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大宋武英传
17688600000593

第593章 来者非嘉王

群臣循声张望,只见开口之人与赵汝愚并肩而立,一同位列文班之首,乃是太尉王正青。

顿时,殿内一片寂静,个个凝神屏气,等待王正青继续说下去。

王正青目不斜视,手捧朝笏道:“启禀太皇太后,臣有一人可当大任,还请太皇太后圣断。”

“王大人但说无妨。”太皇太后微微抬手,笑道,“老身洗耳恭听。”

“谢太皇太后。”王正青大声道,“嘉王殿下聪明睿智,素有贤名,平日甚得两宫喜爱,又为圣上唯一子嗣,受禅继位乃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太皇太后何不诏令嘉王殿下承继大统?”

此言一出,群臣不禁瞠目结舌,大惑不解。

由于数月以来的明争暗斗、刀兵相向,拥立嘉王赵扩的一班文武大臣早就同李后一党势同水火,今日早朝之前,双方俱已各自召集同僚进行过秘密商议,准备在朝堂之上拼个你死我活。

只因太皇太后突然派殿卫将所有在京官员宣至重华宫,又不见圣上、皇后以及嘉王踪影,加之龙虎二师现在情况不明,群臣摸不清形势底细,这才暂时隐忍不发,静观其变。

王正青深受皇后倚重,在李党中的地位仅次于李远沛,更是皇后夺权计划的坚决支持者和策划者之一,如今竟当众出面保举李党的死敌嘉王赵扩,怎能不令群臣惊异万分?

一时间,群臣面面相觑,都看不透王正青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唯独妙丹生镇定自若,按下心神冷眼旁观。

自他来京之后,一直与王正青来往频繁,深知此人城府极深,又对皇后忠心耿耿,如此重要时刻绝不会无的放矢。

果然,王正青略作停顿,又道:“太皇太后今日不提嘉王殿下,却令百官畅所欲言,择荐新君,难道真如坊间传闻的那般,嘉王殿下已遭不测?”

妙丹生暗暗一伸大拇指,心说好一招以退为进,若坐实了嘉王已死,再提出将皇位禅让给皇后,凭朝中势力,谁还能与皇后相争?

群臣之中有不少人亦想到了这点,齐齐看向珠帘之后,暗自揣摩太皇太后将如何作答,一些拥立嘉王的大臣不由在手心里捏了把汗。

许久,太皇太后才幽幽道:“看来王大人保举新君是假,探听嘉王生死才是真吧?”

“臣不敢。”王正青面不改色道,“臣只是担心社稷不稳、国祚不安,故有此问。还请太皇太后明示。”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说道:“难为王大人了,竟一直心系嘉王安危,不过随意将坊间传言搬上朝堂议论,恐有不妥吧?”

“太皇太后教训的是。”王正青昂首道,“不过,我大宋虽多有禅让之举,圣上有嗣仍另禅他人,却史无先例,臣实在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唉……”太皇太后又长长叹了口气,唏嘘道,“自从绍熙二年伊始,时为宰相的史浩,以及前不久刚刚去告老还乡的留正,便多次请立嘉王为储,却始终未得圣上应允。”

王正青接道:“臣有所耳闻,还知道史公为此,几乎触犯龙颜,惹得圣上雷霆震怒。”

太皇太后点点头,继续道:“此番圣上亲书手谕,决意禅让,也未明言让嘉王继位,其中缘由已不言而喻,因此老身才有今日之举。至于嘉王遇刺,纯属子虚乌有,诸位尽可放心。”

王正青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突然提高声音道:“太皇太后几次三番提到手谕,然而臣等皆知圣上龙体欠安,又如何会写下什么手谕?手谕何在?还请太皇太后明示!”

“放肆!”珠帘震动,太皇太后拍案而起,指着王正青道,“你在怀疑老身作假不成?”

“太皇太后言重了,纵然给臣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怀疑太皇太后。”王正青口中虽说不敢,但胸膛挺得比谁都直。

太皇太后岂会看不出他的心思,当即冲韩侂胄道:“好,好好!今日为平众臣疑惑,老身不与你计较。韩大人,你速将圣上的手谕取出,给众位大人一观。”

韩侂胄忙躬身行礼,亲自去后殿取来手谕,双手展开,在两班朝臣面前缓缓走过。除了王正青看得分外仔细之外,其余大臣均是匆匆一瞥,便重新低头不语。

等韩侂胄在大殿中转了一圈回到原地,太皇太后冷笑道:“王大人,手谕是真是假?老身可做过什么手脚?”

“这……这手谕上的字迹,确实出自圣上御笔亲书。”王正青浑身一哆嗦,伏地道,“微臣万死,还望太皇太后恕罪。微臣……”

太皇太后打断他的话,沉声道:“起来吧!圣上虽染沉疴,总不至于连字也不能写吧?不过老身念你一片忠心,不会责罚于你。”

“谢太皇太后。”王正青慌忙一个响头磕下去,却听太皇太后又道:“方才听你之言,是想举荐嘉王继承大统?”

王正青余悸未消,一个“是”字脱口而出,太皇太后随即道:“看来诸位大臣也无其他异议,好,韩大人,立刻宣召嘉王上殿!”

这一下,不但刚刚反应过来的王正青暗地里直想抽自己嘴巴,就连一直留心局势变化的李后党羽也个个措不及防、呆若木鸡,妙丹生更是收回了对王正青所有的钦佩,在心里鄙视的无以复加。

“宣,少保、武宁军节度使、嘉王赵扩进殿!”韩侂胄大步走至太极殿外,高声传达太皇太后的旨意,声音洪亮高亢,饱含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太皇太后有旨……”随着一个接一个的值守内侍用同样激昂的声音将旨意传递出去,一条挺拔矫健的身影自重华宫外急速奔来。

转眼之间,此人已至太极殿玉石阶下,行礼道:“臣领旨,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韩侂胄迎上前去仔细打量了一番,待确认阶下之人身份后,才回禀太皇太后道:“太皇太后,嘉王殿下到了。”

“来了?”太皇太后忽然显得有些紧张,招手将韩侂胄叫至身边,小声道:“都准备好了?”

“太皇太后放心,一切尽在掌握。”韩侂胄与赵汝愚对视一眼,冲春福打了个手势。

春福忙点点头,扬声道:“嘉王殿下,请上殿吧。”

“谢太皇太后!”阶下之人微微躬身,竟一个箭步飞身跃上玉石阶,径直走到赵汝愚身边方自驻足。

群臣被其气势所惊,纷纷侧目而视,一瞥之下不禁大惊失色,像躲避瘟神一般争相向大殿两侧闪去,殿中顿时混乱不堪。

“都怎么了?一个个成何体统!”太皇太后猛顿龙头拐杖,厉声呵斥。

然而话音未落,她竟也发出了一声惊呼,戟指阶下道:“你……你是何人?”

那人这才屈膝跪倒,朗声道:“臣,徽宗朝肃王嫡孙,隆兴军、南康军节度使,镇抚抚州节度使,怀化大将军,护军统领赵晋,参见太皇太后!”

赵晋?来的竟然是赵晋!

殿中群臣再次哗然。

太皇太后也似没了先前的沉稳,伸手掀开珠帘,瞪住赵晋道:“老身宣嘉王上殿,你来作甚?”

她顿了顿,再次提高了声音道:“你乃藩镇统军节度使,无圣旨不得擅自入京,你,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赵晋神色坦然,目光自赵汝愚脸上一扫而过,长叹道:“回太皇太后,臣若再不来,我大宋数百年的基业就要断送在一干奸佞小人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