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225

第225章 报恩

五成把握,是否各半。

依林三推测,天元阁有十之五的可能于夺剑大会当天刺杀皇帝,而那个行刺之人有十之五的可能是白玉笙。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帝是否会亲临极乐岛,若皇帝果真于中秋之日亲临,那上述两件事同时发生的概率必将大增。

皇帝尚未离京,已使白玉笙震惊。

白玉笙既震惊于天元阁的野心,更震惊于天元阁的手段。天元阁与秦中举、孙尚真等淮南本地将官勾结,已使他心寒,继而忧怀苍生,他着实未曾想到皇帝身边都安插着天元阁的内应。

与本地将官勾结,危害的是本地百姓;与朝中大臣勾结,危害的则是天下百姓。

在此之前,白玉笙隐隐感觉天元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但他只知天元阁是弈棋者,却不知天元阁的对手是谁;他只知他已成为天元阁手上的棋,却不知天元阁会将他落在何处。

所谓落子无悔,棋有棋的命运。

小燕子被捕果真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惊天阴谋的开始……

林三只有五成把握的推测,到白玉笙这里已变为七成、八成乃至十成。越想越不安,越不安越害怕。他是输者,若天元阁果真以小燕子性命要挟,使唤他去刺杀皇帝,他不知该如何抉择。

与其说他已笃定天元阁会使唤他刺杀皇帝,倒莫若他在害怕天元阁会使唤他刺杀皇帝。两者有着决然不同的区别,前者只是对尚未发生之事的理智推测,后者则关乎情感取舍。

取舍,难的是舍。有取有舍,情感会干预取舍。

林三道:“世人都知道无影剑上一次现身是在你手上,天元阁发起夺剑大会,显然是冲着你来的。小燕子被捕不是意外,而是蓄谋已久,只要一日没救出小燕子,你便要听命于天元阁。”

白玉笙道:“或许傅青山发起夺剑大会只是私人恩怨。”

林三道:“你与傅青山有过节?”

白玉笙道:“或许有吧。”

林三道:“可我看傅青山年纪轻轻,七年前至多十三、四岁而已,一个小孩如何与你结怨?”

白玉笙道:“我与他本已相识。”

他永远不会忘记他送傅青青回丐帮分舵时傅青山看他的眼神,既充满绝望,亦掺杂怨恨。终究是他辜负傅青青的情意,终究是他使傅青青惨遭穆青峰杀害,终究是他误杀伪装成黑衣人的商仲永……如若可以,他当真希望夺剑大会只是个人恩怨,而非谋朝篡位。

个人恩怨尚有周旋余地,谋朝篡位则会万劫不复。

天下始终是一姓的天下,谁当皇帝都不会处处为百姓着想。谋朝篡位不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丝毫实质帮助,反倒会挑起战事,致使生灵涂炭。

但他深知,夺剑大会绝非个人恩怨那样简单。若是个人恩怨,便不会等到七年之后,更不会弄出以囚换囚、夺剑大会等事。若是个人恩怨,只需傅青山亲至凌霄山问罪,不必将他自凌霄山骗至极乐岛。

林三道:“依我看,此事已远远超越个人恩怨的范畴。”

白玉笙道:“为何?”

林三道:“恩怨情仇,莫过一死。傅青山想在极乐岛杀死一个人,如捏死一只蚂蚁般容易,可你却好端端活着。他既不见你,也不杀你,更不释放小燕子,显然在等,等一个机会。”

白玉笙道:“喔?”

林三道:“他在等中秋之夜的到来,等皇帝亲临极乐岛。”

白玉笙道:“他想用依依的命换皇帝的命。”

林三道:“确切说是用小燕子要挟你,我猜天元阁会让你参加夺剑大会,继而成为最后的胜者,皇帝授剑于你时,便是你行刺的最佳时机。若你行刺失败,天元阁便可将责任推于你一人身上;若你行刺得手,他们亦可将弑君之罪归于你。只要你选择行刺皇帝,无论何种结果,他们都会拿你顶罪。”

白玉笙道:“看来我已没得选。”

林三道:“那可不一定。”

白玉笙道:“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做?”

林三道:“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首先要用自己的方法救出小燕子,免得再受天元阁胁迫;其次要想办法见到皇帝,揭穿天元阁的阴谋。只是在此之前,我想弄清一个问题。”

白玉笙道:“什么问题?”

林三道:“凡事皆有动机,我不知道天元阁为何要行刺皇帝,抑或说行刺皇帝对天元阁有何益处。”

白玉笙道:“或许我知道。”

林三道:“喔?”

白玉笙道:“赵峻。”

林三道:“可是汴京城里的那个赵峻赵小王爷?”

白玉笙道:“不错,正是他。他前脚刚到淮南,依依便被捕入狱,铁无私亦下落不明,实在蹊跷。那晚依依夜探盛昌楼,曾亲眼目睹赵峻与秦中举、孙尚真等人在一起,而秦中举与傅青山走得很近。”

林三道:“倒是能说通,赵峻原名赵德峻,是太祖皇帝幼子、先皇亲侄。当年太祖之死着实蹊跷,先皇登基亦有诸多议论。如今先皇故去,当今皇帝懦弱,倒是他夺回帝位的一个机会。”

白玉笙道:“皇帝不能死。”

林三道:“比起皇帝,我更希望小燕子不要出事。小柔已……已……我不希望我的不幸发生在你身上。”

白玉笙道:“多谢。”

林三道:“等我救出小燕子,你再谢我不迟。”

白玉笙激动道:“你果真有办法?”

言语之间,他已激动地看向林三,并猛地抓起林三的手,如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但他转瞬便恢复冷静,松开手,看向对面冷冷的石壁。他不敢抱有过多的希望,只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可若不心存希望,他如何能度过没有小燕子的日子?

他之所以心灰意冷,只是突然想到牢房外的数千披甲兵士,想到秦中举、孙尚真、赵峻等文官、武将、皇室已与天元阁登上同一艘船。至于他的心底,自然是心存希望,心存救出小燕子的希望。

林三道:“神偷自有妙计。”

白玉笙道:“如何救?”

林三道:“再等等,等一个机会,等一个已知的未知。总之我答应你,一定会帮你救出小燕子。”

言语之间,林三竟是难得浅笑,如释重负。这是白玉笙第一次见林三笑,自白玉笙与林三在长乐坊初见,林三便深深陷入与小柔的悲情,再没有这般笑过。浅笑如风,转瞬即逝,后来林三附在白玉笙耳畔低语,说一些连风都听不清的话。

风是听者,无迹可寻。

直到窄窄小巷的两个巷口皆站满护卫,直到护卫由外及内一步一步靠近,林三总算说完他的最后一句话。他没有看护卫,而是盯着冷冷的石壁,盯着石壁上一只正自结网的蜘蛛。

他果真在等,等一个机会。

蜘蛛会结网,人却会创造。既然没有机会,那他便创造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