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时势之变 供需之变,影响的是商品的销售价格和利润;智能之变,影响的是企业营运的成败和盈亏;而时势之变,则影响市场需求和总体企业的起伏变化。
时间有缓急、快慢和久暂等之别。时之变配合着空间所在,才能看得到实际形态,才能比较其中的规模。
势是一种力量、一种动向。从一个时空的形,因为某些力量,使之变化到另一时空的形,就是时势之变。
这种力量,有权力、财力与心力,几乎都是人为的,但却不一定是有形的,才使时势之变更加引人人胜、更加让人向往、更加让人受益。
上世纪80年代之初,有一本书译为《大趋势》,原作者为美国的约翰·奈思比特,他在书中指出,影响美国社会的“十大趋势”,这些预测,10多年之后,不但在美国一兑现,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台湾地区,逐一印证。
从这里,我们看到一项事实,即使是变动机会,它也有脉络可寻,至于如何运用时势之变,我们将在往后的章节中再作探讨。
未来机会
根据报道,美国在1987年到1992年间,拥有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总雇用人数在这段时间,被削减了230万余人。然而,用人在500人以下的公司,雇用人数反而增加了580万人。
这种变化,起因于传统生意的衰退和新兴生意的增长。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企业生存空间在变,工作机会在变,供需状况在变,也告诉我们变化的趋势。企业由于生存竞争,渐渐趋向“专业化”与“大型化”两个极端。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未来的机会是由现在的变化而存在于未来。
我们进行逻辑地推理,可以预测未来趋势;我们进行逻辑地研究与思考,可以创造未来所需的商品或生意。
然而,未来机会并非遥不可及,只要追踪时势趋势,探讨潜在需求之变,就能掌握其“机”,寻求其“会”。
我们都听说过“风水轮流转”,但转来转去,也多在大多数人所知的行业或生意。受限于知识与见识,人们需求之变也限在一定的范围,前瞻未来,掌握商机,其所重视的是三、五年间可以大展宏图之机,未来机会,就是这种三、五年可触之机。
3.知机、识机与用机
知机、识机,其主要目的在用机。
“机”,有机运、有机缘、有机遇、有机会。
人们最是希望的就是,人逢走运,逐事顺遂,得心应手;又希望,事有巧缘,恰遇贵人,又提升、又铺路、又送财,让自己扶摇直上,在事业之途走得顺畅;还希望,运与命的高峰能得交遇,并使它留住,使自己左右逢源、财源广进而致万事如意。
但是,有一句话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因此要使自己得好运、结巧缘、逢优遇或受知遇,没有那平时的“烧香”,何来时至“机”之“会”?
嚼近水楼台先得月
商机有创业的机会与展业的机会,又有显见的机会与潜在的机会,这已如前述。
做生意,掌握现有顾客群,提供商品或服务去满足现有顾客群的需要,正是企业生存之所倚,这种机会,我们可称之谓“在行机会”。
在行做生意,探讨顾客的潜在需求,提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以满足该项需求,正是生意扩张的机会。而为既有产品或服务,发掘潜在或新的顾客群,仍然是生意扩张的机会,此所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新创事业的企业,大多掌握住一些新需求的信息,也就是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信息。凭借这些,创业家投入心力、智力与财力,开发出满足新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再展开行销布置,以贩售商品,使“机”得“会”。
企业经营,最怕满足现状,坐享在行机会,而忽略展业机会,未能随时扩大市场、壮大生意,使自己捷足先登的展业机会,变成他人的创业机会。
创业从无中生有,从“先作付出、再求报偿”,甘冒血本无归之风险;从摸索需求、探讨供需,到创造产品、创新服务;从没商品、没顾客,到有商品、有市场,其中的甘苦与艰辛,只有过来人才知道。
