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十六计
17456100000004

第4章 第四计以逸待劳

【计名由来】

本计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虚实篇》也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本计的特点是,强调把握战场的主动权,以引诱敌人,“调动”敌人,疲劳敌人,然后捉住战机,克敌制胜。按“损”卦的说法,就是:“以静制动,损刚益柔”。

【原文】

困敌之势〔1〕,不以战。损刚益柔〔2〕。

【注释】

〔1〕势:情势、趋势。这里主要是指军事态势。

〔2〕损刚益柔:语出《易·损·彖》:“……损刚益柔有时……”损卦为兑下艮上,是由泰卦乾下坤上变来的。泰卦的九三变为损卦的上九,而泰卦的上六则变为损卦的六三,说明由泰卦变为损卦是损乾益坤、损刚益柔的结果。但这种损刚益柔只要因时也会吉利。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这是从《周易》损卦彖辞中“损刚益柔有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前人批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1〕。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2〕,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3〕。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4〕。”(《孙子·虚实篇》)兵书论战,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5〕。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6〕。(《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7〕(《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1〕致敌之法:致,招引,引申为调动。致敌,即调动敌人。

〔2〕佚:同逸,安闲。指从容休整,养精蓄锐。

〔3〕劳:疲劳。

〔4〕致人不致于人:即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5〕以枢应环:枢,枢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环:圆形之物。大意指把握事物的关键,从容应付周围事物的变化。所以,《庄子·齐物论》说:“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6〕实而备之:实,充实,坚实。备:准备。

〔7〕马陵道伏击庞涓: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逼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迫使魏军弃韩自救。孙膑用退兵减灶的计谋,在道路狭窄,地势险要的马陵道设埋伏,一举歼灭魏军追兵。魏将庞涓知败局已定,愧愤自杀。

【译文】

这是调动敌人的计策。兵书上说:“凡是先进入战地等待敌人,就会显得安逸;后进入战地仓促应战,就会处于疲劳奔命的被动局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见《孙子兵法·虚实篇》)兵书上是讨论作战,这里主要是讨论政治斗争态势。其主旨主要不在于选择有利地形以待机歼敌,而是强调以简单驭繁杂,以不变应付万变,以小变应付大变,以静制动,以小的动作应付大的动作,以抓住关键应付周围各种环境和事变的各个环节。像管仲将军令寓于内政事务之中,以扎扎实实加强战备(见《史记》卷二《管晏列传》);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见《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以及李牧坚守雁门,久不出击,只是不断充实、装备自己,最终大破了匈奴(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战例】

陆逊的夷陵之战

三国时代,吴国将军陆逊奉孙权之命,掌六郡八十一州和楚荆诸路兵马,抵御蜀军来侵。

却说刘备自亭布列兵马,直至川口围至夷陵界,连接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昼则旌旗蔽日,夜则火光耀天。

陆逊军中有个前线指挥官叫韩当,见蜀军到来,差人报之陆逊。陆逊恐韩当妄动,急忙飞马上阵观看。正在这时,韩当立于山顶,远望蜀兵军中隐隐有一把黄罗盖伞,认为是刘备亲自率兵上阵,便要准备出兵迎击。陆逊连忙制止道:“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现在我方只能采取守势,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需激励将士,养精蓄锐,等待适当的出击机会。蜀军见我按兵不动,不堪天气炎热,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在山路间行军是极耗损体力的,我们可悠闲地等对方筋疲力尽时,再趁机出击。”

刘备见吴军不出,心中焦躁不堪,因为战事拖延愈久,对远征军就愈不利,而且天气炎热,军队驻扎于平原中,取水甚为不便。于是刘备命各营皆移屯于山林茂盛之地,靠近溪水。但属下马良说:“我军若移动,倘吴兵突然袭击,怎么办?”

刘备乃令吴班率领万余弱兵,屯驻在靠近吴寨的平地,自己则亲率八千精兵,埋伏在谷中。若陆逊趁蜀兵移屯时来袭,吴班即可诈败,引吴兵至谷中,刘备就可以包围,断其归路。

吴军探知蜀兵移屯,皆认为是发动攻击的良机,陆逊又劝阻道:

“前面山谷中,隐隐有杀气起,其下必有伏兵,敌军在平地设弱兵,是引诱我军出击,切不可中计。”

于是两军就这样僵持了半年,刘备这一方已渐露疲态。这时陆逊集合兵士准备反击,却遭到部将们的反对,他们说:“若要破蜀,当初就出兵,现在五六百里内都遭受敌人围攻,对峙长达七八个月,况且我军需要攻击的要塞,敌军都已防备得很坚固,我军怎能攻破呢?”但是陆逊却说:“你们实在是不懂兵法啊!”

“刘备乃一世之枭雄,智谋多端,在他刚整兵出击时,一定有精密的作战计划,我军当然无法轻易获胜。但现在战事已陷于胶着状态,敌军士气低落,显得很疲惫的样子,因此正是歼灭敌军的最佳时刻。”

诸将听了,尽皆叹服,于是发动总攻击,果然击溃蜀军,刘备狼狈逃往白帝城。陆逊这次能大败蜀军,就是因为把握了“以逸待劳”的原则。

【精评】

使用以逸待劳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要沉着冷静,把自己和对方的环境、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时机未成熟时要稳如泰山,机会一来就要翻江倒海。此计强调,让敌方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的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待”字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