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大宋武英传
17688600000749

第749章 定议南下

李仲飞心急如焚,大声道:“圣上不可如此掉以轻心,微臣记得一句话,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机事不密则成害,对吧?”赵扩打断他的话,不以为然地笑道,“区区几个马商哄抬市价、中饱私囊,难道就能吓得朕连话也不敢说了?”

李仲飞叹口气,皱眉道:“圣上就不想想,如果那些马商的背后,真的是金、夏两国在指使呢?”

赵扩略作沉吟,收敛了笑容道:“如今鄂州荣庆锁、襄阳于庆勇、淮东张浚,以及天王帮、神劲军、丐帮、血盟,近百万大军已齐聚江北,日夜操练。到时候兄弟你再总领淮西,携濠州吴曦、和州靳全胜,只待朕一声令下,兵锋所向披靡,数月便可打通河朔、平定中原!”

说到这里,他又恢复了笑容道:“兵马钱粮早已准备齐整,百万大军早已枕戈待旦,兄弟,朕现在难道还怕他金、夏蛮夷遏制军马?”

李仲飞始终以为赵扩的北伐大计只是一腔热血,若真的实行起来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准备时间,谁曾想竟已在不声不响间完成了如此庞大的军力部署!

他吃惊之余不禁大为叹服,一伸大拇指道:“原来圣上才是旷古奇才啊!”

“你现在还担心吗?”赵扩非常享受李仲飞投来的崇拜目光,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李仲飞深吸口气,却突然提高了嗓音道:“微臣当然担心!”

“哦?说来听听。”赵扩哂笑了两声,显然不打算将李仲飞的话放在心里。

韩侂胄也在旁使眼色想制止李仲飞,但李仲飞觉得兹事重大,仍坚持己见,据理力争道:“容微臣细禀,微臣从来不怀疑我大宋将士的实力,但数十年来与金作战为何一直攻少守多?只因中原大地一马平川,无论野战攻坚还是奇袭迂回,骑兵都乃重中之重,而我大宋却恰恰羸弱于此。”

“嗯……继续说下去。”赵扩已在不知不觉间坐直了身子。

李仲飞点点头,又道:“当年金贼南下,全仰仗了骑军之利,致使宋军节节败退,诸路兵马人数虽重却相互不得兼顾,各地赶来的勤王之师往往来不及集结,便大多被其分化包围、半途聚歼,以至于伤亡惨重、溃者无数。”

“这……确实如此。”赵扩的脸色愈发严峻。

李仲飞深吸口气,带有一丝唏嘘道:“直到后来,高宗皇帝倾全国之力组建起数支能与之抗衡的骑军,又有岳韩刘吴张五位精通骑战的大帅通力合作,才将金贼赶回了江北,最终定势于秦岭淮河一线。”

“你说的不无道理,看来朕真是小瞧了马商的作用啊!韩卿……”赵扩扭头看向韩侂胄,突然怔道,“赵相欲往何处?”

原来赵汝愚趁着李仲飞说话的功夫,竟悄悄向殿外退去,这时已即将退出了大殿。

顺着赵扩惊疑的目光,韩侂胄也发现了这一大违常理的举动,莫名其妙道:“赵相,南下之事尚无定论,你怎么能够不辞而别呢?”

要知道,君前议事有着一套严格的礼仪约束,自古只有君王皇帝拂袖而去,岂有做臣子的说走便走的道理?

可是赵汝愚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被赵扩与韩侂胄问及,只是停下了脚步,面无表情道:“既然圣上认为与老夫无干,老夫还杵在这里作甚?明日老夫便上表请辞,回乡养老去了。”

闻言,赵扩有些哭笑不得,沉下脸道:“南下剿匪之事怎么办?”

赵汝愚冷冷道:“圣上的心在北不在南,臣已无话可说。”

“你!唉……”赵扩长叹口气,极力隐去怒意道:“算了,朕若答应让仲飞领兵南下,你还走吗?”

