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怒沙潜影
23419900000129

第129章 行进

陈可心也被这难得的绿洲吸引,饶有兴致的打量这些顽强的沙漠植物。

俞教授、赵文兵等人则对这几处海子作了详细记录,标注了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感言下次过来的时候,怕是再无缘见到了。

沈洁然拍了拍相机道,“这好办,咱们所有人在这里合一张影,用光影记录它的存在,见证这一地区残酷的生态地理变化,也正好给这次科考留个纪念!”

众人有的说好,有的不表态,最后经不住沈洁然的一再劝说,便决定在此合影留念。

我对此并不关心,一是恐惧拍照,另外对这次行动总有种不祥的预感,照片总会让人回想往事,有些事发生了就不想再去触碰,于是拿了沈洁然的相机,让大家排成两排,在一二三的口令声中按下快门。

歇息了半个小时后,亚森、战前线等人重新检查固定了物资,渔夫拿着军用望远镜扫视了四周,使用军用指北针和GPS校准路线,确定没什么问题后,动身出发。

亚森凭经验参照了途径的地形地势和孔雀河干涸的古河床,眯着眼睛告诉我们,再往东走,就必须沿着孔雀河改道之后的走向,要不然会被古河道误导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

虽然改道之后的中下游河道灌满了泥沙,成为一片死寂的荒漠,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地底深处,可能还存有汹涌奔腾的暗河。

前几年过来的时候,中游河岸边上还依稀长有红柳、胡杨、芦苇等以作辨别,那就是地下有水的最好见证,再往下游走,则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和盐碱地,我们可以沿着胡杨、芦苇干死的躯壳和地面遗迹一路向东确定河道。

车队在亚森和导航设备的指引下,行驶在起伏不定的沙丘地带。

由于GPS导航的是直线路径,有时遇到巨大的沙丘,不得不绕行通过,另外这里的沙漠地形一天一个样,荒漠与戈壁交错,我和其他人都看不到一丁点参照物,亚森有时也不得不停车确认经验的准确性。

整整一上午,车队都以不到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走走停停,此时距离科考第一站-小河墓地还有一百多公里的直线车程,照这个速度行进,抵达小河墓地至少还得一天时间,而这也就意味着,科考队要冒险在这片沙化区域过夜。

亚森把头摇的像拨浪鼓,“这里不可以宿营,如果遇上沙暴,会有大大的危险,还是尽快赶路,争取在天黑前抵达!”

俞教授和阿不来提也觉得这里的地形太过复杂,沙漠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一旦扬起风沙,别说是赶路了,移动的沙丘就像噩梦中的幽灵,不仅随意揉捏着周围的地貌,再若是遇上闻之色变的黑旋风,整座沙丘都会被席卷而起,任由你开足马力也难逃被倾覆沙埋的危险。

阿不来提跟我们讲了一个事例,有一拨探险队冒险在起风的沙漠腹地过夜,为了以防万一还连夜筑好了防沙墙;

等到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四周已被沙垄阻断,坡度超过70度,所有的辎重车辆都被困住,最后不得不舍弃汽车,爬出凹陷地带步行逃离沙漠。

结局可想而知,活下来的只有一个人,最后是吃着同伴的尸体等到了救援队。

虽然不能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这足以警示我们不要低估这片地域潜在的威胁。

正午的气温高达35度,地表温度更是超过惊人的50度,热浪袭烤着大地,贪婪的蒸发着地表和空气中的每一丝水分,加上汽车颠簸的比较厉害,一些人不仅晕车,更是有轻微脱水的症状,更为糟糕的是,走在最后面的皮卡突然陷进了沙坑,车头扎进了沙地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