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大宋武英传
17688600000748

第748章 谁为主帅

韩侂胄将李仲飞挡在身后,冲赵扩一礼道:“京城距崇安不过十数日之遥,圣上既然同意增派援军,只需让赵相拨调兵马,由本部将领前往便可。”

“韩卿的意思是……”赵扩皱眉道,“待援军抵达崇安,继续让那个刘阳明统帅?”

韩侂胄不答,却拿眼直瞥赵汝愚。

赵扩知其意,愠怒道:“韩卿无需顾忌赵相颜面,刘阳明虽是赵相一力举荐,但战事打成这般模样,此人如何续用?不妥!”

赵汝愚老脸通红,躬身道:“臣也以为不妥,还请圣上临阵换将,挽回败局。不过……不过臣恳求圣上,令刘阳明留在崇安,戴罪立功。”

赵扩犹豫不决,看向韩侂胄:“韩卿以为如何?”

“回圣上,赵相之意甚是稳妥。”韩侂胄沉吟道,“刘阳明在崇安数月,无论是对周围地形还是匪患战力,早已了如指掌,他若是留下,对援军颇有裨益。”

他顿了顿,突然面露难色道:“就是不知刘阳明为人处事、脾气秉性如何,万一与援军主帅性情相左,恐怕……”

赵汝愚眉尖微挑,忙道:“韩大人放心,老夫绝对不会让那种事情发生!”

“赵相能如此笃定,”韩侂胄笑了笑道,“想必主帅人选,赵相已有定论了吧?”

“没得到圣上首肯,老夫岂敢独断?”赵汝愚双眉紧锁,冲赵扩礼道:“不过臣以为荆湖南路都统制王蔺、福建路都统制皇甫斌以及广南东路都统制聂文远都足以胜任。”

赵扩缓缓坐回,以指扣桌道:“此三人能得赵相赏识,不知有何特别之处?”

“回圣上,”赵汝愚清清嗓子道,“王蔺平瑶,皇甫斌平僮,聂文远平越,保我大宋长年安生,都可谓百胜名将。”

韩侂胄突然大摇其头道:“不妥,赵相之意甚为不妥啊!”

“为何?”赵汝愚怔道,“除了淮军与西军诸帅,韩大人还能说出一个比他们更适合的人选吗?”

“正因为他们能征善战,韩某才觉不妥。”韩侂胄朝赵扩揖道,“圣上,淮军御金、西军御夏,各自肩负重任,自然不可擅动。但是荆湖南路、福建路、广南东路也乃祸乱频生之地,有王蔺三人镇守才得以安生至今,更不可擅动啊。”

“韩卿言之有理,”赵扩若有所思道,“蛮荒夷人不服教化,稍有不满便聚众起事,确实需要严加防范,赵相应该另择人选。”

赵汝愚见自己的提议被悉数驳回,心中顿感不忿,哼声道:“臣已计穷,不知韩大人有何高见?”

“韩某不通军事,何来高见?”韩侂胄笑道,“圣上早有钟意之人,只是赵相一时不察罢了。”

赵扩与赵汝愚异口同声道:“何人?”

“圣上不是早就有意让鲁将军挂帅吗?臣可听说,鲁将军还为临时换将气得大病了一场,这事李将军也知道。对吧,李将军?”韩侂胄笑容中带着一丝狡黠,说罢用手肘轻轻碰了碰李仲飞。

李仲飞一直在奇怪韩侂胄为何不提自己,闻言脱口道:“对对,鲁将军卧床数月,前些日子才见痊愈。微臣曾去鲁府探望,确实病情颇重,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赵扩怔了怔,苦笑道:“鲁司祚虽骁勇善战,但久病初愈之人怎可担此重任?再议。”

韩侂胄看了赵汝愚一眼,不慌不忙道:“臣还想起一人,此人曾在抚州为官,身怀绝技、足智多谋,有他掌兵定可反败为胜。”

赵扩奇道:“谁?”

韩侂胄朗声道:“赵相大公子,抚州推官赵崇宪!”

