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异路人生异路花
18665300000016

第16章 16:活着(下)

火车开动,离开站台,像飞龙一般穿行,一边鸣叫一边吐着黑烟,风驰电掣般奔向远方..

小五看着窗外问:“奶奶,我们是不是回老家了?”

“是呀,奶奶不是跟你说过了,咱们回老家去。”奶奶说。

“老家在哪里呢?”小五问。

“老家在关内。”奶奶说。

“关内?”小五不懂的问:“什么是关内?”

“关内,”奶奶笑着解释道:“关内,山海关以内就是关内,山海关以外就是关外,我们住在关内,爷爷、叔叔..都在关内。”

“奥,”小五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奶奶,什么是山海关?”

“山海关就是关里和关外的交界处..”

“奶奶,回老家能不能看到妈妈?妈妈是不是在关内?我想妈妈了..”

“唉..”奶奶苦笑一下,没有说话,心想:怎么生出这两个畜生?唉..不禁连连连叹气。

“奶奶,我想妈妈了..”小五憋着嘴。

“小五,看,那是什么呢?”奶奶看着窗外,转移话题的问。小五看向窗外:“山、树、还有..还有..还有白云..”小五看着外面,一边冥想着一边说。“这是什么?”奶奶指着射进窗内的一缕阳光问:“知道吗?”

“这是..这是太阳。”

“不对,确切的说是余光,太阳留下的一抹阳光..”

“阳光,阳光..”小五弱弱的点点头,看着光彩熠熠的余光说。

列车行走着,下车的人很少,上车的人越来越多,车厢里越来越挤,原本空旷的过道挤满了人,这些人,都是怀揣着梦想,奔向大城市的,城市在发展,市场在繁荣,农村艰苦的生活让他们迈出了第一步..到了哈尔滨,都下了,人群拥挤着往前走,各式各样的人,大包小包融入这座城市..哈尔滨,一个在小五耳里经常响起词汇,他拉着奶奶的手突然问道:“奶奶,妈妈是不是在哈尔滨?爸爸是不是在哈尔滨?”奶奶摇摇头没有说话,心里暗想:鬼才知道他们在哪里..奶奶领着小五转车,从站台出来到窗口买票,再到候车室里等车,候车室很大,到处都是人,不是返乡的人就是出门的人,形形色色的..奶奶带着小五坐上去BJ的火车..BJ华北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六朝古都,祖国的心脏..一列列火车涌入BJ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在BJ下车,下车后就消失在人海中..奶奶带着小五继续买票,坐往徐州的火车..前前后后,用了三晚四天的时间,奶奶和小五终于回到了老家,踏上这片土地时奶奶特别的高兴..天上,下起了雨,很小很小的毛毛雨,雨点像雾一样飘飘散散,翠绿的麦叶在滋润中成长..小五看着绿油油的麦叶问道:“奶奶,这是什么草?”还没等奶奶回答,小五自言自语的说着:“这草怎么还不枯萎呢?好多呀..”奶奶扑哧一下笑了,被小五的话逗笑了,缓缓说:“小五,这不是草,这是冬小麦。”

“冬小麦?冬天还有小麦呀?”小五不懂的问。

“有呀,南方跟北方不一样。”奶奶解释道:“冬小麦是秋天种,春天收,秋冬雨雪充沛,小麦长得更好,熟话说:冬季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五听得一头雾水。奶奶看着小五很茫然,笑着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懂了。”小五不解的看看奶奶。雨渐渐大了,从刚刚的毛毛细雨变成的小雨,奶奶看着路边的羊汤馆问道:“小五,饿了吧?”

“嗯。”小五点点头。

“走,咱们喝羊汤去,暖暖身子。”奶奶说。

“羊汤?”小五没有喝过羊汤,不知道好不好喝,忙问:“奶奶,羊汤,好喝吗?”

“好喝,很好喝。”奶奶笑着说。

羊汤馆在路边,店里没有人,可能是下雨的缘故,店老板坐在门口向外看。雨点纷飞,奶奶和小五的外衣都被雨水侵湿。老板看有人过来,热情的招呼着:“来,里边坐,里边坐..”

“有热乎的羊汤吧?”奶奶拍打小五身上的雨水说。

“有。”老板笑着说。

“来两碗羊汤,两个锅贴。”奶奶说。

“好的,先坐,马上好。”

奶奶拍好完小五身上的雨水,又拍拍自己身上雨水,走进羊汤馆,厨房里散发着弄弄的羊肉味。

“羊汤,来了。”老板拉着长音,放下托盘:“你的锅贴。”说着把羊汤和锅贴放在奶奶和小五的面前:“请慢用。”

“奶奶,好香呀!”小五看着羊汤,闻了闻:“香死了。”

“香吧!”奶奶问。

“香!”