但是有人创业,是骑在一个人的身上,爬到他的头上,去拨开云雾,去打开一片天,这是因为那个被骑之人,不懂得研究潜在需求,不努力于开发潜在顾客群,未作推陈出新,将自己近水楼台可得月的展业机会,让它沦为他人的创业机会。是自己的下属、下游企业或相关企业得此机缘,或是随时睁大眼睛搜寻机会的创业家,获得机运,抓到此机会。
谈到“用机”,展业机会有其优先权,其次为利用机缘、求机运,将展业机会化为自己“先得月”的创业机会。
投机致富之道
机会,受时势之影响。得“时”,潜在机会变为显见机会;得“势”,则需求更旺盛,生意更好做。不得“时”,已知机会变做隐形,人们的购买力不振;不得“时”,则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就创业而言,得“时”,一炮而红;得“势”,更锦上添花,心旷神怡。
不得“时”,则怀才不遇,一步也跨不出去;不得“势”,则有如陷泥沼,脱困不易。
中国人视财为水,因为钱财具有流通性,不是流入自己的口袋,就会流人他人的口袋。而为了使它流入自己的口袋,就必须显一显神通,于是就有了“五鬼搬运术”、“坐地分赃术”、“股票操纵术”、“官商勾结术”等等计谋,以达生财的目的。
这些人为的把戏,使得“财流”转向,流入“我”的口袋,所有者,是人之“权势”和“财势”。但是有“必然”就会有“偶然”,有“人为”就会有“天然?。
因为,老天爷也要玩一手,才能使必然成为天然,使有福者能偶然得利,使穷人能够翻身,使有心人能“投机”致富。
吕不韦,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世代经商,到父亲吕冲这一代,以“买贱卖贵”,颇有家产。
他在小时候曾听祖父教诲说;“夫物之贵贱,视时用而流于交易,希别贵,余则贱。”又说:“囤积而居奇,加施而著显。”
以上这一段话,明白地告诉我们“投机”之道。
投机的道理,就在:
(1)识机!逢贱买,逢贵卖。
(2)用机!到价贱之地买,运回加工,再运往价贵之地,适时顺势(需求)卖出。
(3)知机!当秋老虎愈长的气候,寒冬的季节也愈长。
(4)物之贵贱,视时用而流于交易。故用有其时,不逢时则无用,而不作交易也无所谓贵贱。
(5)物以稀为贵,过多则贱。故“知希、余”,也就是供需的变化,通过囤积以居奇,使物稀而价贵。
“供需平衡”、“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正逆并存的循环关系如图2—6。
投机要投到机之源,也就是影响供需最大之源头。
所谓有土才有财,因此,投机房地产,选择成屋不如预售屋,选择房屋不如选择土地,因为没有土地何来房屋。同样道理,囤积产品不如囤积原料,囤积下游原料不如囤积上游原料。
欲谋囤积以居奇,必得加施使之着显。故须使企业经营得法,成为获利的公司,其股票之值才能着显,才有人愿意付出高于面值之价来购买。必使产品能够畅销,其上游原料的供需变化才能举足轻重,才能适时作投机。必使自己置身于一业,经常参与其运营,才能观察供需之变,搜集变化之讯,再作察天时、顺时势,以掌握其机。
所以说,“惟在行适足以投机”。
何谓天时、地利、人和
时势影响机会,使供需产生变化,此所以人们得以适时顺势作投机。
投机投在那个“机之变”,也就是供需变化。机之变除了受“时”与“势”的影响外,也受“智”与“能”之影响,我们可以将前面,则更能看出官的意义。
时、势影响需求,智、能则左右供给,使机之会达到圆满,供需双方互利双赢。
《兵经》对“机”字,有如下诠释:“势之维系处、事之转变处、时之凑合处、物之紧切处是为机。”
由此,我们可以说:“机随势而变,故见机于所系;事因行为方式而异,故见其变而知其机;时会有更替,故抓机于凑合处;物有其特性,了解物之性,也就是其紧切处而用其机。”
更进一步说,影响事、物的力量,其所及之处就是机会之所在。比如政治与法令的变化,开放或管制一行一业。就消灭或产生另一行一业的机会。又比如文化、习俗的变化,或趋势、流行的变化,其势之所至或所系,皆是商机。而政治、文化、潮流,正是势之所系。
时是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必须落实于实物,才能见到它的存在,譬如日起日落、月圆月缺或手表上秒针的走动等。谈时之变,见其于凑合处,则必须言明时段、所在和对象,换一个方式讲,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凑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