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等待着细微黯淡的光线逐渐放大。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山峦,此时此刻,对我来说,蔓延到身体中的是一种沁凉湿润的感觉。站在飞来寺高处静观对面的梅里群峰,我似乎没有感觉到它的博大,雪山更像是自己的私家盆景。此时,想象力可以随着思绪任意罗织;此时需要的是记忆,并非一定要架起相机进行刻意记录。晨雾中,雪山下的三个村庄——斯农、明永和西当,升起了袅袅青烟,村庄似三支烛香,青烟直上云天,年年、月月、天天如此,十分虔诚,守护雪山。烧香台,一大早就有藏民或外来客在此煨桑祈祷,他们朝大天香炉里投进柏树枝,点上藏香,洒上青稞,手持经筒,口念佛经,祭拜圣山,一圈、二圈,三圈……不停歇!
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藏族小伙斯那·都吉
澜沧江河谷属于干热河谷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青稞等农作物,以及葡萄等经济作物。都吉告诉我们,斯农村共有藏家198户,近千人,在澜沧江河谷算是一个大村寨。近年来,农牧民靠山吃山,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旅游业和葡萄种植业成为了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仍然谈不上富裕。
都吉是个帅气、质朴,有责任感的藏族小伙。他说,他家除了一位大哥在外工作,其他六个人都在本地,因父亲多病,这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就都压在了他一人的肩上。他从很小开始,就到西藏的察隅等地伐木。前几年,在老乡和朋友们的帮助下购买了一辆越野车,搞起了旅游业。几年下来,积攒了良好的口碑,朋友越来越多。从斯农村所处的地形上来看,整个村庄建在一大块因山体崩坍而形成的台地上,据都吉介绍,村寨有很悠久的历史,村中一株核桃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还有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的土碉也有几百年的历史。斯农村的居民大都为藏族,在公路和大桥修通之前,村子比较封闭,外出不便,过江得靠溜索。另外,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的婚俗。
随着游客的增多,村里陆续有了绿色农庄,有了农家乐。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和藏历新年,都有旅行者过来与村民们一道过新年。尽管这时经常大雪封山,道路结冰,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都吉的自驾旅游服务,给家庭带来大笔的收入。像他这样从事越野旅游的,同村的年轻人中就有了五六人,靓仔佳松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信息互通,客户资源共享,以梅里雪山为据点,常年奔波于丽江、香格里拉与拉萨之间,逐渐开辟了一条生存致富之路。
布村位于澜沧江东岸的江边,也是雪山下几个村子中最富裕的一个。究其原因,可能是游客进山都必须在此购票的缘故吧。布村海拔最低,不但有漂亮的葡萄园,还种植有各种奇花异草,尤其是靠近江边的干香柏树,高大、粗壮。干香柏树是中国特有树种,被藏民视为“神树”,形单影只,长在这样的干热河谷,十分离奇。
车过布村,过澜沧江大桥,右转是明永、斯农;左转是西当、雨崩……一路再向北!
蓉秋峡谷中的雨崩
雨崩村是近年来旅行者们的宠爱,被驴友们誉为梅里雪山的后花园。
雨崩落在雪山的东南部,从飞来寺前往雨崩村,汽车过布村澜沧江大桥左拐后可达西当村,之后再走仅一米宽的登山驿道就得徒步或骑马了。如果徒步的话,那会相当辛苦。浓雾弥沦,青翠欲滴的雨崩,气候非常特别。从东南方向通向西北方向的雨崩蓉秋峡谷把澜沧江的暖湿气流带入,回旋于雨崩村周边。而来自雨崩村西面雪峰的冷空气又下沉于U型山谷,冷暖气流在此交汇,使雨崩村常年雨雾朦胧,生物呈现出多样性。优越的气候条件将雨崩打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雨崩村分上村和下村两部分,分别住着三十几户藏族人家,基本上保留着传统的藏文化,而且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仍是一妻多夫制。上下两村相距不远,村庄地势平坦,巨杉林立。村子中间是雪山融水汇成的雨崩河和深不见底的大裂谷,周边是灌丛和岩壁,一座用大树搭起的桥连接了上下雨崩村。村庄台地上可种植小麦等农作物。游客前往雨崩村可在藏民家中住宿,将上村或下村作为营地。雨崩村的主要景观有两处——冰湖和神瀑。从上村出发前往冰湖近一些,从下村出发前往神瀑更方便。