“尝尝。”

“嗯。”小五喝了一大口,噗,把喝到嘴里的羊汤吐在地上,小五喝得太快,被羊汤烫到,他吐吐舌头:“烫死了。”小五不服气的又喝了一小口。“慢点,吹吹。”奶奶笑着,吹了吹羊汤,喝了一口。小五学着奶奶,吹去羊汤中的热气,一口一口的喝。

吃完饭,奶奶从包裹中拿出两块塑料布,一大一小,给小五披上一块小的,自己披上一块大的,继续赶路,走了半个多小时,进入村子..噼噼啪啪鞭炮声响起,一股浓烈的火药味飘来,路边盖起了新房子。“小五,快去抢。”奶奶推了一下小五说。小五一愣:“奶奶,怎么了?抢什么呢?”“抢糖,”奶奶指着旁边的新房子说:“去呀,去呀..”这时,房主人站在房顶往下撒糖,孩子们都跑过来,小五上前,在小雨飘散中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抢着糖..奶奶站在一旁看,看着孩子们笨拙滑稽的动作,不由地呵呵笑起。(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家盖新房都要撒糖。)

“李婶,你回来了?”熟人打招呼。

“回来了。”

“听说你去东北了?”熟人问。

“去大贵那里看看。”

“大贵在那边怎么样?”

“还好了..”奶奶含蓄的说。

“有时间来家里坐坐。”

“好的。”

“奶奶,你看?”小五跑回来,拿着两把糖,给奶奶看。

“揣兜里。”奶奶说:“一会儿看见妹妹,给妹妹吃。”

“好,一会儿给妹妹吃。”小五说。

“这是大贵家的孩子吧?”熟人问。

“大贵家的,我带回来看看。”奶奶说。

“奥..”熟人打量着小五,又和奶奶说了几句家常走了。奶奶带着小五往前走,看着前面的木门说:“到了,到了,这就是。”(这里,基本上每家都差不多,一个大院,木门,朝向路边,门楼是青石瓦。)

“这里吗?”小五问。

“这里。”奶奶走上台阶说。

“就这里呀!”小五陌生生的看着大门。

“是呀,就这里,走..。”奶奶推开大门,小五打量一下门里面的情况,胆怯的走进去..这是典型的农家大院,主房在中间,两边是偏房和仓房,左侧厨房和仓房,右侧是两间偏房,门都是关着的..奶奶径直的走去主房,房门锁着,奶奶从墙缝中抠出一把钥匙,打开锁,走进去:“到家了,咱们到家了。”

“奶奶,家里没人呀?”小五小声问:“爷爷、叔叔呢?”

“他们不住这间房,以后你会看见他们的。”奶奶若有深意的说。

这时,一间偏房的门打开,一个小女孩跑出来:“奶奶,奶奶..”(这是小琴,姜玉琴,姜荣国的女儿。)

“哎!”奶奶回身:“小琴呀,过来,过来。”

“奶奶..”

“这是哥哥。”奶奶看着小五说。

“哥哥。”小琴胆怯的喊道。

“妹妹,吃糖。”小五把抢来的糖拿给小琴。

“谢谢。”小琴很有礼貌的接过糖,扒开,放在嘴里。这时,传来几声喊叫:“小琴,小琴..”声音是从隔壁的偏房传来,声音很急、很暴躁:“死丫头,耳聋呀?听见了吗?小琴..”这是姜玉琴的母亲赵兰花在喊她:“小琴..”

“哎..”小琴应声道。

“给我回来。”

“奥..”

“妈妈叫我,我得回去了。”说着小琴跑了,跑回刚刚出来的房间里,这时传来赵兰花的斥责声:“叫你半天,你怎么才回来?聋呀?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以后不许去那屋,不许去那屋,你没听见吗?没耳朵吗?没记性吗..。”接着啪啪啪几声脆响,小琴嗷嗷叫起来..“以后不许去,记住了,不许去,听见没?问你话呢!听没听见?”“听见了..”“再去,打不死你..”

小五看见这一切很吃惊,不懂的问:“奶奶,妹妹怎么了?”

“挨打了。”

“妹妹做错了吗?为什么挨揍?”

“唉..”奶奶叹了口气说:“算了,别管她,指桑骂槐..。”

矛盾要从1986年说起,1986年春,奶奶从东北回来,看见赵兰花就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赵兰花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姜荣国跟她没几天整个人都变了..可惜,反对无效,赵兰花未婚先孕了,在当时,未婚先孕是一件让人唾弃抬不起头的事情,特别是农村,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赵兰花寻死觅活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奶奶只好答应。结婚第二年,赵兰花闹着分家,奶奶答应,主房归奶奶,偏房归姜荣国夫妇,爷爷由姜荣国夫妇抚养,奶奶由姜荣贵夫妇抚养,姜荣贵夫妇不在,奶奶只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奶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好好的心情都被搅和了,不停的叹息着、感叹着:“我上辈子造什么孽了?怎么生了这两个畜生,早知道这样出生时就把你们掐死..”

“奶奶,怎么了?”小五问。

“去去去,一边玩去。”奶奶没好气的说。

“奶奶..”小五趴在奶奶的大腿上。

奶奶靠在椅子上,用脚点着地,轻轻的晃动着椅子,沉思着。

“回来了?”爷爷走进来:“吃了吗?”

