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上册)
2960400000077

第77章 巧打龙袍(3)

宁王正与歧王在府内吹奏乐器,忽然有人喊道:“陛下驾到!”宁王、歧王忙站起身来迎接道:“躬迎陛下!”李隆基走了进来,看着宁王、歧王道:“免礼免礼,都是自家人嘛,不必客气。”宁王道:“可您是一国之君?”李隆基微笑道:“但我们这是家人相聚,又是在朝堂之外,就不要客气了。”宁王、歧王异口同声道:“既如此,快请坐吧。”李隆基道:“你们也坐。”说着,带头坐在百合搬来的椅子上。

高力士忙走过去,立在李隆基身边,忽见旁边站着一人,不禁大惊,心想:“天哪!这不正是朝廷严旨捉拿的钦犯吗?这家伙怎么在这?好大胆子,要是陛下知道,不是要连累我吗?”宁王、歧王也坐了下来,宁王道:“据说最近外国人很多?”李隆基道:“是啊!随着我朝的繁荣,已有高丽、大食、波斯和天竺的人通过科考成为大唐的官员。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过来的商人也络绎不绝,不少西亚的穆斯林来到大唐,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清真寺。”

歧王点着头认可道:“是啊!如今我朝的繁荣景象,令国外惊叹不已啊!”李护国故意闪到面前道:“对,如今很多波斯、天竺、大食人还来大唐传授魔术、杂技,最让人爱看的,是回鹘人的‘踏脚’活动,现在已成了‘踏脚舞’。”高力士吓得要死,一颗心悬在了嗓子眼,不断地偷偷示意他闪开,但这李护国却故作不知。

李隆基扭过头来,看着李护国问:“你是谁?”宁王道:“管家李护国。”李隆基点着头道:“这名字好啊!保护国家嘛。”李护国忙道:“多谢陛下称赞。”李隆基忽然打量着李护国,猛地愣了一下道:“怎么如此面熟,一直在这里吗?”宁王道:“不,他以前在李林甫府上,是我见他机变,就要了来。”高力士示意李护国出去,没想到李护国不走,却微笑着道:“多谢宁王赏识。”宁王道:“下去吧,我们家人相聚,你们都自便。”

李护国、高力士以及众侍女全都出去。高力士一出会客室,一把拉着李护国来到过道处跺着脚道:“该死的,你哪躲不了,怎么跑到这里?”李护国微笑着道:“难道你希望干儿死吗?”高力士纳闷地道:“你这不就是自寻死路?”李护国坦然地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干儿在这里很久了,没有谁怀疑。”高力士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该如此露面,你那样做,干爹多急?要是你出事咋办?”

李护国笑道:“干爹是大红人,您不就是保护神吗?”高力士跺着脚道:“真要有事,干爹也救不了你。”李护国道:“干儿知道皇上信任您,眼下您更发紫。”高力士冷冷地道:“那是另一码事。”李护国道:“不,是一码事。干儿好了,干爹就没事,干儿若是不好,只要是稻草也会抓。”高力士跺着脚道:“你可害苦我喽。”李护国道:“要想干儿没事,你就保护干儿,干儿这嘴好坏都说。”高力士道:“哎哟,有屁就放,要干爹做什么?”

十四

高仙芝关切地对月月道:“妹妹,灌血后你的脸色更加不正,如今感觉怎样?”月月道:“只是走路有些头晕。”高仙芝道:“要多休息,我派人伺候你。”月月感动得热泪盈眶道:“多谢哥哥!”高仙芝道:“谢啥,我们是一家人。”月月道:“他怎么样?现在醒了吗?”高仙芝道:“醒了,只是神情呆滞,没有反应,就像一尊木雕。”

月月吃惊地道:“怎么会这样?”高仙芝道:“郎中说,他是大脑严重受损,他能活过来,已经是令人难解的奇迹,要是别人,怕是早完了。这些天,那赵国栋一直守在身边。”月月道:“是啊!难得有这样的人,真有情义。”高仙芝感叹着道:“象赵国栋这样的人,是最靠得住的人。”月月道:“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十五

在宁王府走廊里,李护国看着高力士胆战心惊的样子,反倒自得地道:“其实,虽然我是假太监,但因为曾经干过太监,就和你一样还是太监。我俩就是干得再好,也不可能当宰相。但是,总会有人是当宰相的,他若得势,对你我都有好处。”高力士猛地一愣道:“你说谁?”李护国观察着他的反应,一字一顿地道:“李林甫!”高力士疑问地道:“他?!”

李护国道:“怎么?是他没能力?还是干爹不愿出力?”高力士跺着脚道:“嗨!你这兔崽子,我怎么瞎了眼,会认你做干儿?”李护国得意地道:“别急,干儿不像干爹红得发紫,但人这一生,谁也不能保证如何,是不是?”高力士道:“你知道李林甫是什么人?那种人若得势,一定会是呼风唤雨、八面玲珑。”

李护国道:“这不是很好吗?”高力士恼道:“好什么好?”李护国变脸道:“这么说干爹是要干儿自首?”高力士道:“罢喽罢喽,老子认栽了。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护国道:“放心吧,李大人也是我舅舅,他的城府深不可测!”高力士吃惊地道:“他是你舅舅,我怎么不知道?”李护国道:“您不知道的事还很多,您知道郭元振是谁?”

