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58

第58章 古道迷情,闲云野鹤

妙锦看了古道寺迷幻的冬日风景后,一时兴起,竟学起画来。

从前在宫里就听说朱允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日无事便带着笔墨纸砚前来虚心求教。

朱允炆出宫后,再也没有静心提过笔,见到妙锦的虚心求教,便重新提起笔对妙锦悉心教导。

越是安逸的时间,越是稍纵即逝。

转眼间已是初春,三月布谷鸟的歌声响遍山谷,人们开始插秧播种。

这日朱允炆想出去走走,几个人便陪着主子一起下山来。

看到有人在播种,大家便上前帮忙务农,一块地做完,大家累的满头大汗,都坐下来歇息,常侍卫忽然在一旁叹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妙锦想着内乱的纷争不禁忧心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允炆望了一眼妙锦,心里也觉得说的有道理。

到了午饭时间,大家没有吃的,妙锦和云儿去农家要了一些地瓜,一群人便围在树下烤起地瓜来。

大家把先烤好的地瓜送给朱允炆,朱允炆便靠着一处松树下坐下吃,春日阳光和煦,人容易犯困,朱允炆吃了一会儿便靠着松树睡着了。

妙锦抬头看到松树下安睡的朱允炆,便静静立在原地看着。

绿色的松针摇曳在枝头,如同朵朵绿色的浮云游弋在天际。和煦的春风吹过,朱允炆的衣袖在风中飘舞。朱允炆安睡的样子,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很安宁。

于是,妙锦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安宁舒适的《允文憩松图》。

正当妙锦看的出神,云儿神神秘秘的过来拉着妙锦说道:“姐姐,我们去那边吧,常侍卫悄悄抓了只野鸡。”

妙锦过去一看,常侍卫真的抓了一只野鸡藏在草丛里。

常侍卫小声说道:“大家都半年没开过荤了,今天悄悄补上一顿。”

云儿道:“你准备如何做?”

常侍卫小声道:“你去那里找了干柴来,我们架在火上烤一烤。”

云儿高兴的跑过去捡柴禾,妙锦小声对常侍卫道:“不如我们做松针烤肉吧,你先把它拿到旁边处理一下,我找些树叶裹了肉,然后用松针烧出来。”

常侍卫夸赞道:“好主意,这样烤出来的肯定很好吃。”

于是,三个人照着叫花鸡的做法,用泥巴封起之前用树叶裹好的野鸡,然后埋在一个土坑里,在坑里烧起松针来。烧了一阵之后,带着松针的肉香随风飘起来,香气扑鼻,其他几个侍卫闻着味儿也赶紧过来凑热闹。

“好啊,你们三个竟然在这里开荤,小心主子罚。”

“要不,见者有份?咱们也不用告诉主子。”

妙锦咯吱笑道:“你们啊,就是嘴馋了。一会儿大家一人一口,就只尝个味。”

大家都高兴道:“好好好,菀姑娘真大方。”

妙锦笑道:“才不是我大方,只不过是借花献佛了。”

大家凑在一起,正准备把烤好的肉拿出来分,谁知朱允炆走了过来,常侍卫和云儿吓得赶紧把肉藏到身后,其他几位侍卫也立在原地不动站成一排帮忙掩护。

朱允炆道:“味儿都飘出来了,还藏得住吗?”

常侍卫和云儿尴尬道:“主---子---”

妙锦却大胆说道:“主子要不要和大家一起尝尝?”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道:“如今踏入佛门,又岂能破戒。”

妙锦道:“主子遁入佛门,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再说了,佛门中人虽不得破荤戒,但是奴婢知道有一位叫做道济的高僧,却整日间无肉不欢。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佛门讲究的是心,不是礼仪形式。”

大家都为妙锦捏了一把汗,生怕朱允炆会动怒,没想到朱允炆听闻沉思片刻之后说:“大家戒了半年,着实不易。今日姑且做罢,下不为例。”

大家高兴的点点头,赶紧坐下分肉,妙锦高兴的拿了一支鸡腿,用树叶包好过来送给朱允炆,朱允炆看着鸡腿道:“你吃吧,我已经饱了。”

妙锦道:“主子尝尝嘛,味道很好的哦?”

众人一人手里捏一块肉不敢吃,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犹豫片刻,最终接过妙锦手里的肉,然后坐在旁边慢慢吃了起来。

大家看主子默许了,于是都开心的吃起手中的肉来。

从前在宫里,山珍海味或许并没有滋味,如今,只是小小的一块肉,大家竟然比过年还要兴奋。朱允炆吃了两口,竟然流泪了。

妙锦看见朱允炆心情复杂,于是跃身摘下眼前松树上的松枝,然后在和煦的春风中翩翩起舞。

云儿吃完,也高兴的跟着跳了起来。

侍卫们懂音律的便用树叶吹着伴奏,山中一片祥和的气氛。

朱允炆看着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许久,大家玩累了,云儿要去摘山茶花,妙锦便跟着过去。其他人则在原地休息。

