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58

第58章 越级高升

其实,曾有大臣建议,不若借此机会发作,将那瓦剌使臣喊出来,训斥羞辱一番;可考虑到瓦剌使臣毕竟还要长期待在大明境内,早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若是做的过了,恐怕会激怒瓦剌,容易引发战争,所以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归根结底,还是皇帝年幼,国家正处于交接的关键时期,不宜大动干戈。但也不能一味谦让,正好大宁都司来报,瓦剌小股部队入侵,被指挥佥事石亨在黄牛破围歼。既然瓦剌挑衅在先,泱泱大明帝国也不介意来一个小小的献俘仪式,以示警戒之意。

小样儿,稳着点哈……看看大明的军队,灭你跟玩似的……

有限的震慑是必要的,雄狮必须适当地露出自己锋利的獠牙,才不会被豺狗们无视。只是,雄狮也没必要非得扑上去和豺狗们厮杀一番,否则豺狗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就像现在,虽然我献俘了,可这俘虏却是你们入侵我大明,被自卫反击击败俘虏的。可不是我们非要和你们打哈……

献俘仪式结束后,击败瓦剌的边军骑兵部队代表,在石亨的指挥下,也表演了骑兵冲杀的一些“常规军事科目”;边军退下后,又有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这些土狼兵、白杆兵们的表演,自然是为了震慑安南诸国。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成功的阅兵仪式,达到了内阁预想的阅兵目的,令诸国使臣震惊不已;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了许多“高科技”武器,更是让使节们大开眼界。

就在兵部司仪官准备结束阅兵的时候,小皇帝忽地从御案后的龙椅上站了起来,他兴奋地说道:“朕闻为将者,有五才十过之说。所谓五才者,智、仁、信、勇、忠也。智者不乱,仁则能爱人。信则不失期,勇则不犯,忠则不二心。有此五才然后可以为将。其他四才非一朝一夕可以清楚,但‘勇’之一字,却是现在就可以考校考校。古有大将,勇冠三军。传朕旨意,军中自校尉以上,都督以下,凡将者,以三箭为试,头名重赏!”

听着小皇帝激昂的声音,兵部司仪官悄悄停住自己的脚步,目光却看向了几位阁臣以及本部尚书王骥。

杨士奇眉头紧皱,这显然是小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若是在皇宫或者内阁里,他驳了也就驳了;但现在绝对不可以。要知道皇帝金口玉言,不得更改,不得违抗的;尤其是现在,三军将士面前,诸国使臣旁立,他更加不能做出任何有损君颜国威的事情。

甚至,他都不能问这重赏到底该如何个赏法。为何?他若一问,不但满朝上下文武大臣,就连诸国使节使臣都会明白,这将军比试箭法的安排,并没有经过内阁同意;皇帝和内阁之间的沟通出了一点点意外,这不过是皇帝的小孩子心性发作,临时乱搞一气罢了。

他捋着胡子,微笑地注视着皇帝,非常自然地轻点着头,仿佛对小皇帝的表现极为赞许一样。

兵部尚书王骥见杨士奇点头,心念电转之间,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再怎么说,内阁若是知道这个情况,肯定会提前给他通个气的。尽管明白,可他却不敢学杨士奇一般端坐在那里,让兵部司仪官去领会自己的意图,万一领会错了,那笑话可就大了。

说不得,他只好亲自出马,高声唱礼道:“皇上有旨:军中自校尉以上,都督以下,以三箭为试,头名重赏!

他这边喊完,将台下的锦衣卫们瞬间就明白了。毕竟他们是天子亲军,熟知诸事礼仪,善于揣摩皇帝和大臣们的心理,而且能来这里充当仪仗队的,那都是锦衣卫里的精英,个个是业务熟练,心灵剔透。

其实,单单“皇上有旨“四个字,就让他们习惯性地接着喊了下去。一时之间,在锦衣卫们的齐声呐喊之下,三军震动,诸将亢奋。

王振早已安排好了人,此刻闻听皇上有旨,迅速就把场地布置好了。诸将出列,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把握好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须知明朝自仁宗以来,重文轻武,武官升官得赏殊为不易。这些年战事也不多,那么点军功根本不够大家分的。不过话说回来,对很多人而言,军功往往也意味着高风险;很多兵将都是世袭的职位,老子是将儿是将,老子是个大头兵,儿子也好不到那里去。既然世袭,好歹是个铁饭碗,生活清平,很多人倒也不愿去边营里去冒险。要知道那里可是死亡率高达十之八九,弄不好甚至是全军覆没,十不还一。

此时却是阅兵比试,大家各凭本事射上三箭,谁也伤不着谁,就算偶有误伤,总归是少数。你若真的被误伤而死,只能埋怨自己前世造孽太多。

对于此番前来参加阅兵的将士而言,自己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各军精锐,并没有那些武艺荒废,混吃混喝的主,因此,大家也都对自己颇有信心。

待令旗一下,诸将催马,张弓搭箭,一时之间,利箭破空之声不绝于耳。纷纷攘攘一通之后,诸将归队。小皇帝命王振前往查验结果。

过了好大一会儿,王振兴冲冲地拿着三支箭,激动地说:“启奏陛下,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武艺精通,箭法惊人,三箭皆中靶心,当为骑射第一!”

“赏!”小皇帝兴奋地说,不过他嘴巴张了几张,到底赏什么,却是说不下去了。

好在王振早有准备,反正皇帝早就授权自己便宜行事了,他倒不怕自作主张。更何况小皇帝在说了赏字后,嘴巴又张了几下,至于赏字后面说的什么,你们这些大臣和使节们坐得远,可能没听清,但我听清了不是?

于是,王振扯着他那公鸭嗓子吼开了:“皇上有赏:万全都司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三箭皆中靶心,武艺精湛,勇冠三军,可为骑射第一,特擢升为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钦赐谢恩!”

当下,三军再度震动,群臣哗然。虽然两个职位都是佥事,可指挥佥事那是正四品,都督佥事却是正二品!有些不识数的大头兵开始掰着手指头数起: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乖乖地隆冬!这可是实打实地连跳四级!

越级高升,而且连越四级,还能有比这更重的重赏么?一霎间,多少将士捶胸顿足,为什么头名不是我?我刚才若是再发挥的好一点,可不就能升到……哦,连跳四级的话,好像都超越武官的最高职位大都督了……算了,俺不要四级了,给俺升一级就行啊!

可这个时候,却没有大臣敢跳出来驳斥皇帝。大家只好眼睁睁看着纪广出列,磕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