高力士道:“我能不知道吗?他是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他不是死了吗?”李护国道:“是死了,但他的妻子还活着。你说他的妻子是谁?”因见高力士纳闷,又接着道:“是李芳!”高力士显得不知,纳闷地问:“李芳是谁?”李护国笑道:“李林甫的侄女呀!郭元振因被贬为饶州司马而死,李大人就将李芳劝嫁给陈玄礼,你说这是多好的事?”

高力士道:“哎哟,怎么成关系网了?”李护国反倒得意:“这不是很好吗?”高力士气冲冲地道:“好什么?一旦出事,那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李护国道:“哎哟,你咋想到的是出事?为啥不往好处想?有了关系,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没有关系,好事也会变成坏事。”高力士怒道:“胡说!”李护国道:“别发火!有些事儿,你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回事?”

十六

韩休来到汴州刺史府,向倪若水呈上姚崇的一封书信道:“倪大人,这是姚相给您的一封亲笔信。”倪若水接过信道:“看坐”,又对身边的人道:“招呼韩大人。”下人遵命,立刻请韩休坐下,并端上了果品招待,韩休说声“谢谢”,并不去尝果品,而目光却留意着倪若水。此时倪若水已经打开了信件去看,只见上面写道:

倪大人:

古时州郡有好太守,蝗虫即不入境,要是修德可以免除蝗灾,那么蝗灾的出现就是无德所造成的!现在坐看蝗虫吃食庄稼,怎能忍心不救!要是由此而造成饥荒,将何以自安?幸勿迟疑犹豫,否则是要后悔的。

倪若水看完信件想:“这该咋办?姚崇是陛下身边的红人,我可不能得罪。”他来进来两人恭敬地道:“大人,请吩咐。”倪若水干脆利落地道:“立刻传令:执行姚相命令,焚埋蝗虫!”

十七

黄昏时分,在鸣沙的珍珍翘首以待,希望心上人能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但始终不见赵国栋身影,失望地叹了口气。此时,在李林甫府第,李护国看着李林甫道:“舅舅,我干爹知道摆脱不了我,已在遮护我了。”李林甫高兴地道:“好!你要多从他口里搞清陛下说话做的事。”李护国装作糊涂道:“这是为何?”李林甫道:“只要我知道陛下想什么,才能投其所好。”

宁王府里,宁王看着李隆基道:“这么说陛下郁郁寡欢,是担心捕蝗招灾?”李隆基叹着气道:“是啊!众臣认为蝗灾是上天示警,说明朕有失德之错。可如果朕不支持姚崇,岂不意味着朕是失德之君?可支持姚崇,更担心激怒上苍。”宁王忧心地道:“是啊!臣也担心,要不先看捕蝗能否遏止势头?”李隆基道:“要是蝗虫越捕越多,就不能再捕。”李护国一听,立刻走了出去。

十八

在大唐营地,一直照顾钱丰的赵国栋,看着痴呆的钱丰道:“兄弟,你这是怎么了?你该好好看看我,我是赵国栋啊!”钱丰似乎没有听见,对他的说话无动于衷,赵国栋哭道:“都这么久了,你怎么还是这样啊?”高仙芝为赵国栋的感情所感动,抓着赵国栋道:“真没想到,你的感情如此真诚,我代他谢谢你了。”

在鸣沙,爷爷见珍珍站在门口望穿秋水,便走近珍珍道:“珍珍,看来他出事了。要不,你还是答应刘七吧?他已把咱家的门槛都踏破了。”珍珍道:“在孙女心里,只有国栋哥。”爷爷道:“可他一直没有音信,八成是出事了。”珍珍道:“除非见到他的死尸,否则我不会嫁人的!”

十九

大明宫里,韩休出班道:“陛下!汴州刺史倪若水派专人飞马来报,其辖区捕杀的蝗虫共达十四万石,而投入汴河的更是不计其数。”卢怀慎一听当下慌了,立刻对姚崇道:“姚相,蝗虫乃是天灾,怎么可以用人力来制服?众臣皆认为捕杀蝗虫不对,而且杀虫太多,必然有伤和气。如果现在停止,还来得及,请尽快决断。”

姚崇愤愤地道:“愧你也算是宰相!历朝历代,都曾遇过蝗灾,不是也有过灭蝗之举吗?为了安全和不违礼制,杀生是可行的。现在蝗虫极多,只有驱除才行。若放纵蝗虫吃食禾苗,各处田地都要空虚。山东百姓,如何能听其饥饿而死?此事皇上已经定夺,请你不要再生插曲。若是救人杀虫因而得祸,我愿独自承受。”遂对众臣道:“现在应派人去检查,看谁捕蝗快,谁捕蝗不力,列名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