我上去继续。”

妙锦看着柔弱的朱允炆,心中有些担忧,便不肯下来。

朱允炆再三要求下,妙锦才慢慢下来。

朱允炆拿着石头慢慢爬上洞壁,接着妙锦的继续凿。

看着如此努力的朱允炆,妙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内心忽然有种想法:“如果朱允炆依旧是建文帝,朱棣依旧是北平王府的燕王该有多好。”

朱允炆凿了许久,有些累了,妙锦便上去继续。

两人轮替着,凿了一天,终于离洞口很近了。

妙锦和朱允炆互相拉着绳子,慢慢爬上去,还有10米,还有5米,渐渐地只剩下1米,终于,两个人爬上洞顶了。

两人累的满头大汗,朱允炆一把抱住妙锦两人喜极而泣。

过了一会儿,两人心情渐渐平复,于是妙锦扶着朱允炆起身,天色越来越暗,两人搀扶着朝着有光的地方走去。

走了许久,进入一个农户家里,妙锦喜出望外:“主子,我们有救了。”

两人便快速向农户走去,妙锦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叟。

妙锦说明来意,老叟热情的招呼妙锦二人,老叟拿了家里的食物给二人,妙锦先尝过后再递给朱允炆,俩人狼吞虎咽的把食物吃光了。

老叟见二人衣衫褴褛,浑身还湿淋淋的,便找来几件干净的衣服给妙锦。

妙锦见朱允炆浑身难受,便亲自去厨房烧了热水,给朱允炆擦洗身子。

老叟家里床不够,妙锦让朱允炆睡床,而自己坐趴在凳子上睡,朱允炆不放心,坚持让妙锦和自己一同睡床。

这两日又困又乏,俩人刚倒床上不一会儿便呼呼睡去。

次日清晨,妙锦先醒来,屋外的鸟鸣鸡叫犬吠声,此起彼伏的传来。

妙锦睁着眼躺在床上自言自语道:“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抵说的就是这种感受吧。”

朱允炆听闻也醒来躺在原处不动,只伸手拉着妙锦的手的道:“有那么个时候,我也曾羡慕过田园般的归隐生活。”

妙锦翻身起来,一手支着下巴说道:“现在我们正过着这样的生活,不是吗?”朱允炆嗯了一声,随后又默默不语。

妙锦慢慢抽开朱允炆的手道:“主子,你再睡会儿,我先去准备点早饭。”

朱允炆默默看着屋顶,好像在思索什么,似乎并没有听见。

妙锦慢慢起身出去,准备早饭。

妙锦帮老叟准备好早饭,便进屋来叫朱允炆,许是真累了,此时朱允炆又睡着了。看着酣睡的朱允炆,妙锦坐在床前发了一会儿呆,随后又出去。

妙锦给朱允炆留了饭,自己便和老叟先吃起来。妙锦担心朱允炆的伤,便向老叟打听哪里有大夫,于是自己亲自去抓了些跌打损伤的药,和活血化瘀的药。

回来时已是半上午,朱允炆已经起身了。

妙锦帮他热了饭菜,然后到屋里亲自帮他涂上药。药粉刚涂上,伤口有些疼痛,朱允炆紧紧抓住妙锦的手,妙锦一边轻轻吹着,一边慢慢把伤口都涂上药。

忙完,妙锦把昨日两人的脏衣服洗了洗,又给了老叟几文钱,准备买来面粉,做一些烙饼上路带着。

这时,老叟的儿子回来了:“爹,我回来了,前个大雨,我就在镇子里朋友家多住了两日。”

老叟看到儿子回来很高兴,老叟儿子看到朱允炆和妙锦不禁觉得诧异:“家里什么时候来了客人?”

老叟笑着说道:“只是赶路,暂时在咱家歇歇脚。”

老叟儿子道:“哦,敢问客官哪里来准备哪里去?”

妙锦说道:“从来处来,到去出去,四海为家,四海为路。”

老叟儿子听声道:“原来是个姑娘啊,穿着男子的衣服,倒还真辨不出来。”

妙锦道:“雨中湿了衣服,这才冒昧换上公子的衣服,请见谅。”

老叟儿子笑道:“无妨,无妨,旁边这位是?”

