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57

第57章 阙前献俘

此时此刻,瓦剌的使臣更是铁青着脸,这大明帝国军威之盛,以瓦剌目前的实力而言,实难匹敌。如此一来,若想重现大元的辉煌,只怕又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步兵与骑兵表演完协同作战之后,终于轮到神机营出场了。所谓神机营,是明朝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它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开启了古今中外独立火器部队的先河。而看到神机营出场后,瓦剌使臣的脸色更加阴沉。事实上,他的祖父、父亲以及兄长,都是死在神机营的乱枪之中。

为了彻底击垮元蒙余孽,大明太宗皇帝朱棣先后发动五次远征蒙古的战役。在亲征漠北的战斗过程中,太宗皇帝发明了新的战术方法,即神机营站在战阵的第一排,当蒙古骑兵冲过来的时候,神机营火枪齐发,不但可以有效杀伤敌人,而且火枪的声音还会让蒙古人的战马受到猛烈的惊吓,打乱蒙古骑兵的阵列,削弱骑兵的冲击力。

神机营射杀一阵之后,立刻退入后排,让第二排的大明骑兵迅速冲击;此时,蒙古骑兵已经士气低迷,冲击力大减,而大明骑兵正是勇猛之时,双方此消彼长,大明骑兵一般都可以获得胜利。

骑兵就算不能获胜,在冲杀一阵之后,也是从两边呼啸而走,绕退到后阵,第三排的步兵方阵架起长枪,严阵以待;蒙古骑兵再想冲起来,显然必败无疑;可若是退走,大明骑兵可不正好趁势掩杀么?要知道在战场之上,冲起来容易退下去难,大部队一旦退却,只要敌军首领稍有头脑,命人追击,那就很可能制造一场大溃败。

而大明军队的首领,征战多年、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能让蒙古骑兵从容撤退么?

就这样,无数的蒙古骑兵死于这种战斗中;他们往往还没有冲刺到敌人的阵前,往往还在没有看清敌人的面孔,就像表演跳水比赛一样,纷纷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滚落马鞍。

瓦剌使臣的家庭,在蒙古也是忠勇之家;可正是因为忠勇,他的祖父、父亲以及兄长,都勇猛地冲杀在蒙古骑兵方阵的最前列,也最终都死在了神机营的第一波射杀之中。

蒙古人也有传宗接代的观念,瓦剌使臣的家中,就剩下自己一个男人。为了传宗接代,他接受了脱欢新的任命,前来大明担任使臣。

这不仅是脱欢对他的照顾,也是因为他深刻的家仇国恨,不用担心他会被大明朝廷诱惑策反。

虽然大明的繁华生活已经让他享尽安逸,但现在看到大明阅兵部队再次表演起这种神机营射杀、骑兵冲击、步兵压阵的协同战术,不由得家仇国恨涌上心头,心中大恨不已。

表演完毕后,骑兵和步兵退去,只留神机营在场。他们又向所有人展示了大明火器的高度发达:虎威炮隆隆作响,一窝蜂目不暇接,火龙车喷出长长的火焰……

真是大开眼界啊!各藩国使臣使节顿时嗡嗡作响,也不管语言是否通顺,就在那里低声交谈起来,好在有翻译陪伴,倒也可以勉强交流。

“这虎威炮不知道卖不卖,要是这次大明能赐下几尊虎威炮,那就好了……”这位使臣显然善于异想天开。

“那个叫什么?……哦,一窝蜂?为什么它可以同时发射那么多呢?而且居然还可以连续发射不停……这若是用于攻城,不消片刻,城墙就不复存焉!”这位使臣显然对一窝蜂极感兴趣。所谓一窝蜂,其实就是后来的火箭炮。

还有那火龙车,其实就是火焰喷射器,它那似乎永不停息的长长火焰,彼此交织在一起煞是好看。此时此刻,神机营的士兵竟然拿着这些火龙车,舞起了火焰。当然,大家前来并不是欣赏什么火舞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明白,这火龙车之舞,不但是要展现火龙车的威力凶猛,还要展现出大明士兵的精锐之处。

看,我们玩的多熟练……拜托,你还真当这是玩?这是操作技巧!这是极为过硬的军事技能!就算这东西给你们,你们这些番邦小国,玩得转么?

神机营表演结束,腰悬金牌的锦衣卫出场了。这些锦衣卫身穿色彩鲜艳的礼仪铠甲,一排手持弓箭,身背箭矢;又一排守制佩刀,还有分别执金瓜、叉、枪等;他们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在将台前分列站定。

兵部司仪官上前,请献俘。小皇帝准了。

这时,只见远处走来一支死气沉沉的队伍,队伍左右两边,却是手持佩刀,身着亮甲的大明骑兵。等到队伍在将台前停下,这些人纷纷跪下。兵部尚书王骥高声唱礼:献俘!

顿时,鼓声大作,礼炮轰鸣。诸位官员纷纷起身,肃容而立。各国使节见大明官员如此,也都纷纷随之站起,只有瓦剌使臣铁青着脸,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没办法,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些战俘分明就是蒙古士兵。大家站起来是为了庆祝胜利,向取得胜利的大明将士致意;可他是蒙古人,他怎么可以漠视蒙古士兵的生死,甚至还腆着脸站起来庆祝敌人的胜利?

果然,礼炮结束,鼓声停息,兵部司仪官上前一步,高声奏道:“大宁都司宽河守御千户所指挥佥事石亨,智勇双全,威猛有加,首战告捷,击破瓦剌,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小皇帝站起身来,照着事前记下的台词,朗声背诵了一番,钦赐所有战俘交由鸿胪寺处置。

瓦剌使臣听了,不由得暗出一口气。他在大明多年,对大明的各种门道也是比较清楚的。战俘若是交由刑部处置,那就必死无疑了;若是交由鸿胪寺处置,那就是网开一面,赦免其罪了。

果然,鸿胪寺官员上前,叩拜领旨。然后当场便赦免了这些战俘的死罪,只是将他们发往河工处效力。战俘中有一名瓦剌军头领,名叫阿斯齐,却是被放回瓦剌,将大明帝国对瓦剌的训斥旨意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