妙锦看着漫山遍野洁白如雪的山茶花很是高兴,于是就摘了几个长条的花枝插在草地上,然后自己躺在花枝中间酣睡起来。

云儿准备用花瓣做香囊,于是在花丛里继续兴致勃勃的摘起来。

妙锦正在酣睡之时,朱允炆也走过来,看到花枝下酣睡的妙锦,遂驻足片刻。

一会儿,起身从旁边又摘了一些开的茂盛的花枝插在两侧,渐渐形成一个帐篷的模样。转身觉得没有帐篷顶,于是又采了几支过来,搭在上面,顿时一个漂亮的茶花帐篷立在山间。

朱允炆静静看着躺在茶花帐篷里的妙锦,觉得此刻的她就如同一个躺在花海里的睡美人,让人看的着迷,也让人觉得心底安逸。

朱允炆悄悄进入茶花帐篷,然后静静躺在妙锦身侧,俩人就这样躺在一处酣睡起来。

不久,云儿过来,看到躺在帐篷里酣睡的朱允炆和妙锦,便没有打扰,悄悄走开了。

许久,一袭春风吹过,几片花瓣簌簌落在妙锦眉间,妙锦醒了。

一场酣睡过后,妙锦身心倍感舒畅。妙锦静静躺在那里,呼吸着山茶花的淡淡清香,透过花间望着头顶蔚蓝的天空。那蓝色深邃似海,那蓝色让人无限怅惘。

忽然,妙锦想起自己的父母,心底不禁有些孤寂失落。

正当妙锦难受之际,朱允炆在睡梦中抓起妙锦的右手,妙锦转头一看,竟然发现朱允炆躺在自己身侧。

看着朱允炆沉睡的样子,妙锦在想:“原来皇帝的睡相是这样可爱。”妙锦让朱允炆拉着右手,静静躺在那里看着天空。

不知何时,朱允炆也醒了,也是静静这般躺着看着天空。

直到云儿过来查看两人醒了没有,两人才坐起身,这时朱允炆才意识到自己方才竟然一直抓着妙锦的手。

于是,朱允炆尴尬的松开手先起来。

云儿轻声问道:“主子可有着凉?”

朱允炆摇摇头:“无妨。”然后默默走开了。

妙锦起身嗔责道:“云儿,方才主子来了怎么也不叫醒我?”

云儿笑道:“姐姐酣睡正香,云儿怎可打扰雅兴?”

妙锦戳着云儿的额头道:“臭丫头,什么时候学会坏了?”

妙锦又问道:“那身畔的山茶花是你弄的?”

云儿悄悄伏在妙锦耳边道:“可能是主子亲手做的,我来的时候,就看到主子已经躺在姐姐身边了。”妙锦听闻有点惊讶,却也没说什么。

畅游一日,大家起身返回古道寺。

回到寺中,妙锦决定完成当日心中勾勒出的《允文憩松图》。

只见一棵栩栩如生的松树跃然纸上,一个潇洒俊逸的和尚侧身靠在笔直的树干上,飘逸的僧服显出这个僧人的几分不凡。僧人的安睡之间,仍然可以察觉出眉宇间的气宇轩昂。

画好了,可是旁边的空白处,还缺一首诗,可一时间却没了灵感,妙锦便搁在桌子上去休息了。

次日,云儿起来,看到桌子上的画作,起先只是觉得眼熟,再细细一看,画里的人不正是主子么。

妙锦看到云儿在端详自己的画作,于是道:“起得挺早啊?”

云儿拿着画转身诡异的笑道:“姐姐,这画里的人可不是咱家主子么?”

妙锦道:“什么都逃不出你这丫头的眼睛。”

云儿嬉笑道:“哦--,先是主子的‘茶花帐篷’,再是姐姐的《憩松图》,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啊?”

妙锦笑着抓起枕头扔过来道:“有什么情况,你个臭丫头!”

云儿拿着画躲开笑道:“姐姐,小心,别打坏了你的《憩松图》!免得以后心疼的。”

妙锦道:“你,看我起来不收拾你。”

云儿放下画作道:“呵呵,等姐姐起来,我早已下山了。”

原来,今日大家相约到集市上卖卖手写的字画,积攒些银两,以备不时之需。

妙锦看见大伙下山了,自己也准备下山。

这时,朱允炆走过来拿着几幅对联给妙锦道:“莞儿,把我写的这些也拿下山去。”妙锦点点头。

朱允炆的字体俊逸爽朗,妙锦拿到山下的对联一会儿就卖光了。

有人慕名想要拜访写对联的人,妙锦推脱道:“只是山中一老僧,性格孤僻,不愿见客,因此才让众小僧拿到山下来卖。算是为寺里添些香油钱。”那人见妙锦此说,便只好作罢。

朱允炆在寺里待了一年,心情渐渐平复,也逐渐恢复信心,准备筹划复辟计划。

朱棣登基一年多,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妙锦的踪迹。

天下四处还有建文旧部的抵抗,内乱纷争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