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224

第224章 阴谋的雏形

一偷一贼,擦肩而过。

但擦肩而过并非真的相逢不相识,而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手段。扮作富商模样的林三挺着滚圆大肚,佯装不小心撞到白玉笙,道一声“老地方见”后,急急自白玉笙身旁走过,再无回头。

余光暗察,满街眼线。

林三知道白玉笙已被天元阁盯上,周围有许多天元阁的眼线。对付眼线,作为神偷的他有着丰富的经验。早在七年前的汴京城,六扇门曾在各大赌坊安插眼线,却无一例外被他识破,继而一一摆脱。

作为半个飞贼,白玉笙知道林三的用意,更深知林三口中的老地方在何处。他与林三的交集无多,除长乐坊、醉忘仙等遍布天元阁眼线的地方外,便只剩下那条寂静无人的窄窄小巷。

窄巷幽深,极少人行。

避开眼线,窄巷的确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地方。可窄巷只有巷口两个出口,一旦两个巷口被堵住,便插翅难逃。

白玉笙脚踏无极,摆脱所有眼线后,最终来到窄巷与林三会面。林三早已等候多时,在他曾经负伤的那个位置倚墙而坐,回味着数日前的悲痛与凄然,回味着十多年前的美好与甜蜜。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一一尝尽,方不白活。

看到白玉笙后,林三并不起身,反倒邀白玉笙同坐,坐在那个白玉笙曾与他深夜谈心的位置。白玉笙没有犹豫,保持着那晚的坐姿,坐在林三身旁。他知道林三不会无缘无故回来,林三回来一定有林三的打算。

林三道:“多谢你与易姑娘相助,我才能带小柔远离这座肮脏的极乐岛。离开淮南,我把小柔葬在一座山上,我不知道山名,但我喜欢那座山,满山枫树,鸟语花香,我想小柔一定会喜欢,喜欢我给她的最后一个家。希望她原谅我,原谅我没能在她生前给她一个安稳的家……”

言语之间,已是凄然。

他直直盯着石墙,仿佛他谢的是石墙,而非白玉笙。

他当然不单单是回来道谢,更非缅怀过去、陷入无法自拔的回忆。他回来有他的意图,他回来有他的打算,他的意图、打算皆与白玉笙有关,最终他不再看石墙,转而看向白玉笙。

白玉笙道:“往事不可追矣。”

林三道:“不错,让我们忘掉以前的事吧。我此番回来,是为告诉你一件事。”

白玉笙道:“何事?”

林三道:“上月月末,我曾去天元府上缴盈利,后来内急,便想着找茅房小解,却不小心误入天元府后院,更是无意间听到房间里两个男人的对话。一个约摸是傅青山的声音,我听得出来,傅青山的语气既谦卑又恭敬,若我所猜不错,那个与傅青山对话的男人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天元阁阁主。”

白玉笙道:“你可还记得对话的内容?”

林三道:“记得,我林三别的本事没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却是真的。他们想刺杀一个人,并且在探讨行刺的人选。”

白玉笙道:“他们想杀谁?”

林三道:“我不知道,只隐约听傅青山提起那人身边护卫森严,需要一名能够一击必中的高手……后来我听到脚步声,便急急离开,未敢久留。当时我不以为意,就没跟你提这事。”

白玉笙道:“现在你一定知道他们想杀谁。”

林三道:“不错,我虽不是十分确定,但至少有五分把握。五分不算多,五分不算少,是与不是,各有一半的可能。但此人关系重大,纵是只有一半的可能,亦不敢掉以轻心。”

白玉笙道:“一定是一个大人物。”

林三道:“你猜得不错,是一个大人物,但你一定猜不到那是一个多大的人物。”

白玉笙道:“难道是皇帝?”

林三惊道:“你怎知道!”

一句戏言,未曾想会与林三心中的答案吻合。其实戏言并非只是戏言,更多是出于白玉笙的一种直觉,在林三神神秘秘提示那是一个关系极重、身份极贵的大人物时,他便突然冒出皇帝的形象。

皇帝久居深宫,高高在上。

他没见过皇帝,故而他脑海里皇帝的形象更多只是想象。

皇帝无疑是世间最大的人物,皇帝之生死不仅关系到江山社稷,更关系到举国安危。林三的回答等于承认,承认他的戏言绝非戏言,承认天元阁想要刺杀的正是汴京城里高高在上的皇帝。

震惊之余,思绪纷飞。

如今外患频频,中原在与北方胡人的较量中已然处于劣势。若果真有刺客行刺皇帝,不论行刺得手与否,势必会引发****,致使胡人举兵犯境,民不聊生,甚至随时有灭国的危险。

他不敢相信傅青山有胆量刺杀皇帝,更不理解刺杀皇帝对傅青山有何益处。他情愿那一半的可能永远只是可能,不会发生。他警觉地看向林三,想要问林三有何迹象表明那个大人物是皇帝。

林三道:“我说过只有五分把握。”

白玉笙道:“你有何依据?”

林三道:“依据谈不上,只是得到一个消息。前日我遇到一位来自汴京的故人,他说皇帝已决定亲临中秋之夜的夺剑大会,并亲自将无影剑赠于获胜者。”

白玉笙道:“消息可靠否?”

林三道:“那位故人曾与我有过命的交情,应该可信。”

白玉笙道:“不对。”

林三道:“哪里不对?”

白玉笙道:“依你所言,皇帝是最近才决定亲临淮南,可傅青山的密谋早在上个月月末便已进行,难道他料事如神,料定皇帝会来?”

林三道:“这正是我只有五分把握的原因,起初我也不信皇帝会亲临淮南,更不信皇帝会亲临夺剑大会。但听那位故人讲,皇帝近来嗜酒,已数日不理朝政,宰辅蔡学文称极乐岛有一种美酒,饮者可享人间极乐,但必须在初酿成时品尝,于是请皇帝到极乐岛一游,顺带参加夺剑大会,以缓和朝廷与江湖的矛盾。”

白玉笙道:“没有大臣反对?”

林三道:“有一多半的大臣反对,却抵不过皇帝贴身太监如非的一句话。”

白玉笙道:“如非?”

林三道:“传闻如非七岁入宫,是皇帝儿时玩伴,极会讨皇帝欢心。皇帝待他甚为恩宠,无话不说,就连遇有难以决断的军国大事,都会与其商议。”

白玉笙道:“你是说蔡学文、如非与天元阁勾结?”

林三道:“有备无患。”

白玉笙道:“天元阁会安排何人行刺?”

林三道:“你!”

短短一字,已使白玉笙的心沉入十涧湖底。若十涧湖果真有食肉恶鱼,那他的心正受着恶鱼叮咬、蚕食。他不知该如何去辨别此消息的真伪,亦不知该如何去重新物色一位天元阁想要行刺的大人物。

他是输者,在等待使唤。

他不知道天元阁会如何使唤自己,或许会违背道义,或许会违背原则,甚至会使他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