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上册)
2960400000078

第78章 巧打龙袍(4)

韩思复忙道:“不要再捕了,如今,河南、河北登第蝗虫更猖獗,所到之处苗稼都损,且更向西逐渐蔓延,到达洛阳;使者往来,不敢声张,山东数州,甚为恐慌。”姚崇道:“越这样越要灭蝗,去年的灭蝗,不是确保了庄稼的丰收吗?”韩思复道:“可你要知道这是天灾流行,土埋不容,只有悔过修德,以求上天保佑。”又对皇上道:“请陛下下旨,停止捕蝗使的工作,以收揽人心。”

李隆基被弄糊涂了,看着众臣,当下失了主意道:“这……”韩思复忙道:“陛下!张鹫曾在《朝野佥载》中说:埋一石则十石生,卵大如黍米,厚半寸盖地?上天要是不灵,则不至生蝗,上天要是降灾,蝗会越埋越多;对于蝗灾,应该修德慎刑,以报答上苍的惩罚,为什么不修福以免灾,而要逞杀以消祸呢!”

李隆基觉得也有道理,便看着姚崇道:“姚爱卿,这事该如何处理,还是你来拿个主意?”姚崇道:“不管怎样,蝗虫不灭,百姓必然挨饿。挨饿的结果,轻则乞讨以自救,重则为匪为盗,甚至揭竿而起。当年,丝路之所以土匪猖獗,皆由饥饿而起。既然您疑惑不定,可派韩思复调查山东蝗虫所造成的损失。”

李隆基看着众臣问:“众臣以为呢?”李林甫抢先道:“陛下!臣人微言轻,本不敢说话,也无权说话。但既然陛下征求意见,微臣就斗胆说句心里话:姚相之举虽然有些欠妥,但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如就依姚相之言。”李隆基对李林甫刮目相看,立刻道:“好,正合朕意!”李林甫高兴地想:“看来,李护国的信号很准。”

二十

李护国走着想:“看来,我还需尽快做一两件有用的事,这样才能报答舅舅的救命之恩。可是该怎么做?难道我的能耐,就只是传送情报?”李护国这么想着,不少人从他身边走过,他居然不去看是何人。不知不觉已来到李林甫府第。进去后,正赶上李林甫从外面回来,李林甫高兴地道:“护国啊,有事吗?”

李护国道:“舅舅,散朝后陛下去了宁王府,他对您在金殿上的进言感到非常满意。”李林甫不露声色地道:“哦?怎么个满意?”李护国近身道:“他认为,您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李林甫高兴地道:“这就好!以后你要多传送情报。”李护国道:“外甥的本事,不只是传送情报,我想做大事?”李林甫道:“别急!缉捕你的事还没完,只要舅舅得势,保你有官可做。”

二十一

姚崇正在府里书写一份奏章,韩思复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道:“姚相!刚才六百里飞马加急来报:山东蝗灾非常严重,一天之间,天空飞来无数蝗虫,把太阳都遮住了,一经落田,庄稼就被吃个精光。官员说,这是因捕蝗触怒了上苍,请停止捕蝗。”姚崇也是非常震惊,当下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方道:“真的吗?受灾文书何在?”

韩思复双手递上道:“请姚相过目。”姚崇接过文书看完,稍微沉吟一下,立刻勃然大怒道:“这是假的!山东虽然遭受蝗灾,但是并不严重,如此谎情告之于皇,那是犯罪!正好刘绍在我府上,我令他去查。”转身对刘绍道:“刘大人,命你即刻派人去山东,尽快查出实情!”刘绍不敢怠慢,立刻躬身道:“遵命!”

二十二

刘绍回到家里,不安地来回走着,刘夫人纳闷地问:“大人!你这是遇到啥事了?”刘绍道:“看来,姚相是死心塌地的要捕蝗,但众臣反对。如今,连陛下也有些吃不准了。刚才,韩思复说山东的灾情非常严重,必须停止捕蝗向上苍祈祷,可姚相却认为不实,非要让下官去落实。”刘夫人道:“陛下对姚相信任吗?”

刘绍走了过来,坐下道:“非常信任。”刘夫人道:“姚相是你的直接上级,山东遭遇蝗灾,肯定非常严重。如果你了解的还是这个结果,姚相定然不喜。他让你查,是让你领会其意。要不你修改原状,这样灭蝗就能继续进行。”刘绍道:“我对捕蝗也心里无底,蝗灾是老天对君臣失德的警示,如果灭蝗,意味着跟老天作对,假如触怒老天,还有好日子吗?”

刘夫人道:“是啊!大旱刚刚过去,还没缓解无粮的局面,结果又遇上蝗灾,真的是雪上加霜啊!”刘绍道:“所以,我赞成向上苍祷告,不然,一旦惹怒老天,那就不是山东一地受灾,假如上苍因愤怒而降灾难,不管是地震、洪水、瘟疫、火灾、风灾、旱灾,还是蝗灾,随便一种,就能让大好局面荡涤干净。”

刘夫人摇着头道:“不,蝗灾就是蝗灾。我觉得姚相之所以决定灭蝗,就是怕百姓遭受流离失所之苦。如今受灾之地,老百姓不是到处乞讨,就是到丝路为匪。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会促使他们揭竿而起。”刘绍道:“是啊!无论哪种结果,谁都不希望发生,可蝗灾本来就是老天对人类的惩罚。”

刘夫人道:“不,即便是老天的惩罚,也应该先解燃眉之急。我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你都应该帮帮姚相。这个局面,即便是老百姓不反,但逼急了必然为匪为盗。谁都知道,最能抢到钱财的地方,就是丝绸之路,要是好不容易恢复的丝路再度中断,大唐与各国间经贸文化的往来还怎么延续?”刘绍想了想道:“好,就听夫人的!”

