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84

第84章 仁必有好恶(2)

第二十九章仁必有好恶(2)

文艺复兴的根本在于首先是自然科学的兴起!于是乎,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纷纷登场抢了神学的风头!科学的四方面可简单概括为科学知识简称为知识或科学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理性即知识,知识即力量!技术主要属于默会知识。于是乎,方法之争上演了!

所以西方哲学史讲到文艺复兴,主要讲到了自然科学,而记载的只是伽利略、牛顿等自然科学家名字和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这些,特别是生物学后来成为他们的社会科学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第七章(自然科学的兴起)有这样的文字:

“古代文化的再生,也就是文艺复兴,对实验科学的奠基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方法之争中使研究活动摆脱实际上统治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的那种演绎的科学思想,在策略上是有必要的。纯粹的逻辑推理根本就不导致(逻辑上)新的知识(注: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我自己的逻辑分析并无新知识的出处)。我们所达到的结论已经蕴涵在前提之中,演绎的答案是确定的,但对于寻求新知识来说却毫无结果。在文艺复兴时期,要寻求的恰恰是新知识。演绎的缺点并在于它可能是错误的,而在于它毫无结果(注:指新知识。新的要到实验、实践中去寻找)。”

新知识要到实验、实践中去寻找!旧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我们所处的新时代,这包括东方,同样也包括西方的旧知识。新知识躲藏在实验室、工厂和田间。这要依靠知识分子亲自去寻找。“因此,弗兰西斯-培根,这场认识论争论中的理论家之一,对作为科学理想的演绎大加抨击。但演绎在新的科学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点也是清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新东西在于假说、演绎推理和观察的一种动态结合。这种新的结合被称为演绎——推理方法。”注意:方法含观察!

自然科学即文化(基);科学实验即艺术!

石无数次观察工人、农民挥动工具做工的情景,那是实在的艺术!结出实在果实的艺术!而在中国一谈文艺,只是弄两演员出来,效果不够,绯闻凑。

复兴?石问你怎么复兴?!只靠演员,只能自我陶醉。

脱离生产、科学实验的艺术是被摘下的花朵!

文艺复兴对于西方文化的本质作用是换根,可称为换根运动。由神根换成世俗根。所以,科学的提出在当时是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那就是将神学拉下神坛。那么理性或说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论明显偏向于理性。而演绎得不到新知识的理论其实是在婉转(逻辑性地)指出神学的结论都是谬论。要说到力量,理性或知识是力量,道德(情感)也是力量。理性的力量是巨大的,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理性是辨别真伪而是有形,道德是无形的;凡是有形的东西都是有限的,因而影响到它的属性也是有限的,只有无形的东西才可能是无限的。这才是全面的力量认识。大家知道科学传到中国并没有推翻神、神学的任务。相比来说,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一直延续至今,并没有断层。

知识、理性是力量,道德情感也是力量。

所以西方文化是有断层的。因为反这个而提出那个,往往带有倾向性。这是我们在学习时应该严格注意的。黑格尔说“中国历史是历史之外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中国没有象他们那样大折腾而发生换根运动,更没有搞什么神、神学。一方面,文艺复兴是复兴古代文化;另一方面,复兴而得到的还是古代文化吗?显然不是了。所以复兴不是复辟,而应该是蛹蜕变为蝴蝶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复古、学西、或是简单地将东西混合起来。大家再明白中国文化的“实事求是”的优越性了吧?简单而周全,民可使,甚至是民好使。

培根对演绎的批评,使得认识论的方法论获得本质的进步,那就是演绎推理与观察建立动态结合。但是这种方法论在学术上仍然是具有硬伤的,这从它的命名上就能看出来,它还叫演绎——推理法,关键的观察不容易摆上去。即西方哲学无法在理论上将实践与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第一是它只注重逻辑思维,不知有其它思维。第二是西方作为方法论的认识的源头的认识论就有问题。它们的源头的认识论是“洞见”,人的思维从影子开始?大家知道影子并不能很好地代表事物的本体。中国传统文化早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它静静地躺在道德经里。它是基于象的孔见。无法超越的认识论。它将人的认识与实践十分和谐地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它利用的思维完全不同于逻辑思维,因而可以避免有规矩的逻辑思维的缺陷,人的思想可以彻底自由、真正的自由。自由而进入自然境界,结果并非出于推理,而是出于觉悟。

