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信与不信,在整个中国也只有这里才有冰川。在它身上,你可以感触几百万年来的传承与不死。
冰川孕育了河流,雪山赋予冰川亘古不绝的生命。19世纪中叶,从瑞士地理学家阿伽西在阿尔卑斯山山麓着手测量冰川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对冰川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是多冰川国家,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以及横断山脉等高寒地带。横断山脉受第四纪冰川影响,发育了众多海洋性冰川,包括芒康山以西的冰川、川西的大雪山和沙鲁里山冰川。这些低纬度、低海拔的冰川具有变化快、动感足的特点,对人类生存影响巨大,同时也最容易被我们亲近。
第一次遇见冰川
冰山上的神奇
前往海螺沟冰川,我们从磨西镇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进入,抵达沟口后再向上攀登。
海螺沟是贡嘎山主峰东坡下的一条岩层活动性断裂带。今天的冰川已经后退至海拔3000米左右地带。在低海拔地区,可以领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温泉。海螺沟之旅,我们一行便是从泡温泉开始,沟口的“神汤温泉”,规模较大,从磨西镇专程前往可免收进山费。二号营地的“贡嘎神泉”是真正的原始天然温泉,冬季最高水温可高达92摄氏度,超出当地水的沸点。二号营地是温泉、森林和冰川结合得最紧密的地方。此温泉距离海螺沟一号冰川仅几千米,翻越一道麦吊杉、桦树林和一座冰川侧碛堤,再走20分钟左右便可以触摸到海螺沟一号冰川末端的冰舌。冰舌拥有海螺沟冰川最美的“蓝精灵”冰川、黑(冬季形成)白(夏季形成)冰川墙、古冰川刻槽以及由冰川构成的“城门洞”。如果天气好的话,还可以观看到由冰舌、大冰瀑布和主峰三点一线构成的贡嘎山最神奇、最壮阔的冰川雪山奇观。
要亲近海螺沟冰川,仍需继续攀登。目前游览海螺沟,可乘景区观光车和缆车,也可徒步。徒步上山,一路上可观赏到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中海拔针仙乃日冰川,我曾经连续观察两年,冰川似乎变化不大。
叶林、高海拔草甸和灌丛,以及沿途的冰河、冰舌、冰洞和冰墙等,甚至猕猴或杜鹃等动植物。
贡嘎山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植被郁闭、完整,几乎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在海拔2800米至3600米之间,由高山暗针叶林组成,这个植被层上层为峨眉冷杉和桦树,灌木层中有杜鹃、花楸、桦叶荚迷和紫花卫茅等;下层则为草本植物。尤其是高山杜鹃,集中分布于环亚高山针叶林带,并与高山草甸一道构成灌丛草甸带。每年的4月至6月,这里是山花烂漫的世界。
从黄不溜沟三号营地乘缆车,横跨千余米宽的海螺沟一号冰川谷地直达四号营地长草坝。从缆车上俯看,黝黑、密暗的“黑松林”依次划过,高大的松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缆车穿越被刻蚀的巨岩,岩壁峭然耸立,冰川从远处大冰瀑布下奔泻而下,相互挤压,形成了一道道弧拱,横切于冰川表面,仿佛一层一层凝固的波涛。云杉和冷杉是横断山地区的当家树种,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共同构建了横断山原始植被的顶级群落。海螺沟的云冷杉林,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个海拔高度,不但密集,而且高大,这得益于这里充沛的水汽和降雨。