“气都气饱了,还用吃?”奶奶冷冷的说道。

“又跟她较真了?别跟她一样的。”爷爷说,爷爷在自己的房间里听见赵兰花的声音,安慰道:“她是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跟她一样干什么呢?消消火,消消火。”

“你说,这是什么玩应?什么东西呀?就不怕雨大雷劈死她..”奶奶愤恨的诅咒着。

“消消火,消消火,别跟她一般见识..”爷爷说。

“挨雷劈的..”

“别气了,别气了,这是大贵家的孩子吧?”爷爷问。奶奶默认的点点头,小五趴在奶奶的腿上一动不动,他坐车走路太累了,趴在奶奶的大腿上就睡着了。“好像睡着了?”爷爷说。“是呀。”奶奶看了看小五说。刚刚奶奶只顾着生气,根本没注意小五睡着了。爷爷抱起小五,放在里屋的床上,回来说:“你这不是添堵吗?”爷爷说的很婉转,言外之意是不想让奶奶带小五回来,奶奶本身就没人照顾,现在还要照顾小五,根本吃不消。

“没办法,不管不行,见过狠心的人,没见过这样的,两口子都跑了,不管孩子,叫孩子怎么活呢?五个孩子呀!拍拍屁股都走了,我只好把小五带回来了..”

“以后怎么办呢?”爷爷问。

“走一步看一步,趁身体硬朗,先照顾一下,不行,再送回去!”奶奶说。

“你这身体还硬朗?”爷爷反问道。

“死不了..”奶奶说。奶奶以前很硬朗,可以自己挑水、拿重物,后来姜荣国娶了赵兰花,天天生气,再加上姜荣贵夫妇,身体日渐衰弱,大不如前。

“看你说的,你要是真走了,我怎么办?”爷爷说。这是实话,老两口依偎一辈子,就算分家了,彼此还是相依的。

“放心,现在阎王不收,我还能动..”

“爸,爸..”赵兰花在隔壁喊着。

“哎!”爷爷应声道。

“吃饭了。”

“来了。”爷爷拉着长音,看了看奶奶说:“我先过去了,晚一点再过来。”

“去吧,鬼叫鬼叫的,烦死了,回来就见鬼,晦气。”

“别气了,别气了,消消火..”爷爷走出去:“一会儿过来。”

天黑了,雨小了,丝丝缕缕的细雨下个不停,悄无声息,像弥漫的轻纱挂在黑黝黝的夜空里..

“妈,妈..”姜荣国进来:“回来了?”

“回来了。”奶奶懒洋洋的回了一句:“你还知道有我这个妈?”

“看你说的。”姜荣国拉着凳子坐下来说:“大哥怎么样?”

“他呀,没消息。”

“大哥也真是的,怎么能这样?说走就走,太不像话了..”姜荣国理怨道。

“唉..”奶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着姜荣国,一声叹息,两个意思。这时,爷爷走进来。“爸,”姜荣国拉另外一个凳子给爷爷:“坐。”

“你妈把大贵家的小五带回来了。”爷爷不满意的说。

“妈..。”姜荣国想说什么,又咽回去,只换来一声叹息:“唉!”

“你们是没看见,不知道了情况,我不管,谁管呀..”

“小国,小国..”赵兰花又叫起来:“小国..”

“爸,妈,你们聊,我先回去了。”姜荣国起身。

“管的挺严呀..”奶奶看不惯的说。

“妈,明天再来看你。”姜荣国笑着起身:“我回了。”

“去吧,去吧,”奶奶没好气的说:“再待下去,又炸开锅了。”

姜荣国出去。

“消消火,消消火,跟她斗气干什么呀?”爷爷说。

“我就听不下去,她是明摆着做给我看的。”奶奶气氛的说。

“算了,就当没看见、没听见,儿孙自有儿孙福,操那么多心干什么?只要他们好就好..”爷爷说。

“他们都好了,留着烂摊子给我,让我不死不活的收拾..”奶奶别有深意的说。

爷爷没有说话。

“都是你,从小宠坏了,”奶奶气氛的数落着:“你看看现在,一个个都什么样,什么样呀..”

“你呀,什么事情都往我身上扯。”爷爷委屈的说。

“这是扯吗?我扯了吗?这是实话。”奶奶不依不饶的说。

“好好好,你说得对,”爷爷服软的说:“我错了,都是我的错。”

奶奶白了一眼爷爷。爷爷站起身:“天色不早了,早点睡,坐几天的车,挺累人的。”

“坐车不累,心累呀!”奶奶没好气的说:“想想这两个祖宗,当初就不应该生下来,生下来时就应该掐死,留下来也是祸祸。”

“小声点,说什么呢?”爷爷压低声音说,看看姜荣国的房间:“听见不好。”

“还怕听见吗?”

“那也不能说,说出来,传出去不好,多丢人呀!”

“都这样了,还顾着这张脸?周围谁不知道?”

“不是顾着我这张脸,是你的,”爷爷悄声道:“都这样,吵架,还有意思吗?不是给人家看笑话吗?”

奶奶没说话。

“算了,早点睡吧,明天过来。”爷爷走回自己的房屋。

弱弱的灯光下,奶奶静静地靠在长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