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226

第226章 再遇剑客

神偷林三,浅笑如风。

他似乎早已预料到巡街护卫会来,故而并不讶异,亦不慌张。护卫们的软金丝尚未出袖,他已起身,拍拍身上的尘,最后看一眼那只正自结网的蜘蛛,便由着护卫们将自己五花大绑。

五花大绑是天元阁的规矩,既是惩罚,更是示众。护卫们抬着林三游街,高喊神偷林三已伏法认罪。约摸两个时辰之后,天元阁将林三及其多年前的行窃证据一并送往淮南府衙,关入牢房。

府衙牢房,幽暗脏乱。

牢房之外,数千披甲兵士日夜坚守,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

原来林三果真在等,等一个机会,等一个不费吹灰之力进入牢房的机会。他算准天元阁会将自己移交府衙,成就秦中举的一件办案功劳,故而他明知护卫已来,非但不跑,反倒束手就擒。

蜘蛛结网,人会创造。

人创造的东西远比蜘蛛结的网多,蜘蛛结的网有可能被风摧毁,人却能创造抵御狂风的房屋。世间之上,只要心存希望,便没有人做不到的事。

没有机会,林三便创造一个机会。既然由外而内救人难以实现,那他便以自由换取进入牢房的机会。若在牢外徘徊,则想要救出小燕子几无可能;可若进入牢里,则有十之五的机会救出小燕子。

白玉笙曾反对过他的提议,但他主意已定。

他说他不想欠白玉笙人情,于是在护卫尚未近身时便急着赶白玉笙走。白玉笙只得妥协,道一声谢后,先走一步。白玉笙想要逃走无需走巷口,原来彼时两个巷口皆被堵住,却唯独遗漏天空。

走壁,飞檐。

白玉笙上得房顶,最后看一眼林三,便沿着房顶一路飞奔。他在飞奔时,却记住林三的浅笑,那浅笑如细雨和风,是如释重负之笑,是无所畏惧之笑,是守住偷道的骄傲之笑……

除却记住林三的笑,他更是记住林三的耳语。林三承诺会尽全力救出小燕子,以使他专心应对夺剑大会之事,用林三自己的话说:“汴京城天牢都关不住的神偷,区区府衙牢房根本不放在眼里。”

他是神偷,恪守偷道。

白玉笙帮他偷回小柔,他便要帮白玉笙救出小燕子。神偷与飞贼,礼尚往来,千百年前是一家。尤其值此危亡之际,一偷一贼,竟是不约而同关心起国之大事,关心起百姓苍生,足可令人敬畏。

夜色袭来,月洒人间。

目送林三离开之后,白玉笙沿着房顶朝天元阁方向飞奔。今日之事,已然颠覆他此前的所有推测,虽与林三言之凿凿,但他仍不敢确定夺剑大会的真正目标是皇帝,更不敢相信自己会成为行刺皇帝的刺客。

他是输者,在等待使唤。

可若那使唤是命他刺杀皇帝,他恕难从命。他与皇帝非亲非故,连一面之缘都没有,往亡国旧事上说,皇帝与其背后的赵氏甚至算得他的仇敌。但他下不去手,只因他要杀的是皇帝,遭殃的却会是百姓。

作为输者的他,遇到另一名输者。

在那座离天元府尚有百丈的房顶,在那片月光拂照的琉璃瓦上,他与蓑衣剑客不期而遇。蓑衣剑客似乎一直在等他,见到他时,藏在蓑笠下的眼睛泛着奇异的光芒,显得莫名兴奋。

那是一名剑客遇到另一名剑客的兴奋,同时也是一名高手遇到另一名高手的兴奋。人们总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江湖客身在江湖,皆梦想成为天外之天、人外之人。可没有哪位江湖客能够坐享其成,唯有不停地战胜对手,方可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天外之天、人外之人。

手中长剑,尚未出鞘。

他在等,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等需要时间,但他并不闲着,那双泛着光芒的眼睛上下打量着白玉笙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从发簪到长发、从衣裳到鞋靴,再到那柄始终如一的油纸伞……无疑,他会忍不住多看那柄油纸伞。那是一柄不论刮风下雨、日丽风和,白玉笙都会带在身边的伞。

他曾败过,正是败在油纸伞下。

他是一名剑客,不怕失败。每一次失败,都会促使他更进一步。那次惨败于白玉笙伞下,一连数日,他昼夜不休,仔细对照那本拿命换来的剑谱,一招一式,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在看油纸伞时,仔细回想着那夜白玉笙使过的剑招。

那些剑招只是白玉笙胡乱使出,用以迷惑他,毫无章法可言。可在他眼里,却成为无上剑招,只因那是击败他的剑招。他能容忍自己败给无上剑招,却不能容忍自己败给胡乱使出的剑招。

他是一名真正的剑客,有着剑客该有的尊严。剑客的尊严与剑、剑法的尊严融为一体,他容忍失败,却绝难容忍别人的蔑视。

由细节发现破绽,由破绽发动攻势。

蓑衣剑客突然长剑出鞘,一剑刺出,直指白玉笙的油纸伞。白玉笙知道蓑衣剑客想凭借长剑之锋毁掉油纸伞,他手中无剑,油纸伞便是他的剑,一旦油纸伞毁掉,他便再无可用之剑。

在剑尖尚未碰到伞时,白玉笙已连人带伞避开。但蓑衣剑客剑随人动,劈、削、挑、刺招招击向伞,原来他已抱定主意,剑法不是白玉笙对手,便只能以自己唯一的优势对上白玉笙唯一的劣势。

剑属金,伞为木,素来金克木。

相较之下,剑是他的优势,伞便会成为白玉笙的破绽。

白玉笙只守不攻,连连退让,观察着蓑衣剑客的每一招每一式,竟再没有发现与秋霜剑法相类的招式。他正暗自奇怪,却是一时大意,竟教蓑衣剑客的长剑削断伞头的四之一。

蓑衣剑客得手之后,剑芒大盛,顺势劈向油纸伞,想将油纸伞拦腰斩断。白玉笙不敢大意,连忙侧身,避其锋芒,岂知蓑衣剑客早已算准他的退路,他立足未稳,剑锋已然跟至。

轻冰薄玉,一尺寒光。

震惊之下,白玉笙已是下意识抽出袖中一尺寒,想以一尺寒之坚硬碰蓑衣剑客长剑之锋。岂知蓑衣剑客看到一尺寒后竟是急急收回剑,显然不敢与天下至坚的雪凝铁硬碰硬。白玉笙则趁蓑衣剑客收剑的功夫,脚尖轻点,已然飞退至数丈之外。

数丈之距,回到初始。

数丈是一个合适的距离,可攻可守,可退可走……

两位剑客,隔着相对合适的距离,皆沉默不语,暗中观察彼此。蓑衣剑客泛着奇异光芒的目光观察白玉笙的发簪,观察白玉笙的衣裳,观察白玉笙的伞,观察白玉笙那柄袖中藏着的一尺寒……

由细节发现破绽,由破绽发动攻势。

但若遗漏细节,则会由别人的破绽转化为自己的破绽,甚至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暴露,以致前功尽弃。方才一战,他已然犯错,那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他本该记得白玉笙有一柄一尺寒。

轻冰薄玉,一尺寒光。

江湖传闻,真一散人既是剑客,更是铸剑师。他曾远赴冰川雪地,觅得至宝雪凝铁,铸剑为秋霜,铸匕首为一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