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25

第25章 中国人的“宰一刀”

中国历史上武士豪侠多,流氓草寇也多。替天行道的,打富济贫的,打家劫舍的,鱼肉乡里的,横行天下的,五花八门,杂色纷呈。历史就是历史,毕竟过去了,豪侠也好,草寇也罢,统统成了历史陈迹。其事迹,无非给小说家和影视导演留下了一些饭碗而已。

侠客与草寇们是作古了,但其“精神不死”。现代的中国人,像继承其他封建文化遗产一样,也原原本本地把流氓意识和流氓精神继承了下来。虽然今人绝无古代剑侠的好武功和特异功能,既不能日行八百里,也不能遁地入土,更不傻乎乎地去“替天行道”,但其“宰”人的本领之大,观念之新,手法之高妙,都远非古人所能比拟。

被国人弘扬的剑侠精神的“精华”之一,是“宰”一刀。北京东站旁边的几家饭馆,卫生既差,饭菜质量又低劣。有的从市场拣来烂菜叶,加上一些肥肉猪皮,弄成包子到处叫卖,使得人人吃了人人骂。有人对店主说,就你这样还想有回头客?店主笑答,一个人吃一次就够了。好一个“宰一刀”精神!11亿中国人中就算是有百分之一的人吧,每人让他“宰一刀”,也能使他肥得流油。

这些痞子“宰”人倒也罢了,要命的是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细胞似乎都充斥着这种“宰”人精神。商店卖货,谁买“宰”谁一刀;检查工作,大吃大喝,“宰”下级一刀;承包企业,追求短期效益,拼光设备,花完企业积蓄,装满自家腰包,然后欣然离去——结结实实“宰”了国家一刀。现在“刀子”满天飞,很多人都想“宰”别人,好多人被“宰”了一刀又一刀。

人人“宰”人,人人挨“宰”,形成了连环“宰”。票贩子高价倒卖车票,一张70元的车票竟卖1000元,“宰”了商贩。但商贩有话:“上车人宰我,下车我宰人”。他会算账,也会补偿,他会把损失加倍转嫁给消费者。会“宰”人的人是不会吃亏的,吃亏的只是本分老实缺乏流氓意识不会“宰”人的人。你既无“刀”又不谙“宰”术,你不受害谁受害!呜呼,我们自己可怜,我们自己却有时不知。每日引颈向刀,每日鲜血淋漓,终因习惯了,反不觉痛不觉痒不觉愤怒,这正如身上爬满了虱子臭虫,大的在咬,小的也在咬,咬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在咬。今日一个包,明日又一个包,满身伤疤,还疼什么痒什么?早麻木了!

事情往深里一想,不由不使人悲从中来。“宰”我者竟是我的同类,我的同胞。你“宰”我,他“宰”我,我“宰”他,到底动因何在?我们为什么要挨“刀”?我们何时不再挨“刀”?我们的子孙会不会也挨“刀”?不想也罢,一想便头痛冒汗打摆子。我这是自讨苦吃,读者若不想痛苦,就不要学我,不要想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什么“宰”不“宰”的,不去想它,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感觉不到,便没有痛苦;没有痛苦,便会有快乐滋生。

(载1989年6月23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