冰湖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上村出发,攀爬的相对海拔高度超过千米,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动植物观景线,包括针阔叶混交林带,生长着苔藓、高山栎和澜沧黄杉等,高海拔地区为流石滩。冰湖并不大,并无太多过人之处,是一个冰川融水形成的堰塞湖。雨季时湖水浑浊,旱季时碧绿如镜。从雨崩下村出发前往神瀑,距离只有几公里,徒步大约要两三个小时。神瀑海拔接近4000米,由“五冠仁峰”的雪水融化后沿石壁落下形成。石壁由一座高大的花岗岩构成,瀑布自几十米高的悬崖上分三股倾泻而下,形成的水花垂如白练,散如珠玉。若逢阳光返照,则云雾蒸腾,彩虹如练。当地藏民说,雨崩瀑布之水是天上之水,是神灵之水,也是保佑之水。所以,来此传经的藏民一定都会在飞瀑之下转上几圈,以求除病消灾,或得神灵保佑。他们坚信,瀑布之来水得到了神山上高僧的加持,能预示凶吉。
梅里雪山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还拥有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和人文景观。不知是上苍赐予的聪明智慧,还是高原严酷气候的造就,藏族都吉(左四)带着我们,斯农同村的另一小伙佳松带着云飞等几位女孩,两队人马在梅里雪山下合影。背景便是澜沧江边的斯农村。
兄弟始终是一个善长讲故事、神话的民族。我听过很多,但比较喜欢缅茨姆峰的故事。
缅茨姆峰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雨崩村的上部,是雨崩村民最尊崇的保护神。相传,当年卡瓦格博跟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就将缅茨姆假意许配给了卡瓦格博。不料,他们相见后互相倾心,永不分离。
后来,还有人传说,缅茨姆为玉龙山之女,虽成为了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朝东南的家乡。缅茨姆因为含羞总是罩着面纱,所以这座雪峰经常是云雾缭绕,难得掀起她的盖头来。当年,约瑟夫·洛克来到这里,面对缅茨姆峰,他说:“上面有壮丽雄伟的冰雪圆顶,逐渐收缩为一个塔尖,几近透明地插入蔚蓝色天空。”人们将“云南最美丽的山峰”赋予给了缅茨姆峰。
高黎贡山的守望
自然博物长廊
高黎贡山栖息在横断山西南部断块地带。山脉进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始称高黎贡山。在《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中,徐霞客有关高黎贡山的记载为“土人讹为高良工山,蒙氏僭封为西岳者也。其山又称为昆仑冈,以其高大而言,然正昆仑南下正支。”“高黎”之称谓,有人说是原先景颇族一个家族名称的音译,也有人说是原住民一位部落酋长的名字。这里,“贡”
为景颇语,是“山”的意思。“高黎贡”即“高黎家族的山”。高黎贡山的名称由此而来,并注定将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
高黎贡山地处怒江大峡谷西岸的狭长地带,北部是中国与缅甸的界山,南部完全进入中国境内。因怒江深层切割断裂,故导致高黎贡山山势陡峻险要,呈现出很大的海拔相对高差。高黎贡山的岩石多由变质岩构成,下部分布着大面积的岩浆岩。在高黎贡山西部有众多新生代火山群分布。这些火山群呈南北方向线状展布,一些山峰的外貌至今还保持着截顶圆锥状火山形体。山顶有圆形洼地,山周围遍布黑灰色含大量气孔的蜂窝石。徐霞客说:“山顶之石,色赫而质轻浮,状如蜂房……”这种蜂窝石轻如草纸,以至于我能从腾冲带回几块放入书柜。在中国,如果游人对火山、地热感兴趣,高黎贡山是不二的选择。航线开通后,腾冲是理想的目的地。
腾冲,这个高黎贡山西部腹地的热点旅游城市,曾被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腾冲遍布火山沉积岩,有黑色玄武岩、橄榄玄武岩、深灰色的安山岩以及肉红色的流纹岩等众多品种,堪称一座“地质博物馆”。腾冲火山群的形成,源于印度板块东向挤压力,板块相互碰撞时并不产生火山活动,只是到了新近纪后,由于缅甸中央谷地断裂,才开始影响到腾冲地域。火山喷出的玄武岩和安山岩形成了城东以及东北部高大的山体。
登上城西松林叠翠的来凤山,眼前的地热火山景观一览无余。在众多死火山之间,热浪蒸腾,数百眼热泉、温泉散落当中。其中,黄瓜箐“热海大滚锅”距离县城只有10公里左右,是最著名的一个。水温接近100℃的“大滚锅”,昼夜喷珠泄黛,四季汤气郁然。火山地热并存,让高黎贡山拥有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火山地热”奇观。虽然此处的火山活动已经沉寂了几个世纪,但众多滚烫的温泉,仍然显示了高黎贡山地区地壳活动的剧烈运动。
高黎贡山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这种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巨大的山体既阻挡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典型的亚热带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