尽管是秋季,我们上到终点时,四号营地长草坝的冰川观景台依然被大雾紧锁,能见度极低。继续向上,可攀登二号冰川,向下俯探,可抚摸一号冰川。这里小溪纵横,溪流两边的鹅卵石或大或小,共同演绎着冰川时代留下的印记。这里灌木丛生,针叶林在此已经稀疏,替代它们的是低矮的针叶、杜鹃混交林。前往一号冰川必须向冰川谷底下探,天气好的话冰川观景台是观看一号冰川的最佳点,可直观奔腾而下的冰河,宽阔、博大的冰瀑布,以及通过大冰瀑布直插云霄的贡嘎主峰。
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恩赐,造就了美丽神奇的贡嘎山冰川。
贡嘎山之冬,下雪成了常态。贡嘎山之冬,下雪成了常态。
回到冰河时代
海螺沟一号冰川,冰舌坡度大,是贡嘎山冰川走向变化最大、最长的一条山谷冰川。它源于主峰的东南侧,直流而下至中段后再转向东北,冰川末端直接伸入森林地带,形成了冰川与森林共生的景致。贡嘎山主峰作为新构造运动“上升岛”,一方面把海螺沟冰川的粒雪盆抬升到了雪线以上,另一方面又在粒雪盆和冰舌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冰瀑布。冰川从粒雪盆溢出后,流经盆口陡坡,然后进入谷底形成冰舌。冰舌尾端与粒雪盆口间的陡坡从正面看上去如同瀑布。海螺沟冰川的罕见之处在于巨大的落差,冰川中上游形成了三个冰瀑布。这是海螺沟冰川最吸引人气、最具欣赏价值的地方。
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1210米,是中国最高最大的冰瀑布。它位于海螺沟一号冰川一个巨大的陡壁边,恰好处于贡嘎山主峰冰窑断裂带上。当冰川运动到这个地方,便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固体冰坝——仿佛从蓝天直泻而下的银河,顶天立地屹立在冰川之上。海螺沟大冰瀑还时常让人心惊胆寒。由于受融冻作用的影响,导致大冰瀑雪崩不断。在冰川活动最盛的春夏季节,冰瀑有时一天之内可发生上千次雪崩,最多时一次可崩塌上百万立方米的冰体。雪崩是壮烈的,冰体间剧烈的撞击和摩擦产生的放电现象,似蓝光闪烁,大地震颤,山谷轰鸣。海螺沟冰川的雪崩,不仅在终年积雪的山巅和冰川带发生,还延伸到了雪线以下的季节性积雪带。
在永久性积雪带,终年云雾缭绕,无论山脉的阳坡还是阴坡,均密布着雪崩槽。尤其是冬春两季,众多的雪崩槽积满了雪以后,犹如白色的珠帘悬挂在陡崖上,景色奇特壮观。大冰瀑之下,冰雪角砾岩形成再生冰川,并呈现出像海螺、贝壳纹饰的弧拱。这些弧拱由一系列呈菱角形状,大小不一的冰块、粒雪和岩屑混杂堆积而成,并通过夏季消融面隔开,向下作差别运动。冰川的弧拱黑白交替,黑白相合构成一个“年轮”。弧拱每年形成一对,一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地不断演变、消亡,再演变、再消亡……来到海螺沟,终于有机会踏上弧拱上的冰川,感受一次神奇的冰川之旅。
夏季,海螺沟冰川每天推进的速度可达10厘米。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川每天呈现出来的都是新面孔。由于冰川消融和退缩,整个冰床已经下降了二三十米,形成了一个大陡坡。海螺沟冰川属于积极的运动型冰川,冰面上有裂缝、断层、褶皱以及条痕石等,奇异嶙峋的冰体如同一个个雕塑,任凭大自然这个“上帝之手”塑造。海洋性冰川没有大陆性冰川那般晶莹透亮,它在运动过程中导致岩石推移,两侧山体崩坍,让冰川沾满了灰岩、漂砾和尘土,而且越到冰川末端灰岩与尘土越厚实。
与朋友们分道而行,我独自一人端坐在“冰川列车”上,心情激动,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时间一长,身处能见度极低,大雾紧锁而寂静冰川上逐渐让人紧张。我甚至从脚底冰川下面不时传来的“咕咚”冰崩声和头顶大冰瀑布“哗啦”坍塌声中听出了恐惧。它告诉我,此地距离大冰瀑布很近,而下面的冰窟窿或冰漏斗可能更加深不可测。冰面上有许多裂缝,透过裂隙朝里观看,下面青幽阴森,5米,10米,黑乎乎,深不见底。阵阵寒气和寒风从冰裂隙中溢出或从冰面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浓雾中的冰川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就更无法判断。危机四伏中,绝不是久留之地,半小时后,我便逃之夭夭。