妙锦看了一眼朱允炆道:“这是舍弟,为情所困,如今已遁入空门。”

老叟儿子道:“哦,原来如此。”

妙锦和朱允炆说完,转身回房一瞬间,老叟儿子忽然想到了什么,怎么觉得眼前的俩人越看越像前几日镇子里搜寻的人。

于是老叟的儿子拉着老叟出去:“爹,我怎么越看越觉得这俩人就是正在抓捕的逃犯?”

老搜道:“千万别胡说。”

老叟儿子坚持说:“真的,前日里我在镇子里看到的画像,分明就是眼前这两个人的。”

老叟害怕问道:“你要做什么?”

老叟儿子责怪道:“爹,你怎么可以私藏逃犯呢,这是要掉脑袋的大事。”

老叟低声说:“反正他们马上就要走了,没人说谁也不知道。”

老叟儿子生气:“爹,你怎么越老越糊涂呢。不行,我要赶紧去镇子里通知大人,或许还能领到赏赐。”

老叟拽住儿子道:“你个小东西,怎么自找麻烦。”老叟儿子使劲挣脱跑了出去。

妙锦听到动静,赶紧过来探明情况。

老叟气的喊道:“傻儿子,不能去找官府。”

妙锦听闻大惊,自知不能待下去了,赶紧转身回去叫朱允炆,俩人匆匆收拾包裹,留下几文钱在桌子上赶紧抄小路逃走。

在这个时代,没有路标,也没有导航,妙锦有些不辨方向。没想到朱允炆却懂地理,于是带着妙锦朝古道寺方向走。

等孟将军带人赶到老叟家中时,朱允炆和妙锦已经逃走。

孟将军便带着人马迅速追赶,可是山路崎岖,枯木沉冗,一时间却难辨踪迹。

孟将军在山坡上驻足片刻,看了眼前的地势,便带着人朝着自己认为可能的方向追去。没想到误打误撞,竟与妙锦和朱允炆走的方向一致。

妙锦和朱允炆匆匆赶路,约莫着快要到达古道寺了,孟将军却追了上来。

对方人多势众,但是妙锦还是准备奋力一搏,只可惜妙锦连日赶路身体疲乏,又加上受伤未好,和孟将军坚持过了一会儿招,便有些招架不住。

孟建军拿下妙锦并对她说道:“菀姑娘,这一路骗的本官好苦。”

妙锦知道孟将军心里还是留有朱允炆的正统,于是淡定回道:“我相信孟将军也不是那背叛旧主之人。”

朱允炆见妙锦被擒,生死一刻,不得不放手搏一把。于是朱允炆掀开斗篷道:“孟将军,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众人一看是旧主,顿时悲喜交加,一时间却又有点不知所措。孟将军见到朱允炆,顿时没了刚才的戾气。

朱允炆见状更加笃定他不敢贸然对自己动手,于是大声斥责:“昔日,你是朕钦点的武状元!如今天下大乱!逆贼窃国!你却不为国效力!反倒是助纣为虐!陷天下百姓与水火之中!今日,追杀旧主!阿谀逆贼!无君礼纲常,又背信弃义!却是生有愧君恩,死愧于先帝!”

孟将军被朱允炆的一席话斥责的羞愧难当,于是双腿发软,后退踉跄一步,忽然留着泪道:“圣上训斥的极是,想我孟光光明磊落一生,如今却干着卖主求荣的混帐事情,虽逊帝有恩,可今上难违。回京又无颜复命,却又如何苟活于世?今日不若自裁,以报逊帝恩。”说完,拔尖自刎。

众人错愕来不及制止,孟将军已倒地,众手下赶紧跑来:“将军,将军!”

孟将军用最后一口气说道:“今上--难违,回去--也未曾--有个--好下场,众兄弟--不若---卸甲--归田,自去--隐居---,日后也能--落得个--全身--而退----”说完,双眼一闭,便离开了。

妙锦也很诧异,朱允炆的几句话,竟然能让一个七尺男儿甘愿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