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17501800000024

第24章 敢怒也敢言

一种令人欣喜和振奋的社会现象正在中华大地四处蔓延: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对于决策和执行中的失误,对于公职人员的官僚主义行径,国民开始“敢怒也敢言”了。这真使人禁不住要发“此一时非彼一时也”的浩叹。

从“敢怒不敢言”到“敢怒也敢言”,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国民心态质的飞跃。其中包含着中国人世世代代说不清、道不明、不忍回首的辛酸。跳出了那种压抑人性的政治和文化氛围,中国人怎能不在心有余悸中又禁不住欢呼雀跃呢!

敢怒,这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任何武力、君威都抑制不住的。一般地说,事有不平,理有不公,人人都可能发怒。当然,由于社会的民主化程度不同,人们敢怒的程度也有不同。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不同,对社会现象的分辨力不同,敢怒的程度也就不同。中国人的可悲在于,由于几千年的政治压抑和文化熏陶,很多人敢“怒”之心几近泯灭。有的人对于人类空前的灾难和浩劫,不但不怒,反而喜从心头起,乐向腮边生,或随波逐流,或推波助澜。“文化大革命”中国人的表现,就是令人刻骨铭心的一例。中国人始而敢怒,继而敢言,说明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开始形成了,中国有希望了。

有令人可怒之事,又不让人言,这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也在当今的社会流行着。在封建社会,中国人一代接一代地用鲜血和头颅撞击着这张禁言的大网,效果众所周知,微乎其微。今日之中国毕竟不同了,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人们“怒从心头起”,就要“言从口中出”,就要声讨,就要鞭挞,就要批评,就要呼吁。人言是禁不住的。

人言禁不住,古人都懂这个道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长江大河上筑堤坝,容易吗?筑起堤坝来就真的能挡住水吗?防川尚且不易,防民之口就更其难。大家不妨粗略地回顾一下历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皇帝迫害东林党,清代大搞文字狱,袁世凯刺杀报人,除了他们自身被钉在耻辱柱上外,舆论又何曾禁住过?!民之口远胜于长江大河,或隐或现,或急或缓,千回百折,不可阻挡。民之心不可违,民之口堵不住。

我们应该为中国人的敢怒叫好,更应该为中国人的敢言欢呼。中国人,不应当逆来顺受,不应当忍辱负重,更不应当自己堵自己的嘴。有口,就要说话,那么,就让我们痛快淋漓地将心中的不平倒出来。敢怒也敢言,这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勇气和品格。

(载1989年6月9日《宁夏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