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11

第11章 天子诏命

宣德八年正月十二日,钦天监上奏:昨夜有流星,大如鸡蛋,头青尾白,光芒四射,由北向南而行,最终消失。卦象凶,主旱灾。

当日,又有山东布政司上奏,称兖州、济南等州县,因去年先有水灾,后有早霜寒冻,以至田地里的庄稼尽皆冻死;百姓粮食不足,生活困难。现已命令各州县开仓赈济;同时,按各家各户人口,无息借贷救济口粮和粮种,待明年秋天偿还。

天子闻奏,当即连发两道诏书,其一诏命各地做好防旱抗灾工作;其二对山东官员关怀百姓,措施得力予以表扬,并特许受灾家户若是青壮劳力少于3人,且老幼躲雨青壮者,由朝廷无偿给予救济口粮和粮种,已经领过且符合条件的,所贷救济口粮和粮种来年无须归还。

三、四月间,各地旱灾开始显现,并日益严重。四月十五日,天子再以旱灾下诏,特免除受灾地区两年赋税;地方官员查验各家户口,按人口给予救济粮;若官仓粮食不足,地方官员需劝化有粮食的大户富商,多行善举,无息借贷,待来年丰收如数偿还。

同时,又命各地按察使重新审理冤狱,以免触怒上天;对于确认罪行的犯罪分子,只要不是谋反等特大罪行,应予以赦免死刑或酌情减刑;大赦逃兵、逃役等罪行。

各地官员还应大力挖掘贤良人才,纠察治理贪官酷吏等。

诏书下达之后,山东巡抚曹弘上书,称本省进士郎李应庚,博学多才,忠孝有德,善声卓著,可堪大任。

天子下诏,进士李应庚,先前已经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因母亲病重,归家侍奉,三年丁忧,孝行尤佳。特旨嘉勉,待其丁忧期满,应即刻进京就职。李应庚上表谢恩。

六月四日,旱情进一步加重,各地流民增多。天子心系百姓,作《闵旱诗》示群臣:亢旱久不雨,夏景将及终。禾稼纷欲槁,望霓切三农。祠神既无益,老壮忧忡忡。饣亶粥得不继,何以至岁穷。予为兆民主,所忧与民同。仰首瞻紫微,吁天摅精衷。天德在发育,岂忍民恫瘝。施霖贵及早,其必率感通。翘跛望有渰,冀以苏疲癃。

七月二十九日,四川按察司副侠失与言奏陈:原来太祖皇帝科举选官时,选中的举人进士都是有真才实学,能力较强的;但现在选官任职,有很多都是靠裙带关系,造就了很多庸官。恳请皇帝下诏,希望选官主考之人,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任命沉稳有能力的人。

天子闻奏,欣然同意,又将奏陈传示群臣,说道:我也听说过这样的事情,选官主考的人时常会照顾亲朋好友。要想有千里马,必须要先有伯乐;如果选马的人就没有伯乐之识,不学无术,或者被私情蒙蔽了心智,又如何能够分辨哪个是千里马呢?

天子又发出圣旨:前有进士李应庚,素有孝德,多行善举;黎民称赞,有司举荐……特旨褒奖,擢升翰林院编修。待丁忧期满,即刻就职。

李应庚接旨谢恩。

九月十五日,重阳节过去没几天,李应庚便收拾行李,准备赴京就任。

先前李应庚已筹措银钱,委托族叔李浚在京师购了一处小宅院,以便安排家人。那李浚,便是先前汉王叛乱时告变有功的前御史,因公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任职不满一年,便奉命督理浙江粮储,镇守易州柴厂军屯。这京师一切事宜,皆是其管家张罗置办。

李应庚原本打算举家迁往京师,但年仅六岁的李之郎却准备明年二月参加县试,这让李应庚又喜又愁。喜的是家有神童,愁的是父子面临分别,留家待考的儿子该如何安顿?

好在有族长出面,保证必会照看好李家小神童,又有张大半仙答应代为督学,武定州知县刘大人鼎力帮衬,他也放心不少。

晚秋的天,像一望无垠的平静的海面,碧绿青翠。阳光尚且强烈,兀自在空中闪烁跳跃,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田地里大片大片的红高粱,不时地摇曳着,仿如舞女妖娆的腰肢。穗头丰满,马上就要收获了。

旱情已缓,秋粮喜人;只是满地枯黄的叶片,总是惹得无数文人墨客,悄然伤怀。

离别是伤感的,但远在京师的丰满收获,却又着实令人欢喜。

明天,李应庚就要启程进京了;今天,武定知县携本地名流在春燕楼为其设宴践行。

这刘知县并非原来为李之郎主持抓周仪式的知县大人;抓周知县早已高升他处,而接替他的下任知县,去年也任满三年,考核优秀,现已擢升为东昌府同知。眼前的这位刘知县,已是李之郎穿越之后的第三任了。

刘知县只是举人出身,如今已过天命之年。原本是数十年的老县丞了,如无意外,这辈子估计没有当官的希望。但在机缘巧合之下,他有幸结识了朝中贵人,便使了些银钱,谋了这个知县的位置。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如今的刘知县,早已没了雄心壮志,只想安安稳稳干好这最后一岗,平安退休。因此,这刘知县来到武定州后,诸事不理,而是率先拜会了本地士绅名流;李应庚身为进士郎,更是他第一个就要登门的。

其实,刘知县对李应庚热情有加,不单单是因为他进士出身,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

刘知县膝下三个儿子,只有老三考中了举人,另外两个还只是秀才;这老三膝下独子,姓刘名康,如今年过十四,却已是中了秀才的。一门两举人,其实也是一件比较荣耀的事情;但不能中进士,总归是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