提及抚州,赵汝愚便觉不妙,此时听见果真抬出了赵崇宪,不由脸色大变道:“不可!犬子才疏学浅,难当此大任!”

“举贤不避亲,赵相就莫要推辞了。”韩侂胄正色道,“你难道想让令郎空负一身本领,却在家赋闲吗?要知道,令郎可是‘铁掌金枪’杨启汤杨大侠的嫡传弟子,而杨大侠又是昆仑派青竹先生的大弟子啊!”

李仲飞喜道:“原来赵相与杨帮主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啊。”

韩侂胄笑道:“若无渊源,当初韩某执寿皇密诏联络四方义士,为何舍近求远,不去一江而隔的翠青山,却千里迢迢直奔了青螺岛?”

赵汝愚叹道:“当年杨大侠艺成下山,参加武试博取功名以报朝廷,却不想在校场之上失手刺死了李后族人、李子诩的亲弟弟李子泰,是老夫将他从牢中救出。他为了报恩,确实教过犬子一些兵法武功。”

赵扩大喜过望,击节赞道:“杨启汤其人朕早有耳闻,名师出高徒,赵崇宪也必是高人一筹,加之乃赵相大公子,威望应该也有。韩卿此意甚合朕心,赵相不可推辞。”

赵汝愚无言以对,急得额头又见细汗,苦思许久方道:“圣上,太皇太后曾言圣上身边要相有相、要将有将,不知圣上还记得吗?”

“这才片刻功夫,朕怎会忘记?”赵扩失笑道,“太皇太后是在宽朕的心,不愿朕为了崇安战事焦虑。”

“这只是其一,”赵汝愚沉声道,“太皇太后其实想暗示圣上,此时在这大殿之中便有相有将,我们为何却要舍近求远?”

见赵扩摇头,赵汝愚急声道:“李将军征岭南、战京畿,其勇冠盖三军,世人皆有目共睹。后随圣上转战千里,屡屡以弱胜强、化险为夷,不止一次只身犯险、卧底敌营,其谋旷世奇才。现又安抚飞虎军两番哗变,并将之练成一支铁军,其德其成无可匹靡。圣上明鉴,放眼朝堂,可有出李将军之右者?”

李仲飞瞠目道:“赵相说的是在下?在下有这么好吗?”

“老夫句句肺腑,绝无奉承之意。”赵汝愚肃容道,“若想一战功成,非李将军莫属!”

韩侂胄在旁道:“赵相误会了,圣上不同意,并非认为李将军不能胜任,而是已有意晋升李将军为无为军节度使,总领淮西军政。恐怕过不了多久,李将军便要动身启程了。”

赵汝愚惊道:“把李将军这么一位帅才放到江北,圣上难道就如此迫不及待?”

“此事与你无干!”赵扩冷冷道,“朕已全权交给韩卿,赵相就无需操心了。”

赵汝愚急火攻心,身形晃了晃伏地叫道:“臣身为宰辅,天下大事有哪件与臣无干?如今历经李党、赵晋之乱,早已国库空虚、吏治腐靡,百姓疾苦、军备涣散,还怎能轻言北伐?请圣上三思啊!”

“冥顽不灵!”赵扩冷哼一声,别过脸去不再看他。

韩侂胄叹口气,扶起赵汝愚道:“赵相,你今日未至,圣上已于廷宴之上,当着百官的面宣布了北伐决心。”

“不可!”惊呼声振聋发聩,而这次却是赵汝愚和李仲飞同时脱口而出。

赵扩吃惊地看向李仲飞,皱眉道:“怎么?你也反对朕?”

李仲飞忙道:“微臣当然支持北伐,只是觉得万事俱备之前不宜大张旗鼓,从而令金人有所防范。”

“此话怎讲?”赵扩明显长长松了口气。

李仲飞神色凝重道:“微臣今日来时,曾听陵儿提及关外的马商突然将价格抬高了一倍。臣担心金、夏两国已得知了些许内情,故意遏制血盟为朝廷补充军马。”

一语言罢,他直直盯着赵扩,希望从对方脸上看出丝毫紧张,或是谨慎,然而他错了,赵扩只是摆了摆手,轻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