二十三

李林甫把玩着一件精美的玉器道:“这高建才还真是个人才,能把这么小的玉雕刻成可爱的动物,不简单。”屠诚道:“是不简单,但他这种人只是技术人才,永远成不了大器。”李林甫道:“是啊!尤其是永远成不了呼风唤雨的人物。”这时,李护国进来道:“舅舅,陛下担心灾情,做梦都感到恐怖。”李林甫揣摩着道:“这么说,陛下想收回成命?”

李林甫掌握了这一重要信息,断定皇上不会再灭蝗,既然不灭蝗,说法上肯定要变,需得揣摩圣意,只要能与陛下的心意相合,提升就为期不远了。不过,灭蝗是陛下同意的,轻易不会改变。如果改变,就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陛下很武断,从来不会承认错误,他要改变想法,一定会找个替身。谁会是替身呢?姚崇是一直主张灭蝗的,如果有错,只能是姚崇的错!

二十四

刘绍将修改后的奏折呈上,高力士接过奏折呈给坐在宫殿上的李隆基。李隆基一看,高兴地道:“好啊!这些日子朕忧虑甚多,唯恐激怒上苍,如此看来,不多的蝗虫可以消灭!”没想到,已做好准备的李林甫出班道:“陛下!此报不实。微臣有山东方面的报告,均言山东蝗灾蔓延,受灾严重。”说着,也将文书递上,由高力士呈给了皇上。

李隆基看完怒道:“大胆刘绍,竟敢谎报灾情?”刘绍跪倒道:“臣有罪!”李隆基怒道:“是谁让你这么干的?”刘绍道:“没人授意,是罪臣干的。”李隆基怒不可遏道:“大胆!为何这么做?”刘绍道:“罪臣琢磨,蝗虫乃是自然所生,自然所化,与苍天无关。假如陛下知道灾情,就会放弃捕蝗。如此,山东的粮食不仅会被蝗虫迅速席卷而光,其他各地的粮食也会被蝗虫在短期内吃完。民以食为天,到那时咋办?”

李隆基愤愤地道:“好冠冕堂皇的理由!朕要的是真实情况,难道朕不知道重要性?”刘绍道:“请陛下治罪!”李隆基道:“这事一定有人授意,你绝没这么大的胆子!”刘绍道:“无人授意,确实是臣之罪过。”李隆基看了一眼姚崇,见姚崇已低下了头,便道:“其实你不说,朕也知道是谁。”姚崇愣了一下,随即出班道:“陛下,这是臣的主张,与他无关。”

李隆基看着姚崇,刚要发火,却又忍住摇着头道:“不,怎么会是你?不对,绝对不是你!”刘绍道:“陛下说得对,这事确实与姚相无关。”李林甫道:“陛下!刘绍不仅欺君,而且欺天。这分明是以此激怒老天,想毁我大唐的江山啊。臣建议严惩不贷!”李隆基怒道:“来人!将刘绍打入死牢!”姚崇大惊失色道:“陛下不可啊!”李隆基愤愤地道:“退朝!”

二十五

在李林甫府第,屠诚看着李林甫道:“奇怪,既然刘绍是姚崇的授意,姚崇也当堂承认,为何陛下只治刘绍,而不治姚崇?”李林甫道:“这说明,陛下还是很信任姚崇啊!”屠诚道:“上次姚崇打龙袍,虽然没伤陛下龙体,但伤害的是尊严,难道陛下无动于衷?”李林甫笑道:“刘绍倒霉,还不是因为姚崇?姚崇打龙袍,看似没打陛下,但打得却是尊严,陛下心里窝火,自然寻找机会。这个情况相似,惩治刘绍,就等于惩治姚崇。”

屠诚道:“如此说来,陛下并没罢免姚崇的意思?”李林甫道:“我要是陛下,也不会罢免!两个宰相,卢怀慎表面精干,实则圆滑。他虽做了不少政绩,但遇到案子总是不干练。这两人是陛下的左右手,为搞好平衡,肯定不会让卢怀慎得知。”屠诚起身走动着道:“说到卢怀慎,他查张说咋没结果?陛下不追究么?”李林甫道:“陛下希望的是查到死者是谁害的,但不希望揭破张说。再说,杨闼的老婆已死,要查也没法查。”

屠诚点着头又问:“想必刘绍打入死牢,姚崇要救?”李林甫道:“姚崇不救,人们会骂他,若救,就有整治他的把柄。”屠诚点着头道:“哎呀,陛下不愧是驭人高手,走一步看几步啊!”李林甫笑道:“陛下悟透的是法家的真谛,是布局高手。人生如同不断变化的棋局,走一步看一步的人,虽有小胜,但最终必败无疑;而走一步看几步的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咱们的陛下太厉害了,他既用真正的人才,也用忠心不二的奴才,还善于使用平衡术。”

屠诚可是大唐很不简单的女人,这些道理全懂。不过,她更明白聪明的女人不管明白多少,知道多少,千万不要显示出比自己男人强。善于抬高自己男人的女人,是聪明的女人,也是最能获得幸福的女人。她看着自己的男人道:“哎,既然卢怀慎没查出张说的真假,那你派出的李建勋和王少波,怎么也没回来?”李林甫叹着气道:“他们被土匪杀了。”屠诚道:“看来张说是上苍在保佑啊!”李林甫道:“谁说不是?这家伙简直是交狗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