正确理解了文艺复兴运动,就能理解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即开启智慧的运动,还有其它。启蒙运动其实是一个自然的事情,只是后来起了一名字。那是当然的了,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启蒙运动,再怎么的也得有个1—2百年吧?期间积累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本的是“新知识”,有新知识可以用来大面积传播,另一方面生产、经济也需要开启民众智慧,于是自然地开办学校时髦了起来。所以你翻开西方哲学史相关部分,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开办了多少大学,多少学科,那么中学学校自然也不会少了,对不对?否则大学没有生源哪,是吧?大学都红火了,中小学能不红火?一开始,所谓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恐怕还在酝酿中吧?所以不突然当熟苹果啃好吗?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启蒙运动国家是积极的也是高效的,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你知道石从小在哪里上学吗?很艰苦的!但是尽早地开展了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的教育。一解放国家就培养教师,到60年左右,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都基本上上学了!现在你看国家开办了多少学校?你如果说开智的启蒙教育没有或停止,那么你是胡说八道!如果国家的前30年启蒙教育没有搞好,后面的农民工大军是无法想象的!

启蒙运动有启蒙教育与社会启蒙。社会启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温柔的,这其中哲学家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编织社会科学。

又几百年过去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成熟的知识都成为陈知旧识了。

用来启蒙的新知识呢?有多少?在哪里?用旧知识不叫启蒙叫授课。等于在学校当老师。所以,在中国还是提文化复兴比较好,争取蛹化成蝶。成功了,你再提启蒙吧?而西方仍然可以吃成熟社会科学知识的老本。

人类社会是波浪式前进的。

特别的,启蒙运动是为了避免革命,不知“新启蒙”运动是为了什么?

启蒙运动是自发的全社会的甚至是全欧洲的大行动,所以任何人为的启蒙组织的目的必定是引起全社会的大动,否则不能称为启蒙运动。这一点想必国家和人民都是明白的。上学又被称为求学,启蒙与接受启蒙以自愿为原则。其实启蒙并没有新旧之分,所以“新启蒙”的说法表明的是要么是外行要么是别有用心。以“启蒙”自居是标准的自为大行为,比如在学校里老师一方面确实在启蒙,但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是聪明的。因为有启蒙就有被启蒙,启蒙者是智慧的而被启蒙者是蒙昧的,而我们总是鼓励说“人民是勤劳智慧的”。

休谟的[人性论]他28岁就出版了,但得到的是冷遇。后来人们才逐渐的重视起来。这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第一、启蒙有自愿原则。它不就如那断桥前面的指示牌吗,不注意不相信的,掉河里了,只有有心留意的得到启示。第二、[人性论]的遭遇可能能代表新思想新知识在世俗社会的遭遇。而这应该得到政府和政治家的关注,有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并不是没有新思想新知识而是被势利的出版商扼杀了。他们是新思想新知识面世的第一主宰者!学术不可能不讲自由,不自由新思想难以出现或难以得到交流而最终形成新知识。而政府不可能不讲政治,不讲政治,政府就没有执行力,也就不能有效地组织而实现社会目标了。

分析到这里,我们彻底明白西方为什么要将自然科学大兴起的过程称为文艺复兴了,因为他们也明白文化与艺术才影响人的心灵、开启人的心智而使人成熟赋予人格温柔弹性。而不了解本族文化历史,只不过是一迷途的羔羊罢了。

太严肃了,来点轻松表达式吧!

步石回应“荡孔儒”论:

对萧萧,幕雨洒江天,正在洗春秋。

不禁有问:风雨后,春秋能否依旧?

看工农大众,辛勤劳作,但来上网,

其心其意,可谓盼大作。

于是乎,送一孔子小人、腐儒小菜,

荡了又荡,

若问荡几回?回答我做主。

可曾想,孔儒成了荡刀布?

怎可知,磨刀霍霍要杀谁?

若能如愿,何处可饭?

要知道,我等胃健能饭,

但要问,可知饭味否?