冬天的海螺沟冰川,仿佛进入冰河时代。来到这里,一定要下去看看、摸摸。
在明永冰川上联想
走木桥,行马道
20世纪80年代之前,所有的书籍或考察报告都将明永冰川称为“奶诺戈汝冰川”。明永冰川发育于卡瓦格博峰下的一个巨大的粒雪盆。由于粒雪盆海拔高,一般旅行者难以到达,所以只得借助望远镜一睹它的全貌大粒雪盆既长又宽,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冰雪凹地。据说,在夏季遇上晴好天气时,冰雪融水可汇集成一个呈蓝黑色的小湖泊。白天化水,夜晚成冰,小湖泊成为了横断山脉少见的粒雪盆奇观。由于雪崩频繁,补给充足,所以明永冰川粒雪盆冰雪累积丰富。大粒雪盆后壁陡峭,有许多雪崩沟槽和雪崩锥。粒雪盆南部,则是一个狭长形的雪冰走廊,大量冰雪沿陡坡而下,形成了典型的四级瀑布式山谷冰川。
攀爬明永冰川谷,目前有两条道可走,一条是徒步道,一条是马道。徒步道在山的左边,马道在山的右边,两条道都比较好走。现在更多的游客,在徒步时也选择马道。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骑马。骑马上山,人和马分道而行的路段只有悬崖边的一段,人走木栈桥,马走山道。徒步上山,大约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可以观看冰川和雪山的第一站——太子庙。
从明永村到太子庙,海拔大约提升了600米。明永冰川谷森林郁闭,藤蔓缠绕,拥有迷离的原始阔叶林和高耸挺立的乔木。有了水,就会有生命的绽放。这里动植物物种丰富,跨越了亚热带干暖河谷、温性针阔混交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三个垂直分布带。我们穿行林间,打破了古老森林的沉寂。山道间原始植被,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在峡谷低海拔地区,植物有灌木和阔叶树林,如玫瑰、杨树、枫树和椿树等。再向上攀登,进入原始森林纵深带,开始呈现针阔叶混交林,有云冷杉、落叶松或黄杉,而大树荫蔽的下部则生长着更多的灌木丛。空旷处是一片片蓝茑尾,阴凉处是报春花。报春花的生长高度甚至抵达了冰川的边缘。冰川附近,更多的是沙棘和悬钩。而真正的珍稀植物在冰川之上,高山地带长满了矮生的杜鹃花和小植物。最珍贵的绿绒蒿属植物则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
中国人种植桃树的历史有近3000年。这里的桃树都个儿小小的,布满了山道,极有可能今天人工栽培桃树就源于这些野生原种。这些野生山桃与玉龙雪山下人工种植的“雪桃”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下雨时,山谷里藤箐蒙塞,雨雾淋漓。当年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也曾经来到这里,在攀爬行进中,他对冰川谷的描述为:“沿冰川冲刷的纵谷上行,沿路古柏森森,幽香阵阵,沁人肺腑,如入仙境。这恐怕中国人认为的世外桃源吧,希望上帝也住在那里。”
好吧,姑且就这么认为吧。
行走明永冰川谷,从明永村开始。
观景台上看冰川
抵达太子庙,再向上攀登也有两条路,往左可以去冰川观景台,向右则可达海拔更高一些的莲花寺。由于山势陡峻,太子庙成了骑马的终点,前往莲花寺只能徒步。在太子庙附近,6月,杜鹃盛放。栎叶杜鹃和红棕杜鹃树高可达五六米,是我所见过开得最盛、开得最美的两种杜鹃。白色、蔷薇色或紫红色的杜鹃花,每一朵直径足有十厘米,灿若霓霞。莲花寺旁边的冰川两侧覆盖着郁郁葱葱的高山针叶林和灌丛,森林与冰川相映出鲜活的色彩对比。寺庙周边既是云杉和冷杉的世界、冰雪的世界,也是高山奇异花草的世界。
当地人认为,人类攀登梅里雪山的最高限度在海拔5000米以下,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在明永等村,村民们甚至还自设了一条日卦线,他们称之为圣线,大约为海拔3400米。圣线之上的动植物谁都不能碰,否则就会遭受山神的惩罚,所以,莲花寺基本上就是旅行者的极限高度。
