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12

第12章 春燕酒楼

那秀才刘康尚且年轻,自然是刘家唯一有希望考中进士的,故此,刘知县对这个前程远大的孙子非常上心。在多次拜会李应庚之后,刘知县表示希望让刘康拜在李应庚门下,学习圣言之道和八股之法。

为了孙子的前程,刘知县也是拼着一张老脸,豁出去了,央求了好几次,终于让李应庚点头了。此番进京,刘康要随行前往,一是要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为明年的省试做准备;二是到京城见见世面,开拓眼界。故此,刘康需要李应庚多番照顾;而刘知县在武定州内,对李之郎自然也是颇为用心的。

此番本州名人李进士,也是孙子的授业恩师,承蒙皇恩浩荡,进京赴任,刘知县又岂能不捧场?

要知道,那翰林院编修可是进入内阁的终南捷径。李进士此次特例擢升为翰林院编修,前途自是不可限量。故此,附近州县许多士绅名流,都前来赶场。如果不是身有要务,赶不过来,只怕济南府知府大人也是要来送行的。

此刻,春燕楼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春燕楼原名报鹊楼,是原汉王为了敛聚钱财而建,之所取名报鹊,乃是希望喜鹊来报,喜事连连的意思。谁都知道不可能每天都有喜事,但对汉王而言,喜事只要有一件就足够了;这喜事,正是日思夜梦的造反成功。

愿望是美好的,结局是凄惨的。在皇帝的恩赦下,报鹊楼收归官府,得以保存下来,只是这名字需要改一改。平叛后留守武定的尚书张本,取春燕回归,万物新生之意,将报鹊楼改名为春燕楼。

春燕楼装饰极为豪华,雕檐画栋,富丽堂皇;它的服务也是极为周到的,效仿了南宋时临安各大官办酒楼的各种创意和举措。比如,春酒楼旁边设有四司六局,专门为操办酒宴而服务。

所谓四司,其一为帐设司,专掌仰尘、录压、桌帷、搭席、帘幕、屏风、书画等事宜,听起来似乎都是很高雅的职务,其实就是专门负责卫生打扫、场地布置等一切宴会准备工作的。

其二为茶酒司,专管邀宾宴会、送亲迎姻,请坐、斟酒、上食、喝揖等事务,也就是宴会迎宾接待人员;

其三为厨司,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负责做饭的厨师。

其四为台盘司,专管菜肴上桌和碗盘清洗;用李之郎前世的酒店工作来对照,其实就是传菜员和洗碗工。

所谓六局,就是果子局、蜜饯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前五个局其实就是负责采买各种宴会所需物品的;最后一个排办局,其实就是摆置座位、擦桌子抹板凳的。

有了专业的机构和队伍,服务也就更为细致周到,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而四司六局的服务种类,也是极为齐全;比如春宴、鹿鸣宴、同年宴、寒食、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满月宴、寿宴、红白喜事等等,名目繁多,日日爆满。

周边府县乃至济南府都有士绅名门慕名而至,延请春燕楼登门服务。上门服务的收费,更是令人咂舌;但这些对于那些士绅名门而言,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彰显富贵权势的好方法。

坊间曾有流言:此生未去春燕楼,富贵虚名世间羞。意思就是这一辈子若没有去过春燕楼,你还自称什么富贵豪门,都是欺世盗名而已,世人都会鄙视你滴!

身为知县,要在这官办的春燕楼安排一个送别宴,那是有着许多便利的。首先一点就是可以想办法报销。这些自有师爷操心,不至于劳烦尊贵的县官大人。

作为宴会主人,刘知县却是早早来到春燕楼,并在门前迎接,给足了李应庚面子。

李应庚虽是进士,家中也算富足,但他立志做一名清正廉官,律己甚严,一向不去各类奢华及风月场所,这春燕楼也是头一回来。

他并非迂腐不堪的人,自然不会驳了父母官的面子。往日里,那刘知县抱着平安退休的心思,得过且过,他也没有多么反感。

他有自己的底线,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他为人处世比较圆融。再者,那刘知县虽然平庸,但并不愚钝糊涂;就算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但平日还会维护一下自己的官声,民间风评倒也不差;士林清议更是要好上一些,反而有一些“大乱之后,无为而治”之类的美言。

另外一个原因,其实莫过于上任知县实在太过迂腐糊涂;在上任的衬托下,刘知县也算“出类拔萃”的了。

对于自发前来送行的附近州县各士绅名流,刘知县当然持欢迎态度。本州又出一个当世俊杰,甚至有可能是前途无量的内阁大臣,刘知县身为父母官与有荣焉。

刘康和李之郎今天也前来参加了宴席。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刘知县又命歌女婉儿献唱;那婉儿年方双十,正是成熟的好年华;她容貌甚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引得不少人为其倾倒。

她十岁即被卖入汉王府,接受歌舞训练;十三岁便开始在春燕楼献唱,至今已经七年。凭借过人的容貌,优美的歌音和舞姿,她很快便成为春燕楼的顶梁柱。

汉王叛乱之后,春燕楼收为官办,她也被当时的武定城留守,尚书张本看中,免了她的牵连之累,只令她继续在春燕楼献唱,以便吸引和稳定顾客。

婉儿事件也令李之郎对张本也是刮目相看。那张本和他父亲李应庚一样,也是一名清廉官员;但这张尚书居然还知道营商之术,显然不是那种迂腐不堪的酸书生。

只是张尚书回京以后,不少有心人表示愿意为婉儿赎身,收为私房。

知县衙门不愿轻易放弃这位能招财、能养眼的顶梁柱;婉儿自己也仿佛看破红尘,坚决拒绝了赎身的请求。

权势无法压制知县衙门的人,如何能够强求佳人?而有能力无视知县衙门的人,自然不缺宠妾美姬,又怎会为了这叛王家奴,误了自身清誉?

故此,这些年婉儿倒也生活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