“臣并非在与圣上谈条件,也不敢。”赵汝愚依旧冷冷道,“臣只是年迈老聩,想回家过几年安生的日子而已。”

见他竟然如此油盐不进,赵扩再难按捺怒火,冷笑道:“你若在这个时候执意辞官,朕便将你的儿子送去武夷山!”

赵汝愚果然脸色大变,急道:“军国大事,岂可儿戏?”

“还比得上你说走便走儿戏?”赵扩咬牙道,“你若离去,便是背叛朕!”

眼看二人闹僵,韩侂胄忙去拉赵汝愚,轻叹道:“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赵相再继续执拗,对谁都没有好处。”

赵汝愚甩开韩侂胄的手,倔强道:“老夫反对北伐世人皆知,也绝不会更改初衷,还留之何益?”

韩侂胄叹道:“圣上已答应李将军暂缓北伐了,咱们先商议下剿匪之事吧。”

“圣上何时答应,老夫怎未听见?”赵汝愚直视赵扩,显然不相信韩侂胄的话。

韩侂胄长叹道:“虽未明言,意已如此。”

李仲飞忙跟着劝道:“在下如果南下,北上之行自然暂缓,何况军马未妥如何成行?圣上,微臣应赵相所荐,南下总可以吧?切莫伤了君臣和气。”说罢,一脸哀求地看向赵扩。

赵扩赞赏地看了李仲飞一眼,冲赵汝愚哼声道:“赵相,韩卿与仲飞苦口婆心,已给足了你面子,朕也希望你能留下,莫要走了留正的旧路。”

他说话时双拳紧握,怒目圆睁,显然心头怒火已近极点,语气更是在“旧路”二字之上故意加重了几分。

赵汝愚脸色忽晴忽阴,片刻垂首道:“臣领旨谢恩,谢圣上恕臣大不敬之罪。”

“这才是朕的好丞相嘛,”赵扩勉强笑了笑,“既然定下仲飞为帅,所领主力应该便是豹卫新军吧?”

赵汝愚深吸口气,令心境稍稍平缓,点头道:“非豹卫莫属。”

韩侂胄却摇头道:“赵相,韩某觉得不妥。”

“你怎么又觉得不妥?那你有何高见?”赵汝愚斜眼瞥着韩侂胄,一脸的不悦。

韩侂胄拱手道:“豹卫新军近半数乃飞虎军,而飞虎军的前身正是武夷山匪,让他们自己人去征剿自己人,又如何打的起来?”

“韩大人果然不通军事,”赵汝愚轻蔑笑道,“你难道不觉得自己太过多虑了吗?当初辛幼安一直以匪治匪、剿抚并用,颇见成效,相信李将军也有所耳闻。”

见李仲飞点头,赵扩拍板道:“好,就这么定了!具体事宜还需劳烦赵相明早递份奏札交朕御览。朕与韩卿、仲飞另有话要谈,赵相请回吧。春禄,送赵相出宫。”

“臣告退。”赵汝愚躬身一揖,转身离去。不知是走的太过匆忙还是身体真有所不适,他双腿竟有些微微颤抖,尤其过门槛时,几乎是被春禄架出了殿门。

等他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韩侂胄的嘴角闪过一丝冷笑,对赵扩道:“北伐大业耗费巨大,偏偏山匪又危及银路,为确保军饷无虞,真是难为圣上了。”

李仲飞怕他再说出什么不利于赵汝愚的话,忙插嘴道:“幸亏赵相当机立断,请旨调派重兵进剿,免去了圣上的后顾之忧。”

赵扩冷哼道:“你以为他没有私心?刘阳明乃他举荐,如今却打成一摊烂仗,若再延误下去,山匪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他必难辞其咎。而且今日之所以力主你亲自挂帅,并非受到太皇太后暗示,只因他心中明白,无论兵力装备、粮饷辎重,朕都会不遗余力的帮你,这一点在他看来,是朝中任何一位将领所不能比的。”

“原来如此,”李仲飞恍然大悟,正色道,“圣上放心,臣定然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