站在太子庙,可以近距离观看明永冰川末端巨大的冰舌。我用登山表测量后得出的冰川末端海拔高度为2850米,再对比近年来有关科考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明永冰川末端的后退速度并非专家所说“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那么快。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的加快是总体趋势,但这种趋势,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大陆性冰川方面。海洋性冰川消融速度的快与慢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阶段性气候或降水、降雪量的变化。降水降雪量多的年份,冰雪储量就多,形成的冰川就越厚,雪粒盆溢出量就越多,冰川推进的速度就越快,冰舌甚至有可能向下延伸。反之,则向后退缩。
太子庙不大,声名却如雷贯耳,因建于太子雪山之上而得名。相传,太子庙由第二世噶玛巴活佛噶玛巴希主持修建,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与此同时,太子庙还是几百年来众僧转经的终点。寺内据说还保留着当年约瑟夫·洛克住过的房间,可惜我们并未见到。
冰川观景台修建在冰川第四级无岩盆瀑布旁边,上可观第三级冰瀑布,下可观冰川末端。这里是黑白冰川的分界线。上部冰川宽阔平坦,山体滚石、崩坍的岩石少而显得洁白晶莹;下部冰川山谷狭窄,山体滚石、崩坍的岩石多而使得冰砾混杂。我们站在观景台观看近在咫尺的第三级冰瀑布,简直触手可及。往上仰视,冰川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磅礴气势如泰山压顶,那种感觉几乎能让人窒息。在海螺沟,因为浓雾,冰瀑布无法观看,明永冰川弥补了我们这一遗憾。而每隔几分钟就可能出现的雪崩,尤其是只听其声,不能见其影的状况还是让人胆战心惊。那种声音可能来自雪山壁面雪粒盆,在冰川观景台可听其声,无法见其形。明永冰川的叶理构造发育最充分的地方是冰川边缘或两条冰川在结合部形成的强应力带。第三级冰瀑布由两条冰川复合而成,无与伦比的叶理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现,蓝白分明,尤其是饱含水分晶莹透明的蓝冰川。
延伸到峡谷狭窄森林地带的冰川末端,表层被大量冰碛石覆盖,岩屑、漂砾呈斑状或片状分布,有的数十厘米,有的可达几米厚。末端冰舌处,冰川表面呈波状起伏,冰面上,溪流、冰洞以及冰桥等交替出现。冰川磨光面有的像鱼脊,有的像羊背;大的似岛,小的似山。经年累月,基岩被相对柔软的冰体或砾石打磨得明亮而光滑。冰川融水在这里时而潜流入冰井,时而又从下方冰崖中穿梭而出,形成溪流奔腾而下。
比较海螺沟与明永两大冰川,两者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海螺沟冰川博大而又幽闭,气势磅礴,它带给人一种无尽的遐思和震撼,这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贡嘎山的云山雾海,给海螺沟带来的是湿润、温情和梦幻,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宝藏,永远给人一种神秘。而明永冰川是激情而又明晰的,尤其是蓄势待发的悬冰瀑,它带给我的是刺激和挑战,这同样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明永冰川比海螺沟冰川纬度低两度,而恰恰就是这两度,给明永冰川带来了更多的降水,更高的气温,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动感和灵性,以及更多无边的联想。
让人绝望的米堆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